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信仰而活:周末心靈頓悟課》

《靠信仰而活:周末心靈頓悟課》

信仰是人生中的“燈塔”和“鐘樓”,指引人生的方向、喚醒沉睡的心靈,激發人的潛力,調整人的中心坐標,讓你活在當下。本書是《活在當下:365日靜心課》作者約瑟夫·牛頓的另一部心靈之作,《活在當下》以每日一則的方式,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閱讀方式與安逸的心靈空間。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靠信仰而活》則是作者每個周末布道的精選集,收錄了作者198則美文,激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思考、鼓舞人們積極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安頓讀者內心。

內容簡介

人不能僅靠麵包而活,而應該活在信仰、希望與博愛之中,居於首位的當然是信仰。信仰不僅是人們在患難中的“拐杖”或“避風港”而已,它更賦予人生命的方向、意義和價值。牛頓博士正是靠其堅定的信仰與滿腔熱情,為教友和百姓奉獻其一生,成為一位受人尊敬愛戴的牧師與作家。他在《費城晚報》上開闢“每日生活”專欄,為讀者指點迷津,這些文章後輯成《活在當下》這本暢銷之作。他每個周末都堅持在教堂為教友服務,發表演講,為他們排解生活中的愁苦和迷失。《靠信仰而活》便是他幾年裡周末演講的薈萃。與《活在當下》一樣,本書中的妙言警句充滿激情、仁愛和寧靜,為讀者送上一杯杯心靈咖啡,幫助他們在不確定的時期尋找心靈的憩息之地。

作者簡介

約瑟夫·牛頓,1880年7月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德卡特,1918年畢業於塔夫特學院,1929畢業於坦普爾大學,作為一名共濟會會員和牧師,他一直服務於教學和公眾。以博愛之心和滿腔熱情,長期服務於普通大眾。約瑟夫·紐頓所選擇的人生道路源於父親李?牛頓的人生故事。美國內戰即將結束時,父親被敵軍所俘,並關入戰俘營。當時管理此營的指揮官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於是他在內戰停止時,送給李?牛頓一把槍,並安全將他送往德克薩斯的回家之路。父親的這一人生故事對約瑟夫?牛頓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從小立志加入共濟會,以博愛之心服務於大眾。大學畢業後,約瑟夫便實現自己小時的願望,當了一名牧師,他除了每日忙於教堂事務外,周末一直在教堂里進行演講;他一生勤耕筆耘,不斷撰寫文章,撫慰和激勵讀者心靈,他一生完成了八十多部著作。

媒體評論

牛頓牧師靠自己的信仰與熱情,數十年一直為公眾服務,指點迷津,這些妙語沁人心脾、發人深省,是人們患難時的“拐杖”或“避風港”,是人生的“燈塔”和“鐘樓”。——《美國基督教箴言報》四年多來,牛頓牧師開闢的《每日生活》專欄成為讀者心靈的憩息地,也是《費城晚報》最受歡迎和好評的專欄之一。這些充滿生命激情與活動的文字,激盪著每位讀者的內心。——美國《費城晚報》一部對世界進行最好反思的經典!每日花點時間,品味這杯心靈的咖啡,這些出自於一位20世紀智者的妙語,似乎專為21世紀的人們而作!不斷地閱讀這本書,當你遇到生活的困惑時,它會帶領你從這門而出,進入新的大門!――美國讀者對作者英文版的評論

