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經樓蘭--西域遊歷叢書》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路經樓蘭--西域遊歷叢書 內容簡介

一百年前,英國人斯坦因來到中國,掀起了西域沙漠中樓蘭古城的神秘面紗,其所顯示的東方文明令他震驚,於是,他劫掠了能拿得走的珍貴的出土文物。本書就是他對樓蘭古城發掘、劫掠過程的記錄。書中的文字和圖片,不僅可以使我們了解樓蘭古城的歷史,更可以使我們認識我國古代社會曾有過的輝煌。

路經樓蘭--西域遊歷叢書 本書前言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翻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五卷漢譯本終於與大家見面了,這是我國學術界值得欣慰的一件大事。《西域考古圖記》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計畫出版的《海外遺珍�D�D國外西域考古經典論著譯叢》(叢書包括英、德、法、俄、日等國考察隊20世紀初以來,考察並劫掠我國新疆、甘肅等地珍貴文物後所出版的重要報告和專著)中的第一部。該書和將要出版的本叢書其他著作,對我國考古學範疇的新疆考古學、河西地區考古學、佛教考古學、建築考古學、古史學範圍的新疆古代民族史和古代民族文化史等方面,宗教學範疇的佛教、摩尼教、景教和襖教等方面,藝術史範疇的雕塑、繪畫、音樂和舞蹈等方面,以及地理學、敦煌吐魯番學、古代社會學、絲綢之路史、東西方經濟文化藝術交流史、古代國際關係史、古代服飾史和有關農業、手工業、商業與軍事等諸多領域的研究工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域考古圖記》一書,是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1906--1908年在我國新疆和甘肅西部地區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的全部成果的詳細報告,也是斯坦因1900�D�D1901年第一次新疆考古調查和發掘後所出《古代和田》報告的續編。《西域考古圖記》一書涉及的地域十分廣闊,從西向東包括了今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哈密地區和河西走廊一帶。在這些地區調查和發掘的重要遺址有阿克鐵熱克、喀達里克、麻扎塔格、尼雅、安迪爾等遺址,米蘭佛寺遺址和吐蕃城堡遺址,樓蘭古城及其附近遺址,焉耆明屋及其附近的石窟寺和遺址,甘肅西部漢長城和烽燧遺址,敦煌千佛洞和藏經洞等。斯坦因在這些遺址所發現遺物的主要類別有雕塑、繪畫、簡牘文書(包括漢文、梵文、和田文、龜茲文、吐蕃文、突厥文、粟特文和回鶻文等)、織物(絲、毛、麻、棉等)錢幣、碑刻,佛經殘卷,以及大量的陶、木、石、金屬(金、銀、銅、鐵等)、玻璃、料器等質料的生活用品、生產工具、裝飾品和兵器等。書中還配有大量遺蹟插圖,遺址平、剖面圖,還有一卷遺物圖版和一卷調查地區的地圖,全書以考古學為核心,並基本上涵蓋了前述諸多學術領域,內容十分豐富。

期坦因《西域考古圖記》一書有許多突出的特點,比如:1.資料性強,可利用率較高。斯坦因對所調查和發掘的遺址,均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對遺蹟和遺物作了詳細記錄,並進行綜合分析,整理後刊於本書中,比較系統和準確,便於利用。2.地理學與考古學結合。……他除對某些地區進行單獨的地理學考察外,還對所到遺址的地貌、河流、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變遷及其與遺址的興廢關係進行考察。3.涉及的領域廣、學科多、信息量大。除考古學外,凡與遺蹟和遺物有關的學術領域和學科都程度不等地涉及到了,並進行了綜合分析研究。此外,他還將所發掘的遺蹟、遺物與中亞、犍陀羅和印度、西來乃至西方的資料進行對比研究,引用了很多西方的研究成果,對遺蹟、遺物的淵源關係,遺物的生產技術與製造工藝也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信息量很大。……4.濃縮了斯坦因三次考察相關部分的主要成果。書中涉及他第一、三次考察的相關部分,多相互進行比較和印證,並對考察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因而濃縮了他三次考察的主要成果。5.集眾家之長,研究水平高,本書不僅在資料整理方面集中了眾多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水平的專家,在研究方面更是名家薈萃。因此《西域考古圖記》一書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代表了20世紀20年代以前在這一領域中的最高研究水平。

