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陶三花馬

三彩陶三花馬

三彩陶三花馬,唐開元十一年時期文物,1957年出土於陝西西安鮮于廉墓。

藏品簡介

高:54.6厘米
首尾長:54.5厘米
所處時期:唐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
出土時間:1957年
出土地點:陝西西安鮮于廉墓

詳細信息

馬頭向左側視,通身白色,鬃上剪三花,馬鞍上披著深綠色絨毯狀鞍袱,胸前和鞍後均絡綠色革帶。胸前的帶上飾有黃色小鈴(金鈴),金鈴間飾有黃點的藍色流蘇;鞍後皮帶兩側各飾杏葉形垂飾5枚,革帶交結尻上,交結處飾有杏葉形垂飾4枚。頭上轡飾俱全,嘴角兩側帶有角形鑣,口銜勒,籠頭上的裝飾與胸股裝飾相同,皮帶飾黃色花朵。

歷史淵源

將馬鬃剪瓣是唐朝流行的一種飾馬方式,據說這種做法還是受到突厥馬飾的影響。目前唐墓出土的馬俑有一花、二花和三花馬,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六駿就都剪做三花,張萱繪《虢國夫人出行圖》的馬隊中也有三花馬。三花不僅是裝飾,還是良馬的最高標誌。《唐六典》記載:“凡外牧進良馬,印以‘三花’、‘飛’、‘風’之字,而為志焉。”那么,如何看待唐詩中屢屢出現的“五花馬”詩句,唐馬是否還有剪鬃五花的制度?由於目前沒有形象資料的證據支持,研究者一般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唐詩中的“五花馬”應該指的是馬身上旋毛的紋理。邊塞詩人岑參詩:“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杜甫詩:“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見汗流血”,從這些詩句中看,“五花”確實指的應該是馬匹斑駁的毛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