目錄

1 活在永恆的信仰之中12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33 從今天起……44 真正的問題是如何駕馭時間65 生命的價值在於質而非量86 青春與老邁在於心境117 活在真實而非童話的世界裡138 人生的晚景可戀159 人使真理變得偉大1710 生命是流動的歲月之河1911 死是對生命的另一種闡釋2112 “母愛”和“家”是最可愛的字眼2313 沒有人比母親更令人敬仰2514 讓生命猶如火熱的夏季2715 驅散心頭的愁雲2916 將壞習氣統統扔到窗外3117 不要為明天憂慮3318 信心是醫治恐懼的最佳良藥3519 焦慮是內心的一種惡習3720 從失敗中站立起來3921 悲愁猶如領頭的牧羊犬4122 仁者不憂4323 不要把苦惱投於他人身上4524 懼怕是人生最大之敵4725 人生要經歷苦難的淬鍊4926 沒有白吃的午餐5127 每日保持片刻靜心獨處5228 寧靜的心境5429 靜聽自己的心聲5530 讓內心平安的秘訣5731 不要因嫉妒和報復而浪費時間5932 歲月一去不復返6033 時間與回憶6234 不要把榆樹種在人家面前6435 生活不要總被回憶所控制6636 在生命之燈熄滅之前善度此生6837 尋求人生的解脫7038 爬上人生之梯的最高層7239 好運與壞運氣是相互轉化的7440 人生有高潮也有低潮7641 尋找一片歸宿之地7842 每個人都會經受考驗8043 擺脫生命中的誘惑8244 無法解開的人生死結8445 人生不全是一齣悲劇或喜劇8646 人生的三大問題8847 從人生中領受教訓9048 人生的真正目標是懂得生命永不止息9249 過一個智慧的人生9450 讓生命之舟行駛在深水處9651 不讓思想如此貧乏9852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活多久10053 以服務他人作為人生的目的10354 鎖定人生的目標10555 豐富的人生10756 生活是一種喜樂11057 人不能失去靈魂11258 生活沒有“飽和點”11459 最受歡迎的十條座右銘11560 先清洗我們的花園11661 認識你自己11762 喜歡你自己11963 忠於你自己12064 生活的藝術12165 為後人鋪就一條平坦之路12266 敢於探索真理12467 勿使人生的價值標準顛倒12568 心中的聖殿12769 不朽的信心12970 理想使世界更美麗13171 青春是駕凌一切的意志力量13272 享受“佳興未盡”的感覺13373 一剎那是永恆的一部分13474 讓心靈忙裡偷閒13575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13676 效法平凡生活中的英雄13777 愛心是世上最偉大的信物13878 愛是一種熱烈而恆久的欲望13979 最神聖的原則14180 真正的忠誠14381 你真的成熟了嗎14482 金錢難以買到的東西14583 快樂的真諦14684 智慧從快樂中萌發14785 不播種哪能有收穫14886 凡事知足14987 為朋友祝願15188 不要企求一步登天15289 不要因瑣事迷失方向15390 審慎的選擇15491 寶貴的處世箴言15592 奉行君子之道15693 求知慾是人類的天性15794 討好並不能取悅他人15895 像容忍自己一樣容忍他人15996 三思而後言16097 不要因正道難行就抄近路行16198 人生的32條準則16299 真正的智慧165100 健全的心靈167101 人的面貌是最美的景物169102 不要把擔子推給旁人171103 思想決定人格173104 一切都會過去175105 充滿無窮的希望176106 做一個盡職盡責的平凡之人178107 靜候生活的轉機180108 天從人願181109 信心可以移山倒海183110 人不能拒絕最基本的信心185111 信心抵禦恐懼187112 保持一顆信任心188113 萬物之靈190114 溝通的力量192115 憑智慧和善意去發現真理194116 說真話是一件樂事196117 面對恐懼的四種態度199118 心胸空蕩是對惡魔最大的誘惑202119 經常省察自己的內心204120 仔細諦聽他人的心聲206121 人性的死角208122 了解人性210123 快樂的結局212124 罪惡的根源大多因為自私214125 培養自動自發的習慣216126 信心讓我們內心安穩218127 培養至善的勇氣221128 獲得不朽的生命223129 心存謙卑225130 擁有一顆體諒他人的心227131 不要存得失之心229132 不要專挑別人的短處230133 恕己恕人233134 沒有不可教誨的愚人235135 使人困擾的是內心的紊亂236136 不要總是同人家比長短238137 忠於你自己239138 責己先於責人240139 當獨處以自修241140 善言善行242141 以德報怨244142 泛愛眾人246143 不要擴大問題248144 品格的力量249145 宇宙無垠250146 性格在沉默中培養252147 我的就是你的253148 四海之內皆兄弟254149 修身養性的三階段256150 善有善報258151 童心未泯260152 快樂是一種德性261153 來自沉默的力量262154 解除緊張的方法264155 生命不容停留265156 在你站立的地方往上爬266157 讓生命延續下去267158 徒憂無益268159 艱難總是會過去的269160 懂得自製270161 把憤怒吼出來271162 不要浪費精力272163 冷淡比憎恨還要不人道273164 舌頭的力量勝過利劍274165 禍福消長彼此276166 正視煩惱277167 工夫總不會白費279168 善於運用失敗280169 永不言敗282170 珍重今日284171 每日十訓286172 清晨十願287173 將每天的事做好288174 全神貫注於眼前289175 成功的含義290176 愛迪生的成功法則291177 林肯的遺訓292178 過去是一座銀行293179 未竟之事業294180 不要對不了解的事妄下結論295181 調整自己以適應他人298182 如何使青春永駐301183 醫治失眠的方法302184 信守嚴格的教條304185 細數今朝樂事305186 腳踏實地的生活306187 不要為明天而憂慮307188 良知是天性的美麗天使308189 仰望你的表率並付諸行動310190 大處著眼311191 友誼需要維護312192 以美觀為前提313193 從自然中獲得靈感314194 時時提醒自己知識有限315195 讓死的知識變成活的智慧316196 老師的教誨317197 迎向光明318198 且從今日始320

