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比加走廊

簡介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上的爭端已經持續了整整半個世紀。 如果巴基斯坦承認了穆斯林占大多數的克什米爾是印度的領土就等於否定了自己賴以立國的根本原則。 克什米爾問題實際上已成了印度與巴基斯坦極為敏感的國內政治問題。

簡介

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歸屬問題上的爭端已經持續了整整半個世紀。印度與孟加拉國雖然解決了廷比加走廊問題但與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在島嶼歸屬和海域劃分上仍然存在著爭執。在上述懸而未決的邊界問題中克什米爾爭端是衝突最激烈、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歷史沿革

印巴分治之後兩國在二十多年的時間內就爆發過三次戰爭其中兩次因克什米爾爭端引起。自1971年印巴第三次戰爭以來雖然兩國沒有再次訴諸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來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但雙方的立場始終也沒有改變邊界地區小規模的武裝衝突仍然頻頻發生。印度認為克什米爾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在它控制的地區成立了查謨—克什米爾邦。巴基斯坦則堅持克什米爾的歸屬應遵照克什米爾人的意願通過公民投票解決。印巴兩國政府不僅利用一切外交場合唇槍舌劍而且雙方在該地區都有重兵對峙不時還陷入劍拔弩張的危機狀態。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爭端是兩國對抗關係的主要癥結所在至少在近期仍然看不到這一論壇爭端可以得到徹底解決的跡象。克什米爾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因為它首先是對戰略要地和資源的爭奪。巴基斯坦軍人認為面對強大的印度巴基斯坦缺乏戰略深度如果失去了克什米爾巴基斯坦的側翼就會完全陷入印度的包圍之中從而使巴基斯坦在與印度的力量對比中處於更為不利的態勢。為此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哈克稱克什米爾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線”。此外克什米爾問題還與民族、宗教糾纏在一起牽扯到兩國的形象和立國的根本原則問題。巴基斯坦是根據“兩個民族理論”建立的國家。早在印度獨立鬥爭時期穆斯林聯盟就主張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屬於兩個不同的民族因此應當建立兩個不同的國家。如果巴基斯坦承認了穆斯林占大多數的克什米爾是印度的領土就等於否定了自己賴以立國的根本原則。但印度始終否定穆斯林賴以立國的“兩個民族理論”認為穆斯林與印度教徒雖然宗教信仰不同但同屬一個民族因此反對穆斯林以宗教立國。現在印度仍有一些政治領袖持這種看法認為印巴分治是個歷史錯誤。如果把克什米爾劃歸巴基斯坦則等於承認了“兩個民族理論”同時也否定了印度“世俗主義”的建國原則。更為嚴重的後果是這將對印度國內一億穆斯林及其它民族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克什米爾問題實際上已成了印度與巴基斯坦極為敏感的國內政治問題。兩國的歷屆政府都面臨著國內政治、宗教勢力的重大壓力誰都擔當不起出賣民族和領土的罪名。無論哪個政府作出重大妥協必然要遭到反對黨和民眾的譴責。克什米爾問題與宗教、民族感情、黨派政治糾纏在一起差不多使這一問題成了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就連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哈克也不得不承認:“即使我有全部的願望也沒有能力解開它。南亞地區的其它領土與邊界爭端雖然沒有克什米爾問題那么嚴重但是由於這些問題具有象徵意義國內反應強烈同時它們又與其它更大的問題牽扯在一起因而解決起來也很困難。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錫亞琴冰川歸屬上的爭端。80年代中期以來兩國相持不下並多次交火。由於冰川氣候寒冷雙方因凍傷亡的士兵已大大超過了交戰傷亡的人數。錫亞琴冰川是印巴邊界的一段迄今沒有劃定雙方都承認的“控制線”。雖然這只是一塊彈丸之地而且其戰略上的重要性也值得懷疑但是由於這一爭端與整個克什米爾問題有聯繫於是它就成了在克什米爾爭端上考驗兩國意志的象徵。錫亞琴冰川的爭端與克什米爾爭端一樣已經成了兩國的國內政治問題鑒於國內的反響兩國政府互不相讓。雖然這一爭端不至於導致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但它無疑增加了克什米爾問題的複雜性。印度與孟加拉國之間長期存在著邊界劃分和海島歸屬的糾紛。1992年印度同意將連線孟在印度兩塊飛地的廷比加走廊長期租給孟加拉國使用目前兩國在孟加拉灣的領海劃分和南穆爾—塔爾帕蒂島歸屬問題上的糾紛尚未解決。雖然島嶼面積很小但由於島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同時還涉及到大面積的海域歸屬問題這就使小島成了大問題。因此糾紛印孟之間已多次出現過緊張局勢。在邊界和領土問題上兩國國內的政治態度都很強硬。民族主義和印度教色彩濃厚的印度人民黨就曾強烈抗議政府將廷比加走廊租給孟加拉國並在國內掀起了大規模的抗議浪潮。這無疑給印度政府在此問題上作出讓步增加了壓力和障礙。除此之外印度政府也擔心在這些較小的爭端上作出讓步可能會造成巴基斯坦和中國在與印度的領土爭端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另外還可

