不一樣的景觀

不一樣的景觀

《不一樣的景觀》是2009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以港台電影發展歷程為觀照對象,分別從歷史、文化和審美等不同角度,對香港電影和台灣電影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評介。全書匯集了22篇論文,分為香港電影研究和台灣電影研究兩輯,內容豐富,涵蓋面廣,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從研究對象上看,香港電影研究主要涉及香港電影新浪潮、商業化特徵、類型電影及導演研究等內容;而台灣電影研究則主要側重於導演研究,且多從兩岸電影比較研究入手。從研究方法上看,注重歷史的實證研究與文化的定性分析相結合,作者論、文本分析、類型研究與產業觀察相結合。這些論文對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選擇,無疑都是與香港電影、台灣電影自身發展的歷史和藝術特點分不開的;無論是巨觀的歷史描述,還是微觀的創作評析,都涉及到港台電影研究的一些重要課題,因此,對於進一步推動港台電影研究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作者簡介

周斌,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復旦大學世界華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等。浙江大學等校兼職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台港電影研究會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理事等。已出版的專著和論文集有《夏衍傳略》、《夏衍劇作藝術論》、《銀海潮汐——中國電影文化》、《電影:歷史與現實》、《反思與重構——關於電影批評的美學思考》、《融合中的創造——夏衍與中外文化》、《求索集》、《談文說藝》等8部;主編的著作有《國際大獎電影精萃》、《20世紀中國文學通史》、《文學放談叢書》等13部。曾多次獲得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學術論文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多種學術獎,以及教育部、上海市的其他各種獎項。

目錄

香港電影和台灣電影的發展軌跡

第一輯 香港電影研究

第二輯 台灣電影研究

台灣電影的生態學意義

——以侯孝賢、蔡明亮為例

倫理裂變與傳統聚合中的鏡像凝視

——論當代台灣電影中的父子關係建構

論當下成長電影的“偽成長”狀態

——大陸、台灣成長電影的比較研究

論李行電影的文化內涵

台灣歷史的銀幕顯現

——評侯孝賢的“台灣史三部曲”系列影片

在中西文化衝撞中開掘人性

——評李安的“父親三部曲”系列影片

現代儒者的困惑與理性反思

——楊德昌電影論

論朱天文的電影劇作

後記

試讀章節

第一輯 香港電影研究

娛樂世界的良心孤島——論“新浪潮”以來的香港現實主義電影創作

香港電影工業素有“東方好萊塢”之譽,在影片製作數量及娛樂效果的實現方面的確可與好萊塢比肩,這是與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的身份相吻合的。香港社會作為一個消費文化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儘管左右翼力量的角逐始終不曾停息,但長期以來意識形態在大眾傳媒中幾乎處於缺席地位,這為香港商業電影娛人本性的充分發揚留足了空間;香港電影幾乎從來沒有得到過政

府資助,而電影拍攝資金的來源又極為複雜,電影投資者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賺錢,因而絕大多數香港電影的製作方式表現為以商業娛樂性為第一位的產業化特徵。以明星為票房號召的市場

定位,強調對觀眾直接的強刺激,已成為香港商業電影的典型特徵,因而最能體現這些特點的喜劇片、功夫片與黑幫片便成為三種最發達的類型影片,迄今不衰;此外如20世紀八九十年代風

靡一時的賭片、鬼片也是香港獨特的電影類型,而誇張、低俗化等手法便成為這些影片的重要技巧,“喜劇手法”一詞也只能退化為“搞笑”,更有甚者,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一些低劣的影片甚至會背離藝術的人間性,對一些不良場景的渲染達到非人性的地步。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