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狄青拳

(又名狄青母拳或狄青架子拳)該拳趟是狄青拳的母拳,動作多而不難,一步一動,動作慢,架勢大,拳路較長。

狄青門 狄青拳一路 狄青拳

起式:並步站立,面向北。

第一趟

1. 老虎出洞:面向北並步站立,向前出右步,再出左步,呈左虛步坐定,雙手在胯側以腕關節向內劃弧,變為勾,勾尖向後上,眼看西方。
2. 抬步分掌:提起左腿向前彈踢,復提起左膝,雙手手心向上變為平掌,向兩側分開,變拳抱於腰間,左腳向前落步,右腳上步與左足並步。
3. 並步舞花捶:右拳向上向左向下,左拳向上向右向下,再右拳向上翻架,呈左拳於腹前拳心向下,右拳架於頭上拳心向上,眼看西方。
4. 震腳彈腿:右腳微提起後向下震腳下落,左腳順勢腳尖繃直向上方彈踢,雙手不變,眼看西方。
5. 打虎坐盤彈腿:方向轉為向西,左拳向前向下向後向上架於頭上,拳眼向上,右拳向前向下置於腹前,呈扭步或玉環步微蹲,右腳向前上方彈踢。
6. 左順水推舟:右腳圈撇,右拳上架,左腳向西北方斜上一步腳尖點地呈左虛步,左拳向西北方斜沖,拳心向下。
7. 右順水推舟:左腳圈撇,左拳上架,右腳向西南方斜上一步腳尖點地呈右虛步,右拳向西南方斜沖,拳心向下。
8. 左順水推舟:右腳圈撇,右拳上架,左腳向西北方斜上一步腳尖點地呈左虛步,左拳向西北方斜沖,拳心向下。
9. 霸王捶:右腳向後偷步向右轉身180度,面向南,眼看西方,左拳上架,右拳向右下方截砸,呈馬步蹲下。
10. 一劈三捶:向右轉為面向西的右弓步,左掌以按掌壓至右腋下,右拳拳背向下反崩西方,接著變刁掌下按,左右左交替打三沖拳。

第二趟

11. 白蛇吐芯:向左轉為面向東的左弓步,左拳垂肘橫向向外格擋,拳心向內,左臂不動,右平拳前沖。
12. 搓腿坐盤托掌:左臂不動,右拳抽回抱於腰際,右腳腳尖外撇,以攔門腿向東斧出,落地後蹲下,左拳收回抱於腰際,右掌反托頭上。
13. 騎馬壓肘:左足上步,呈馬步蹲定,左臂屈肘向北橫扣,右掌硬接左肘,左拳拳心向內。
14. 崩捶:轉為面向東的左弓步,右掌以按掌壓至左腋下,左拳拳背向側反崩東方。
15. 枯樹盤根:左拳反架頭上,左轉身右腿向東以吞塌步掃出,右拳向右下方截砸,眼看東方。
16. 崩捶:重心前移呈面向東的右弓步,左掌以按掌壓至右腋下,右拳拳背向側反崩東方。
17. 挎籃:左腿立起,右腿提膝,左拳抱於腰際,右拳垂肘以罩拳內格於面前。
18. 頂肘:右腳向東跨跳,左腳跟半步呈馬步,左掌推右拳以右肘向前頂出,右拳拳心向下。
19. 崩捶:轉為面向東的右弓步,左掌以按掌壓至右腋下,右拳拳背向側反崩東方。
20. 撞金鐘:右膝提起,左腿獨立支撐,左手不動,右手變虎爪翻腕向前擄抓,右腳圈撇落地,左腳向前繞步,右爪回帶,左手變虎爪,向前擄抓,雙爪回勒,右膝提起向東撞膝,不落地再由左腿後向東偷步落地。
21. 霸王捶:右轉身180度,面向北,眼看東方,左拳上架,右拳向右下方截砸,呈馬步蹲下。
22. 一劈三捶:向右轉為面向東的右弓步,左掌以按掌壓至右腋下,右拳拳背向下反崩東方,接著變刁掌下按,左右左交替打三沖拳。

