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出版社

三晉出版社

三晉出版社原名山西古籍出版社,是1992年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部的基礎上由新聞出版署批准成立的。1993年批准出書,1994年3月正式獨立運營。2000年3月,與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經濟出版社合併,仍以山西古籍出版社名義從事獨立出版。2007年1月,山西古籍出版社再次獨立運營,2007年12月,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山西古籍出版社更名為三晉出版社,出版經營範圍不變。

基本信息

三晉出版社,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出版書籍出版書籍

古籍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成立於1994年,設立文獻整理、文史讀物、地域文化三個編輯部。是以整理和出版優秀傳統文化讀物為主要任務的古籍專業出版社。堅持面向普通讀者為主的傳統文化普及化的出版道路,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兩方面均取得較大成就。
建社以來,出版了《晉國史》、《山西古文化源流》、《話說山西》、《晉商興衰史》等有關山西歷史文化的圖書,以及《民國筆記小說大觀》、《全遼金文》、《全遼金詩》、《中國家庭基本藏書》等有影響的圖書。

三晉社

目前,該社有正式職工28名,其機構設定為:社委會、綜合辦公室、財務經營部、圖書發行部及文獻編輯室、文史編輯室、地方文化編輯室。
已有成績: 建社以來,出版了1000餘種圖書,其中《侯馬盟書》、《全遼金詩》、《全遼金文》、《元好問全集》、《關漢卿集》、《鄭光祖集》、《民國筆記小說大觀》、《人說山西文化旅遊叢書》、《天下晉商叢書》、《山西旅遊景區志叢書》等,產生了廣泛影響,獲得國家及山西省多項獎勵,特別是本世紀初以來,該社面對廣大普通讀者,出版了全套近百種的《中國家庭基本藏書》,總銷量超過200萬冊,成為本社行銷大江南北、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書。
根據本社多年出版的實踐經驗和目前全國的出版大形勢,確定本社的出版定位為:
立足挖掘整理山西雄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出版高品位的傳統文化資料圖書和傳統經典普及圖書,以達到為學術服務、為廣大讀者服務的目的。
社長寄語: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山西傳統文化的出版者,我們向全社會鄭重承諾,挖掘整理並出版山西歷史文化資源是我們的責任,以優秀的傳統文化圖書服務讀者、回報社會是我們的義務,我們的價值,必將體現在我們承擔歷史責任,誠信服務讀者的過程之中。

改名的晉級之道

2008年該社建社15周年之際,已經由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正式更名為三晉出版社。為何要在此時更換社名,更名之後將採取怎樣的出版策略和行銷策略?“將古籍社更名為三晉社,不僅為名稱的變更,其實包含著本社在當前市場壓迫下的戰略取向。”三晉社現任社長兼總編輯張繼紅對記者說。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古籍出版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是所有圖書出版的黃金時期,古籍出版社自不必說。但九十年代中期以後,整個圖書市場出現重大變化,圖書出版遭遇困難;在媒體傳播方式多樣化、現代生活方式個性化的大形勢下,古籍圖書遭遇了更多的困難。“山西古籍社作為我國內陸省份的一個小型的傳統文化專業出版社,起步之初即遭遇多重困難,其發展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張繼紅表示,為此,山西古籍社首先確立圍繞山西文化做文章,尤其是立足開發山西豐富的傳統文化,從而服務山西建設文化強省的大戰略,陸續推出了《元好問全集》、《侯馬盟書》、《硯樵山房詩稿》等一大批傳播山西歷史文化的學術及史料著述,在相關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還有《全遼金文》、《全遼金詩》、《漢字通用聲素研究》等許多全國古籍整理項目,從而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一定的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我社針對廣大普通文化讀者,自2003年起,陸續推出一套《中國家庭基本藏書》,共選先秦至清末各類經典著作70餘種,並已出版6大卷共111個品種。”張繼紅說,這套藏書將最為讀者熟悉的傳統名著予以節選、注釋、評析,並附以作者年譜、研究文獻、名言名句等,成為當前國內雅俗共賞的傳統經典普及性的品牌圖書,特別是因讀者定位準確,集經典性與通俗性、學術性與史料性為一體,且價格便宜,因而迅即推向國內市場。據統計,這套書已累計發行260餘萬冊,最大單品種發行量已突破15萬冊,平均單品種發行冊數超過3萬冊,2006年被評為全國暢銷圖書。而這套叢書問世後,國內同類型出版物紛紛問世,目前市場上接近20個品種參與競爭瓜分市場。“因此,我們又對這套叢書作了整體修訂、擴充,並請我國著名圖書裝幀設計專家呂敬人主持設計,並將在9月全國古籍圖書訂貨會上整體面市,向全國讀者展示其新形象。”張繼紅說,該社出版的《木鑒》、《紙鑒》等從解決材料問題入手的鑑賞類圖書,也逐漸走向系列化、品牌化。
張繼紅也坦承,古籍圖書的整理出版有諸多困難,一是古籍圖書整理出版事業從古至今乃至以後,都是少數人的事業,對古籍圖書的閱讀研究也是少數人的事,但實際需要投入的專業人員多、投入的資金大,這決定此類圖書市場不可能太大。二是現代生活與古籍整理出版的矛盾永遠大於其一致性,尤其是電腦網路等現代媒體發達後,查閱古籍很方便,對紙質古籍圖書的出版銷售形成更大衝擊。“在小市場中既要承擔傳承文化的使命,又要自尋生存之道,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張繼紅表示,隨著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套用越來越多,包括舉辦北京奧運會,其中包含大量的“中國元素”。“因此,我們要在培養和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同時,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走多渠道發行的路子,比如努力走直銷之路,其一為網路,其二為館配,其三為團購,力爭讓專業圖書占領更廣大的市場。”
“晉,乃山西的別稱。三晉,是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個卿大夫國瓜分晉國後對山西的簡稱。之後,山西也別稱三晉。這本身包含了山西歷史文化的深刻意蘊。而其中創新變法、包容並舉是三晉人最大的、至今不變的特點。”張繼紅向記者暢談道,作為以整理出版並弘揚三晉歷史文化為目的的三晉出版社,必將首先努力秉持並發揚三晉歷史文化的這種精神特質。“晉,又有晉升之意,三乃多次之意。三晉合稱,則有努力上進,不斷提升的意向在內。這是我們三晉出版人的希望,同時也必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