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子》

《骰子》

本書收錄了《歐洲快車》、《撒謊的男人》、《伊甸園及其後》、《N拿起骰子》等電影相關文本,包括其構思、劇本大綱、對白串聯以及電影小說提綱等。

基本信息

看點

阿蘭·羅伯-格里耶在書中講述了一部電影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構想逐漸成形的過程,其中,“桃色”與“黑色”兩種色調一直貫穿所有劇本始終。

內容提要

封面封面

“桃色與黑色”意味著什麼呢?它僅僅是對兩種成分的一種肯定性指涉,在我看來,這兩種成分是跟電影密不可分的。第一種存在於年輕漂亮的女士、我們夢幻中的花季少女的感官魅力中,無論涉及的是她們的臉,還是一時間被揭開的更為私密的桃紅魅力。第二種則很像色情類型和恐怖偵探類型的老一套:黑色系列,浪漫時代的黑色小說,美國製造的黑色電影,赤裸裸的肌膚上的黑色緊身帶,罪犯戴的黑色面具,美麗的眼睛上綁著的黑色蒙布,等等。這一切已經不太時髦了。我是真心地為之感到可惜。

本書是阿蘭·羅伯-格里耶的一堂私家電影課——七部電影代表作劇本、工作手記等獨家一手資料首次出版,揭開桃色與黑色的感官魅力,邀您進入鏡頭背後奇妙的光影世界。

作者簡介

阿蘭·羅伯-格里耶 法國“新小說派”代表作家之一。1922年生於法國布勒斯特,1945年畢業於法國國立農藝學院,獲得農藝工程師證書,在國家統計院及殖民地熱帶水果研究所工作,曾到非洲各地從事水果研究。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1953年發表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發表《窺視者》獲當年法國評論家獎。之後,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擔任文學顧問,同時從事寫作及攝製電影。他的電影小說《去年在馬里安巴》(1961)由法國新浪潮電影著名導演阿蘭·雷奈攝製成電影,獲得同年威尼斯電影節大獎。他認為電影藝術比小說更適於客觀地記錄事物的世界,因此從六十年代起創作並導演《歐洲快車》、《撒謊的人》、《慾念浮動》、《使人瘋狂的噪音》等。他在1963年單獨攝製的影片《不朽的女人》獲路易·德呂克電影獎。

寫作背景

這本書是由奧利維耶·科爾佩和埃馬努埃萊·朗貝爾兩人以一種明晰嚴謹的方法編輯而成,而我所給它起的書名,卻很可能會顯得含混,晦澀,稍稍還有些夢幻味道。興許需要對它做一番說明。

一方面,我使用了“劇本”這一概念,一般情況下我是避免用的,在這裡,它具有一種太廣泛的意義,能涵蓋一些性質上很不一樣的文本:電影劇本大綱,有時候很歷險,很動盪,是一開始在我頭腦中的雛形,涉及一些電影形式,或者一些多少有些展開的敘述性內容,比如開頭部分的一段插曲、整個故事的快速貫穿、某些場景的特定細節、某些對立和異文的變化遊戲,等等;隨之而來的是更為完善的階段,甚至加入了一些細微描寫,涉及取景、燈光、鏡頭運動、蒙太奇節奏、敘事的連續性以及斷裂性;畫外音或者對話很快出現,並愈發精確和完整;最後,還保留了一些決定性的選擇,它們有助於給作品整體以形式……哪怕僅僅只是暫時地。

另一方面,如果說,有些電影是以黑白為基調展開想像的,以下所有電影卻都是按照彩色製片構思的。這裡,“桃色與黑色”又意味著什麼呢?它僅僅是對兩種成分的一種肯定性指涉,在我看來,這兩種成分是跟電影密不可分的。第一種存在於年輕漂亮的女士、我們夢幻中的花季少女的感官魅力中,無論指的是她們的臉,還是一時間被揭開的更為私密的桃紅魅力。第二種則很像色情類型和恐怖偵探類型的老一套:黑色系列,浪漫時代的黑色小說,madeinUSA的黑色電影,赤裸裸的肌膚上的黑色緊身帶,罪犯戴的黑色面具,美麗的眼睛上綁著的黑色蒙布,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