第三趟


23. 大鵬展翅:向西左轉而回,左足前伸,腳尖上翹,右腿彎曲呈左七星步,雙拳從頭上交叉後向兩側下砸張開,拳背衝下,眼看西方。
24. 舞花捶:右腿立起,左腿提膝,左拳回攬胸前,左腳外撇上步,右腳再上步呈面向南的馬步,左右拳拳眼朝上,先後向下掄砸,左足向西偷步,右臂經過左臂外側向西掄砸,停於右拳向西平伸,左拳由左自下而上劃弧翻架於頭上的姿勢,左轉身360度,雙拳以打虎勢連續下砸,即左拳向上向前向下,右拳向上向前向下,呈右拳於腹前拳心向上,左拳架於頭上拳心向上,眼看西方,呈左弓步。
25. 彈腿:打虎勢不變,右腿腳尖繃直屈膝向西箭彈。
26. 騎馬捶:右腳落地,左腳隨即向西上步,呈馬步坐定,右拳反架於頭上,左拳向西平沖,拳心向下。
27. 騎馬掌:上身姿勢不變,左腿提起,右腿獨立支撐,左腳向西落地,右腳隨即向西上步,呈馬步坐定,左掌反架於頭上,右掌向西橫掌平撐,掌心向下。
28. 插花掌:重心後移至左腿呈敗式的左弓步,左掌沿右掌外側翻架與頭左側,右掌向右下方封攔,眼看西方。
29. 老君推杯:重心前移至右腿呈右弓步,雙手變掌向兩側分開,復向內收回胸前,再向前同時以立掌推出,掌指向上。

第四趟

30. 返身沖捶:轉身向東呈左弓步,左手向東擄抓後收回腰間,右拳向前衝出,拳心向下。
31. 十字采腳:右拳收回腰間,右腳腳尖繃直向前上方踢出,左手拍擊右腳背。
32. 騎馬大沖捶:右腳落地向東出步,左腳跟半步,呈馬步坐定,左拳反架於頭上,右拳向前平沖,拳心向下。
33. 左截捶:上身姿勢不變,右腿提起,左腿獨立支撐,原地微跳右轉180度面向南,呈馬步坐定,右拳拳眼向里提至右肩前,左拳拳眼衝上向下截砸至左膝上方。
34. 右截捶:上身姿勢不變,左腿提起,右腿獨立支撐,原地微跳左轉180度面向北,呈馬步坐定,左拳拳眼向里提至左肩前,右拳拳眼衝上向下截砸至右膝上方。
35. 翻身臥虎/喜鵲登枝:雙掌以圈封手向左向上向右壓落,原地微跳左轉180度,翻身呈左仆步坐下,或左腿向東側踹腿。
36. 仆地揚砂:重心移至左腿,呈左弓步,雙手變勾向左側刁出,然後左拳抱於腰際,右拳向前平沖,拳心向下。
37. 返身藏刀花:右手變掌,掌心向上,左掌掌心向上從右掌上方穿出,右轉面向西方呈右虛步坐定,左掌變勾向後下方刁出,勾尖向上,右掌由身前向上撩起,復變挑掌於眉高向西以立掌推挑而出。

第五趟

38. 繞步圈錘:上身不變,右腿提起,腳尖繃直,左腿獨立支撐,右腳向西圈撇,左腳隨即向西繞步,左手變拳以拳背為力點圈捶向西擊出,拳眼向下,右掌硬接左腕。
39. 十字手躥跳:左腿提起,腳尖繃直,右腿獨立支撐,雙手變掌以左前右後的十字手架於胸前,再於頭上向兩側分開抱於腰間,左腳落地,右腳向前跨跳,左腳再跨跳於右腳前,呈左弓步。
40. 十字手彈腿:左腿提起,腳尖繃直,右腿獨立支撐,雙手變掌以左前右後的十字手架於胸前,再於頭上向兩側分開抱於腰間,提起右腿腳尖繃直屈膝向前上方箭彈。
41. 老君推杯:右腳不落地,屈膝提起,仍腳尖繃直,左腳挺直獨立支撐,雙手拇指側向上,掌心向里,右上左下向上推捧,捧至前胸時翻掌,掌沿向前,右腳向前落地,左腳跟半步呈右弓步,雙掌右上左下向前撐推而出。
42. 左順水推舟:左腳向西出步,腳尖點地呈左虛步,右手抓拳回拉,左掌立掌從右臂外側向前抖腕挑掌後,垂肘立於體前,右拳收回抱於腰際。

