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及鋅合金物理冶金學》

 《鋅及鋅合金物理冶金學》是作者在積累多年的科研成果、生產實踐和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書中除提供有關鋅及鋅合金大量物理化學數據以外,重點討論了涉及鋅及鋅合金在科研和生產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如耐蝕性(包括“老化”)、超塑性、阻尼特性、固態相變和尺寸穩定性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同時對其生產套用也作了較深入的論述,《鋅及鋅合金物理冶金學》內容新穎豐富、理論聯繫實際,是從事有色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工作的教師、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大學生和研究生的良好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概論
1.1鋅的歷史
1.2現代煉鋅法簡介
1.3鋅的生產與套用
1.4鋅合金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鋅的性質
2.1鋅的結構與物理化學性質
2.2鋅的耐蝕性
2.3鋅的塑性變形
2.4鋅中的雜質及其影響
參考文獻
第三章鋅合金狀態圖(相圖)
3.1鋅合金二元狀態圖
3.2Zn-Al二元狀態圖
3.3鋅合金三元狀態圖
參考文獻
第四章鋅合金的工程性能
4.1機械性能
4.2鋅合金的摩擦磨損特性
4.3切削加工性能
4.4Zn-A1合金的內耗與阻尼特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鋅合金中的超塑性效應
5.1超塑性效應及其發展背景
5.2鋅合金超塑性的力學特性
5.3鋅合金微晶超塑性的影響因素
5.4鋅合金超塑變形的組織特性及超塑變形機理
5.5鋅合金中的相變超塑性
5.6超塑性效應的套用簡介
參考文獻
第六章鋅-鋁合金的腐蝕與防護
6.1Zn-AJ合金的晶間腐蝕
6.2Zn-Al合金在Na-Cl溶液及酸性溶液中的腐蝕
6.3Zn-Al合金的應力腐蝕斷裂
6.4鋅合金的表面處理
6.5鋼鐵防腐用的Zn-Al合金鍍層
6.6陰極保護用的Zn-Al合金犧牲陽極
參考文獻
第七章鋅-鋁合金固態相變
7.1共析轉變
7.2過飽和固溶體的預沉澱和沉澱現象
7.3spinodal分解
7.4連續冷卻過程中的轉變
7.5沉澱相的溶解
7.6相變與老化
參考文獻w
第八章鑄造鋅合金及其套用
8.1鑄造鋅合金的發展現狀
8.2工業鑄造鋅合金
8.3Zn-Al合金的流動性及其影響因素
8.4鑄造鋅合金生產及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第九章變形鋅合金及其套用
9.1變形鋅合金的種類
9.2Zn-Cu-Ti合金的組織與性能
9.3變形鋅及鋅合金在大氣中的腐蝕
9.4變形鋅合金及其套用領域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在煉鋅方法上,自古以來一直走著火法高溫還原的道路,濕法煉鋅的興起,改變了這種狀況。濕法煉鋅第一個半工業性試驗開始於1881年,這同電解煉鋁發明的年代非常相近,都是在直流電機問世以後。由於電解條件的複雜性,最初的試驗遭遇到不少挫折,經過35年的試驗研究,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濕法電解煉鋅才正式投入工業生產。從此以後,濕法煉鋅就大踏步地不斷向前發展,不到半個世紀,產量就超過了火法煉鋅。
在濕法煉鋅方法改進的同時,火法煉鋅從本世紀以來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1929年美國新澤西鋅公司改進並完善了豎罐過程,使之成為第一個鋅的連續蒸餾系統。從而使罐式蒸餾方法經歷了一個從小(土)豎罐——平罐——大豎罐這樣一個演變過程。第二個豎罐儘管在產量、燃料的利用率以及過程的連續性等方面都比第一個(古老的)豎罐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在基本原理上卻依然沒有跳出古老的蒸餾煉鋅的範疇。平罐和豎罐的致命缺點是採用間接加熱方式,因而設備龐大,燃料利用率低、生產率不高。平罐的勞動條件更為惡劣,也難於自動化,而豎罐又需要消耗大量昂貴的碳化矽材料。介於以上這些原因,1935年st.Joseph鉛公司首先使用了電熱方法,從而使豎罐煉鋅過程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進。
1959年在英國斯旺西市第一台Zn-Pb鼓風爐的投產使火法煉鋅獲得了新的進展。鼓風爐——這個具有高生產率和高燃料利用率的冶金爐,能直接處理沒有經過浮選分離的鉛鋅複合礦,在同一座煉爐中生產出兩種不同的金屬來。20世紀60年代,密閉鼓風爐煉鋅在世界上發展很快,許多國家紛紛建廠投產,運行情況良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