前言

約瑟夫·牛頓,1880年7月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德卡特,1918年畢業於美國塔夫特學院,1929畢業於坦普爾大學,作為一名共濟會會員和牧師,他一直服務於教學和公眾。以博愛之心和滿腔熱情,長期服務於普通大眾,直至生命中止。約瑟夫·牛頓人生道路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其父親李?牛頓的人生經歷。美國內戰即將結束時,他的父親被敵軍所俘,並被關入戰俘營。當時管理此營地的指揮官正好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當他得知李?牛頓為共濟會兄弟時,便在內戰停止前,送給李·牛頓一把槍,並將他安全送往德克薩斯的回家之路。父親的這一人生故事對幼時的約瑟夫牛頓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從小立志加入共濟會,以博愛之心服務大眾。大學畢業後,約瑟夫便實現了自己兒時的願望,成為一名牧師,他除了每日忙於教堂事務外,周末一直在教堂進行演講;他一生勤耕筆耘,不斷撰寫文章,撫慰和激勵讀者心靈。其中有四年多的時間,他在《費城晚報》上開闢“每日生活”專欄,寫作心靈妙語,為讀者排解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他針對人們生活中的孤獨感、恐懼感、憂慮感,以及童年時的心靈創傷,通過專欄與讀者交流。幾年來,他收到了無數讀者來信,要求將這些精美的短文編輯成冊出版,這便是《活在當下》一書的由來。作為一名深受愛戴和歡迎的牧師,約瑟夫?牛頓更多地忙於教堂事務,周末一直為大眾進行傳道,當面解答他們的心靈煩憂。聽眾受其巨大的熱情所感染,也被其指點迷津的妙語所觸動。應聽眾要求,牛頓牧師將這些內容整理出版,與大眾分享。於是誕生了《靠信仰而活》一書。牛頓博士認為,“人不能僅靠麵包而活,而應該活在信仰、希望與博愛之中,居於首位的當然是信仰。信仰不僅是人們在患難中的‘拐杖’或‘避風港’而已,它更賦予人生命的方向、意義和價值。信仰是人生中的‘燈塔’和‘鐘樓’,指引人生的方向、喚醒沉睡的心靈,激發人的潛力,調整人的中心坐標,讓你活在當下。”牛頓博士正是靠其堅定的信仰與滿腔熱情,為教友和百姓奉獻其一生,成為一位受人尊敬與愛戴的牧師與作家。他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寫作了數十多部心靈之作,幫助當時處於經濟不景氣的百姓度過生活困苦。書中的一句句妙言警句,充滿激情、仁愛和寧靜,為讀者送上一杯杯心靈咖啡,幫助他們在不確定的時期尋找心靈的憩息之地。《活在當下》一書中文版出版後,受到了國內讀者的好評,並成為同類之作中的暢銷書。為了更好滿足那些喜歡牛頓牧師思想和語言的讀者,我們繼續推出這本《靠信仰而活》,為讀者奉上一盞生活的明燈!譯者

精彩書摘

1.活在永恆的信仰之中有個詩人吟誦道:“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人仍住在死中。”這句話,好像把次序給弄顛倒了。其實,我們也不是從生到死,不是來自塵土,復歸於塵土。我們是從死踏入生命,從死中得勝的,生命在與死神的搏鬥中占據優勢,展翅高飛。我們應當承認,我們對死後的生命一無所知。我們所處的世界,沒有明確的指引,只有神秘的推想,它沒有教人如何歡愉的堅定信念。距離堅定信念實在太遠太遠了。其實,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智慧,求之於內心,那樣我們對死後的生命,無論是事實本身或環境情勢,都可以獲得許多知識。現在,讓我們想一想:所有一切使人生偉大、深遠、收穫豐沛的真人實事,不僅在當時很有意義,對後代仍有極大的影響,不受時間與當事人死亡的影響。所以死後生命的道理,一方面是真人實事,另一方面,對後代來說,可以啟迪後人。想得深一步,我們的祖先不僅祝福我們,領導我們,他們還照亮後世!只要想一想:信仰是昨日、今日、以後永在的。我們就活在信仰之中,在他下面活動、生存。在他裡面,沒有死亡,沒有黑暗,沒有距離。請問,我們還要求什麼?還要知道些什麼?如果沒有信仰,我們站在這么一大片土地上生活,一定會覺得很可怕,生猶如死。靈魂永遠是萬種生靈之家,千秋萬世,我們都將以此為家。我們都到那裡與信仰同在,在地的盡頭,就是天的開端了。肉體的死亡固然使人傷痛,可是道德上的真理,與精神上的實體都不會喪失,也不會因死而荒蕪。生命是不可分割的,眼前的生命和以後的生命之間,沒有鴻溝加以隔閡。現在或將來,除了行為合乎正道、慈愛憐憫,心存謙卑,我們還有什麼需要知道的呢?假使把道德進步的影響只限於在世的生命,那就把人生看作永遠不會十全十美。死雖然使知識缺乏的人受到很大感動,也不能洗清我們的罪,更不能使我們在世時擁有的種種缺憾消失。我們在世上活著,要靠無止境的愛。這裡所說的愛,不是一種軟弱的情操,而是生物的一個法則。2.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還要倚靠美與和諧,真與善,工作與娛樂,愛與友情,仰望與崇敬。人活著並不是單靠食物,還要有夜晚壯麗的穹蒼,拂曉輝煌的天空,日落時五彩繽紛的晚霞,可愛的木蘭花,雄偉的山嶽。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還要有巨浪拍岸的雄姿,湖上月光的閃爍,山上銀色的湍流,雪花奇妙多變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