43. 右順水推舟:右腳向西出步,腳尖點地呈右虛步,左手抓拳回拉,右掌立掌從左臂外側向前抖腕挑掌後,垂肘立於體前,左拳收回抱於腰際。
44. 十字跨虎:左腳向南出步,腳尖點地呈左虛步,轉身向南,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以舞花手劃圓重疊,左手變勾置於左跨側,右立掌護住左肩,再向前上方推挑抖腕橫掌,眼看東方。

第六趟
45. 左外擺蓮:左腿向北擺腿或作掛腿,左掌內揮迎擊左腿,落地成向北的左弓步。
46. 右十字架沖捶:左拳架於頭上,肘尖沖後,右拳向東衝出,拳心向下。沖拳方向與弓步方向垂直。
47. 右外擺蓮:右腿向南擺腿或作掛腿,右掌內揮迎擊右腿,落地成向南的右弓步。
48. 左十字架沖捶:右拳架於頭上,肘尖沖後,左拳向東衝出,拳心向下。沖拳方向與弓步方向垂直。
49. 烏龍入穴:左腳向東跨步,右腳跟半步呈低勢的左跟點步蹲下,左拳由左向下向內向上拉挑至面前呈罩拳,拳心向內,右拳向前下方向東衝出,拳心向下。
50. 虛步勾肘:站起,右腳向東出步,腳尖點地呈右虛步,右手向左內封,左掌立掌從右臂外側向前向左撥開後,變為勾置於左肩前,肘尖向後,右手隨即變勾由下向前向上頂出,勾尖向下。
51. 二起踩腳:右腳向前上半步,右掌下壓,左掌掌心向上由右臂上方前穿後抽回,以左腿起份,右腳腳尖崩直前踢,右掌拍擊右腳面呈二起腳式。
52. 翻身臥虎/喜鵲登枝:左腳落地,右腳落於左腳前,雙掌以圈封手向左向上向右壓落,原地微跳左轉180度,翻身呈左仆步坐下,或左腿向東側踹腿。
53. 後掃堂腿/右後掛腿:雙手伏地右轉身180度,右腿向東後掃而出,或立起右轉身180度,右腿向東後掛腿。
54. 老君推杯:重心移至右腳呈右弓步,雙掌立掌前推,眼看東方。
第七趟
55. 返身打雙捶:雙手變掌向兩側分開,抓拳收回腰際,轉身向西變為左弓步,雙拳同時向前沖打,拳心向下,眼看西方。
56. 霸王頓肘:雙手變掌下沉,重心後坐,右腿彎曲,左腿伸直腳尖翹起呈七星步,身體後仰,雙掌同時內鏇並撩起,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待撩至耳際,雙手同時向內翻腕變刁手上微提,勾尖向下,兩肘尖向前垂肘立撲而出。
57. 左野馬跳澗:上身姿勢不變,左腳翹腳提起微停,左腳落下,右腳向西北方跨跳而出,左腳隨即落於右腳前,腳尖點地呈左虛步,雙掌掌指向上於頭上向兩側分開,再由下向前挑起,左前右後前伸,掌指向上,沖向西南方。
58. 右野馬跳澗:左腳向西南方跨跳而出,右腳隨即落於左腳前,腳尖點地呈右虛步,雙掌掌指向上於頭上向兩側分開,再由下向前挑起,右前左後前伸,掌指向上,沖向西北方。
59. 右攔馬橛:左腳向西出步,腳尖外撇,左掌立掌從右臂外側向左圈封,右手抽出後由左向前向下按壓,雙臂並排以後兩手抓拳向右下方回帶,身體左轉,右腿以撬腿向左勾鏟而出。
60. 左攔馬橛:右腳向西落步,腳尖外撇,右掌立掌從左臂外側向右圈封,左手抽出後由右向前向下按壓,雙臂並排以後兩手抓拳向左下方回帶,身體右轉,左腿以撬腿向右勾鏟而出。
61. 騎馬捶:左腳向西低位橫踹後落地,腳尖向北,兩腿下蹲呈馬步坐定,右拳架於頭上,左拳向西平沖,拳心向下。
