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1358畝(其中:田692畝,地666 畝),人均耕地 1.50畝,在主要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擁有林地 7389 畝,其中經濟林果454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畝,主要種植水果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93 畝,其中:養殖面積 68 畝,其他面積 6955畝。有磷礦、砂等資源。
基礎設施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2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91戶;以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2戶。全村5 個自然村都通自來水; 5個自然村都通電;有 5 個自然村都通公路; 5個自然村都通有線電視;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18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20.4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50萬元,占總收入的 16.4 %;畜牧業收入 1253 萬元,占總收入的 82.4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1 頭,肉牛 34頭,肉羊 126頭);漁業收入2 萬元,占總收入的 0.13%;林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0.13%;第二、三產業收入 3萬元,占總收入的 0.19 % ,工資性收入9.80 萬元,占總收入的 0.64%。農民人均純收入2909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156 人(占勞動力的30 %),在省內務工145人,到省外務工11人。
人口衛生
截至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300戶,鄉村人口958人,其中男性 489 人,女性469人。其中農業人口 906人,勞動力 521人。主要以 漢族為主(是 苗 、彝族混居地)中苗族21人, 彝族10人,其他民族7人。
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06人,參合率 100%;享受低保49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1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986平方米,擁有教10人,距離草鋪鎮中學5公里。截至2007年底,整個行政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65人,其中:小學生114 人,中學生 51 人。業餘文娛宣傳隊1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5、2006年被草鋪鎮村級文藝演出評為三等獎等。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2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85萬元,有固定資產70.59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
基層組織
本村設有黨總支1個,下設5 個黨支部,共有黨員53個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 4 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36人,女黨員 17 人,該村黨總支 2003、2004年度被安寧市委評為"雲嶺先鋒"工程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2006 年度被安寧市委評為 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2006年度被中共草鋪鎮委員會評為"永葆先進性、雲嶺先鋒"工程先進黨總支等。村委會由 主任、副主任、委員5人組成,下設三家村、茅草房、龍鳳箐、下龍樹、上龍樹等5 個村民小組。本村設有團總支 1個,團支部5個,共有團員27人。本村團總支2003年被評為五四紅旗團組織。
新農村建設
2011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200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風鄉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部分村民小組村間道路,生用水溝渠有待完善。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商品雞規模養殖 特色產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1年的 8399元增加到1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