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鮎魚

一條鮎魚,作者,王頡,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09年09月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一條鮎魚

《一條鮎魚》講述了:1978年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國門開啟,西方的強勢經濟攜帶著完全陌生的異種文化一下子傾瀉進來,引發了一場中外文化的強烈碰撞。1979年中共中央決定為所謂“資產階級偽科學”的社會學平反,西方社會發展理論和現代化理論立即在中國廣泛傳播,並且引發了一股現代化理論熱。社會發展理論向人們揭示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現代化理論研究的是非西方欠已開發國家實現現代化的路徑。自鴉片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人在現代化的道路上艱苦奮鬥了160多年,其中最近的30年又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創業與探索。中國的建設成就得益於現代化理論,中國的建設經驗也為現代化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貢獻了力量。

作者簡介

王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1948年生,197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9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師從柿崎京一教授學習村落社會學,為期一年,1998~2000年赴日本國立愛媛大學講學兩年。1985年至今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從事農村社會學研究。 主要著作:《現代社會學》、《當代中國社會學》、《房乾村變遷》、《多維視角下的農民問題》(以上均為合著)。發表《改革中的階級結構的變化和對策之我見》、《中國封建專制統治思想的構成及其操作化目標的實現》、《孔子與韓非思想的社會功能審視》、《農村集體企業的興衰與“改制”的深層思考》、《城鄉二元結構的剛性化過程及鄉村集體企業的興衰》等多篇論文。譯作有《日本社會論——家與村的社會學》(作者,鳥越皓之)。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融合與碰撞社會發展理論的再度輸入

第一章 社會發展理論再度輸入的歷史背景

一 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社會

二 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開放

第二章 西方社會發展理論與現代化理論的構成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社會發展理論的傳統

二 現代化理論的開創

三 社會發展理論的多元化

四 關於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爭論與評價

第三章 西方文化熱與中西方文化的交匯

一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謹慎反思

二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發展理論初探

第二部分 探索與實踐曲折的中國現代化道路

第四章 中國現代化的啟蒙運動

一 “堅船利炮”下的“師夷之長技”

二 戊戌變法與現代化的啟蒙

三 現代化理論在中國的傳播

第五章 兩條性質不同的現代化道路

一 以社會主義為導向的現代化道路和孫中山的治國方略

二 值得記取的一段改良主義歷史

第三部分 突破與發展農村的改革實踐及其對現代化理論的貢獻

第六章 國家與農村社會的關係

一 改革前國家與農村社會的關係

二 社會結構轉型中的國家與農村社會關係

三 兩個全新的社會階層

四 關於國家與農村社會關係的幾點思考

第七章 市場化背景下基層幹部與農民民眾的關係

一 公權外延的非理性擴張

二 克服公權外延的非理性擴張

三 農民群體的覺醒及其弱勢化趨勢

四 構建和諧的幹群關係

第八章 農村現代化道路的多種選擇

一 由河北省H縣C村集體企業的興衰說開去

二 家族與家堂的功能互補及其對極端團隊精神的制約

三 一個“沒有村界”的村莊

參考文獻

後記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