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222年,孫權自封吳王,定都於建業。 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

原文

孫權.字仲謀.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覺得陽羨長.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1.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況今奸宄競逐.虎豹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法,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覺得仁也。”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全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年夜業,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袁權為討虜將軍,體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范等為將率。招延俊秀,聘求名流,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建安十三年)荊州牧劉表死,魯肅乞受命吊表二子,且以不雅變。肅未到,而曹公已臨其境,表子琮舉眾以降。劉備欲南濟江,肅與相見.因傳權旨.為陳成敗。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害怕,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擺布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年夜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年夜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
十六年,權徙治秣陵。來歲,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未來侵,作濡須塢2。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三國志·吳主傳》)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周公擬定的禮制軌制,他的兒子、受封於魯國的伯禽卻沒有遵守。按照前人的詮釋,伯禽在服喪時代。徐戎(周代棲身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數平易近族)作亂,伯禽就遏禮服喪而率兵伐罪,平定了徐戎。
②濡須塢:建築在濡須口的堡塢.夾濡須水而築。

譯文

孫權,字仲謀。他的兄長孫兄策平定江東諸郡時,他才十五歲,就被任命為陽羨縣令(不滿一萬的縣令稱長)。吳郡太守推薦他為孝廉,揚州刺史推舉他為茂才(秀才)。建安五年,孫策去世,把政事交給孫權,孫權哭泣還沒有停息,孫策的長史張昭對孫權說:“孝廉,現在難道是痛哭的時候么?古時周公立法而他的兒子伯禽卻沒有遵守,這不是伯禽要違背父親,而是當時不能實行。況且如今犯法作亂的好人相互爭逐,凶如豺狼的強人布滿道路,(您)竟然還要哀悼兄長,顧全禮法制度,這好比是開門迎接強盜,不可以認為是仁義。”於是就讓孫權換去喪服扶著他上馬,讓他出去巡視軍隊。這個時候,孫氏只占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並且深入險要的地方還沒有完全服從,天下英雄豪傑分布在各個州郡,投奔和借住在江東的中原人士,以江東政權的安危來考慮留下還是離去,還沒有結成穩固的君臣關係。張昭、周瑜等人認為可以輔佐孫權共成大業,所以全心服從侍奉於他。曹操上奏漢獻帝封孫權為討虜將軍,任會稽太守,駐屯在吳郡,派郡丞到吳郡管理文書等事。孫權用對待師長的禮節對待張昭,周瑜、程普、呂范等都做了將帥。招攬才學優秀的人才,聘請著名的士人,魯肅、諸葛瑾等開始成為孫權屬下的官員。孫權又分別部署諸將的軍隊,平定山越,討伐不服從命令的人。
(建安十三年)荊州牧劉表去世,魯肅請求奉孫權的命令向劉表的兩個兒子弔唁,將以弔唁的名義觀察其變化。魯肅還未到荊州,而曹操卻已到了荊州境內,劉表的兒子劉琮率眾投降。劉備準備渡長江向南,魯肅與劉備相見,於是轉達了孫權的想法,並陳說了決定勝敗的各種因素。劉備進駐夏口,派諸葛亮進見孫權,孫權派遣周瑜、程普等出發。這時候曹操剛得到劉表的部下,勢力強盛。議事的官員們都聽說曹軍的勢力而畏懼,紛紛勸說孫權迎降曹操。只有周瑜、魯肅堅持抵抗的主張,與孫權意見相同。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各領一萬人,與劉備一起進軍,與曹軍在赤壁相遇,大破曹軍。曹操燒掉戰鬥中尚未毀壞的船隻,率軍撤退,士卒遭受飢餓疫病,死者過半。劉備、周瑜等又追到南郡。
建安十六年,孫權把治所遷到秣陵。第二年,修築石頭城,把秫陵改名為建業。聽說聞曹操將要來侵,建造了濡須塢。建安十八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孫權與曹操對峙了一個多月。曹操遠遠看到孫權的軍隊,感嘆它整齊嚴肅.便撤退了。

內容

是寫孫權(公元182-252),漢族,字仲謀。東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父孫堅,是春秋時大軍事家孫子之後。任長沙太守,封破虜將軍。兄孫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稱帝於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卒於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宜興)長,代行奉義校尉。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公元200年孫權繼位為吳侯。
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曹操南下,劉備大敗,曹操占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仁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公元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麥城生擒了關羽,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220年,曹丕代漢。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38歲的年輕將領陸遜為大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用“火燒連營”之計大破劉備。222年,孫權自封吳王,定都於建業。223年,劉備病逝,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和睦,共伐曹魏。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將曹丕燒成重傷。226年,曹丕病亡。孫權親自率軍攻打江夏,卻因太守文聘的堅守而敗。 公元229年,孫權自稱吳國皇帝,改國號吳,東吳王朝正式成立。鏇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公元234年,孫權回響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卻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出海,加強對夷州(今台灣)的聯繫。又設定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英年早逝後,孫權先是廢了第二任太子孫和,又賜死魯王孫霸,最後立幼子孫亮為太子,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252年,孫權病逝,終年71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30年。統治東吳地區52年,長達半個世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