62. 騎馬掌:上身姿勢不變,左腿提起,右腿獨立支撐,左腳向西落地,右腳隨即向西上步,呈馬步坐定,左掌架於頭上,右掌向西平撐,掌心向下,掌沿向前。
63. 右耳封捶:右腿提起,左腿獨立支撐,左手變拳抱於腰際,右手向右圈封,右腳向西落步,左手向身前按壓,左腳向西上步呈左弓步,右拳拳心向下向前衝出,左掌附於右腋下,掌心向下,掌指向外。
64. 左耳封捶:左腿提起,右腿獨立支撐,右手變拳抱於腰際,左手向左圈封,左腳向西落步,右手向身前按壓,右腳向西上步呈右弓步,左拳拳心向下向前衝出,右掌附於左腋下,掌心向下,掌指向外。
65. 虛步藏刀花:重心後移呈右虛步坐定,左掌變勾向後下方刁出,勾尖向上,右掌由身前向上撩起,復變挑掌於眉高向西以立掌推挑而出。
第八趟
66. 退避三舍:身體右轉,右腳退步,左手向身前壓蓋,右手於身體右側向上撩起,再身體左轉,左腳退步,右手向身前壓蓋,左手於身體右側向上撩起,如此反覆退步三至五步。
67. 夜戰八方:上動停於左腳前右腳後的左虛步上,右拳於身前抄起架於頭上,左拳套於抄起的右拳外側以插捶反栽於左膝前,拳心向外眼看西方。
第九趟
68. 騎馬斜沖捶:左腳圈撇,右腳上步呈馬步,面向南,左拳抱於腰際,右拳拳心向下向西南方斜向衝出,眼看西南方,沖拳方向與馬步方向呈45度。
69. 扳掌掏襠:右腳腳尖翹起外撇,身體右轉呈扭步,右手掌背向下向右扳手,而後變爪架於頭上,手指沖前,左腳上步呈面向北的馬步,左手變爪撩至襠前,手指衝上,眼看北方。
70. 騎馬壓肘:右腳上步,呈馬步蹲定,右臂屈肘向左橫扣,左掌硬接右肘,右拳拳心向內。
71. 偷步崩捶:左腳向西偷步,身體轉為向後俯身,右拳拳背向右向西橫崩而出,左掌生附於右腋下,掌心向下。
72. 翻身挑陰手:向左轉身360度轉為左弓步,左手變拳上架,右手變掌以拇指側為力點向上抖腕呈立掌豁挑於身前襠高位置。
73. 插捶:右轉為馬步,右手變拳上架,左拳以插捶反栽於左膝前,拳心向外。
74. 出陽捶:重心前移為左弓步,右拳抱於腰際,左拳以罩拳垂肘外格於面前微收,復以參捶向上抄出。
75. 獨立跨虎:右腳向西上步,腳尖沖南,左腿提起,右腿獨立支撐,左掌變勾向後下方刁出,勾尖向上,右掌由左臂外側向上撩起,復變挑掌於眉高向南以橫掌推挑而出,眼看東方。
第十趟
76. 懷中掌:左腳向東跨跳,右腳隨即跟半步蹲下,左手變勾向左側直臂橫向刁撇於正左方,右立掌向前推出,眼看東方。
77. 迎面掌:右腳向前上步,右手向右刁撇,再左腳向前上步呈左弓步,左手前壓,右立掌向前推出。
78. 參捶:右腳向前上步呈右弓步,左橫掌沿右臂下方前措,右拳以參捶向上抄出,左橫掌由上方迎擊右腕。
79. 腋底偷桃:左腳向東偷步,身體轉為向後俯身,右拳拳心向下向東衝出,左掌翻架於頭上,眼看東方。
80. 鏇風腿:以左腿起份,騰空跳起左轉360度,右腿內擺呈鏇風腿,左掌向內硬接右腿。
81. 丁字開弓:左右腳先後落地呈左腳尖點地兩腿同時彎曲的虛長山步(虛半馬步),面向西北方,左手向上,右手向下同時拍擊大腿兩側後變拳,右拳反架於頭上,左拳向西北方平沖,拳心向下,眼看西北方。
收式:左腳向南偷步,右腳後退與之併攏,雙手由兩側向上撩起,由面前壓下,並步站立,面向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