民族與宗教問題南亞國家幾乎都是多民族、多語言和多宗教的國家而且民族、宗教與國家不重合的情況比較普遍。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存在著民族或種族、部族問題。一國的民族問題不僅長期影響著國家內部的安定與統一而且常常惡化與鄰國的關係。因為一國的民族要求往往得到鄰國同民族的同情與支持。此外民族或部族的跨國界性質使南亞國家的邊界地區具有很大的可滲透性這對反政府武裝的逃匿和庇護提供了便利。例如印度的泰米爾納杜邦一度成了斯里蘭卡泰米爾難民和猛虎組織恐怖主義分子的逃亡和訓練之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曾經是印度旁遮普邦錫克教族極端分子的活動場所印度東北部與孟加拉國接壤的地區也是兩國少數民族或部族反叛武裝或難民的避難之地。為此南亞國家常常相互指責對方捲入或插手了本國的內部事務。比如印度前總理拉奧指責巴基斯坦挑動和支持旁遮普和克什米爾的分離主義活動向印度發動“代理人戰爭”②巴基斯坦也指責印度參與了國內信德人和俾路支人的民族分離主義活動指責印度支持巴基斯坦的全國移民運動在喀拉蚩製造騷亂。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是南亞次大陸兩個最大的宗教。印度是以印度教為主體的多宗教國家印度教徒約占人口的82.4但同時印度又擁有一億左右的穆斯林約占人口的12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之一。由於意識形態各異和生活習俗相悖兩個宗教之間長期以來難以相容加之歷史上的仇殺和積怨兩教的矛盾和衝突已經成為印度社會的痼疾。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暴力衝突接連不斷規模也越來越大。教派衝突不僅是印度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的一大威脅而且也是印度與周邊穆斯林國家關係緊張的根源之一。印穆衝突往往引起鄰國穆斯林的強烈反應。

1992年印度阿約迪亞清真寺被毀及印穆暴力衝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印度與穆斯林國家的關係。特別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對此反應強烈不僅兩國政府強烈譴責毀寺事件而且兩國的穆斯林民眾還採取了報復行動搗毀了大批印度教寺廟。在達卡憤怒的穆斯林還燒毀了印度信息中心和印度航空公司辦公處另有10萬多穆斯林向印孟邊界進發聲言要幫助印度穆斯林重建阿約迪亞清真寺。巴基斯坦政府還與印度展開了“外交戰”將毀寺事件提到了伊斯蘭國家組織和海灣合作委員會以期引起伊斯蘭國家對印度的不滿。三跨國移民引起的糾紛南亞地區跨國移民問題也是影響國家內部社會政治和國家關係的根源之一。據估計自1947年以來南亞各國之間的移民大約有35004000萬。南亞地區的跨國移民大致包括兩類:一類屬於政治難民大都起因於政治和內戰。最典型的例子是1947年印巴分治造成的民族大遷移。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內共有1000多萬穆斯林、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被迫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而移居異地他鄉。這不僅在兩國人民的心理上留下了難以治癒的創傷而且為後來的民族衝突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南亞的另一次大規模的難民遷移發生在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後為躲避戰亂大約有340萬難民逃入巴基斯坦境內。在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難民占了人口的27是世界上難民最集中的地方。

比加走廊租借

1992年6月印度將連線孟加拉國兩塊飛地的廷比加走廊租借給孟從而結束了兩國在此問題上糾纏了近20年的瓜葛。1996年12月印度與孟加拉國達成了為期30年的恆河河水分配條約這對長期保持兩國關係的穩定與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尼泊爾在印度非常敏感的地區安全問題上作出讓步在1990年制定的新憲法中取消了建立尼泊爾和平區的有關條款。此後印度同意了尼泊爾提出的分別簽訂雙邊貿易條約和過境條約的要求向尼泊爾重新開放了它關閉的13個過境點並增設了新的過境點和出海口岸。1996年尼印兩國簽訂了《綜合開發馬哈卡利河流域條約》此項條約被認為是兩國關係的一大突破。斯里蘭卡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印度洋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對印度實現其海上安全戰略至關重要。1992年印度宣布禁止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利用印度領土從事分裂斯里蘭卡的活動並明確表示不干涉斯內政兩國還就遣返滯留在印度的泰米爾難民問題達成協定。在此之前斯里蘭卡政府在與印度政府的交換信件中對印度關注的安全問題作出了承諾。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也出現了緩和的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