斯坦因《西哉考古圖記》一書,學術價值很高,影響深遠。該書所刊布的資料至今仍是各有關領域的基礎資料,有的甚至是惟一的資料。今新疆地區(也包括河西走廊)由於是古代東西交通的大動脈,又是絲綢之路的中樞地段,因此成為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藝術和多種宗教的交匯融合之地,從而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燦爛的物質文化。斯坦因在《西哉考古圖記》一書中,對這種研究難度很大的物質文化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他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指出了這種物質文化在古代人類文明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其研究成果的影響至今猶存。有磁這方面的問題,限於篇幅,茲不詳述,請讀者參閱原著。下面僅從資料的角度略舉幾例,簡要說明其重要的學術價值。1……2.米蘭佛寺遺址和吐蕃城堡遺址。米蘭佛寺遺址群是研究鄯善佛教與佛教藝術最重要的資料,其塑像、壁畫和佛塔遺址在新疆獨具特色,並與犍陀羅佛教藝術有密切關係。犍陀羅佛教藝術只發現雕塑,故米蘭佛教壁畫便成為研究犍陀羅風格佛教繪畫僅有的依據,在學術界和藝術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米蘭佛寺遺址經斯坦因發掘後已遭破壞,所以斯坦因刊布的資料是無法替代的。斯坦因在米蘭吐蕃城堡遺址發掘出大量的吐蕃文簡牘等遺物,還有他在麻扎塔格遺址所發現的吐蕃文簡版和其他遺物,都是研究公元8�D�D9世紀吐蕃在今新疆地區活動情況,吐蕃建築特點和藝術風格,吐蕃生產技術和生產工藝,吐蕃社會狀況,職官和軍事組織情況,吐蕃文字以及吐蕃與唐朝、西域主周邊地區關係的極為難得的重要資料。3。樓蘭遺址,是斯文。赫定首先發現的,但大量的調查和發掘工作是由斯坦因進行的,斯坦因所刊布的樓蘭遺址(包括其附近地區)的遺蹟、遺物,大量的魏晉前涼時期的漢文簡版文書,以及部分簡版文書具有重要意義。據此可基本復出魏晉前涼時期西域長史機構的職官系統、屯田概況、社會生活狀況、西域長史機構與鄯善及西域諸國的關係。這些遺蹟、遺物對研究樓蘭古城的性質和鄯善國都的方位以及東西文化藝術交流等方面,有著至著重要的作用。此外,他所發現的漢文簡版文書不僅可以補史籍之不足,還可彌補中國簡牘史中的缺環,並為木筒向紙文書的過渡提供了實證。斯坦因刊布的這些資料,目前仍是最全面、最具權威性的,影響很大。現在國內外學術研究中的樓蘭熱與此亦有很大關係。4……此外,斯坦因還劫掠了敦煌藏經洞的文化寶藏(這是震驚中外外的重大事件)這批珍貴文物無與倫比的學術價值是眾所周知的,茲不贅述。總之,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中收錄的資料中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他在此基礎的研究成果有所構築的基本這術框架,對前述的新疆考古學和敦煌學等學科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這本書的學術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當然,斯坦因《西域考古圖記》一書也有明顯的不足之處,這主要是受當時學術研究總體水平的制約,並與他個人學識的局限性和當時帝國主義列強政治思想對他有較強的影響密切相關。所以對這本書的不足之外,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予以審視和評論。

路經樓蘭--西域遊歷叢書 本書目錄

第一章 穿越羅布沙漠

第一節 首訪米蘭

第二節 通過塔里木河的末端河

第三節 越過侵蝕的古三角洲

第二章 樓蘭遺址

第一節 發掘廢住宅L.A.Ⅰ

第二節 調查廢住宅L.A.Ⅱ-Ⅵ

第三節 古垃圾堆 L. A. Ⅵ.ii中的發現

第四節 圍牆遺蹟

第五節 L.A廢棄的車堵波

第六節 一處佛寺遺蹟

第七節 廢墟L.B.Ⅳ-Ⅵ中發現的遺物

第八節 樓蘭遺址的漢文文書

第九節 樓蘭遺址出土的�衣�文文書

第十節 漢文史料中的樓蘭遺址

第十一節 樓蘭的放棄

第三章 重返米蘭遺址

第一節 前往車爾臣河三角洲

第二節 米蘭廢堡

第三節 米蘭戍堡中的發掘

第四節 米蘭成堡中的各種發現物

第五節 米蘭戍堡發現的吐蕃文書

第六節 一件用如尼文字書寫的突厥語寫卷

第四章 米蘭古代佛寺

第一節 廢址M.Ⅱ的雕塑殘片

第二節 車堵波內殿M.Ⅲ及其壁畫

第三節 M.Ⅲ的繪圖飾帶的殘存物

第四節 內殿M.Ⅲ中的"大使"護壁

第五節 發掘寺廟M.V

第六節 內殿M.V中的一則佛傳壁畫

第七節 內殿M.V的繪畫護壁

第八節 M.V發現�衣�文題記以及米蘭遺蹟

路經樓蘭--西域遊歷叢書 文章節選

�衣�文、漢文紙文書

從相同的撒滿垃圾的斜坡上,也發現三頁紙片,屬於同一文書,上面寫有�衣�文字,字跡模糊散亂。其本身的意義在於它是我發現的第一個證據,證明當塔里木盆地還在通行�衣�文字和婆羅謎文字時,已經使用紙。從風蝕斜坡上的垃圾堆中,撿到許多中文紙文書殘片。這些發現也肯定了在此地區和此時代,紙和木被同時用來記錄中文檔案。後一組文書發現時黏合在一起,其狀大致作半圓形小包狀,包的一邊敷有淺色灰泥。這些廢紙片,沙畹的譯解證明包含一部分私人信件,其中有些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它們是被用作描畫裝飾的底子,還是像沙碗認為的那樣,是用來填塞牆中的口子,不可能確定。這個廢墟的�衣�文文書幾乎與漢語文書一樣多,這似乎表明,住宅L.A.I可能是樓蘭一個當地小酋長或本地管理代表的住所。

  發現絨毯遺蹟

但除這些文書外,在探測到的第一個廢墟中還搜尋到其他重要文物。在房間的一角,發現兩塊毛絨片,它們屬於同一絨毯(圖12),大部分地方很舊,但其他處仍保持著其相當明亮的濃厚的深紫紅色、兩處褐色、暗黃色和淡藍色等色彩。它是我迄今為止成功發現的、證明和田地區從很早時代起就有工業的第一件古代標本,並在那裡保存至今。這些地毯是否事實上來自和田,當然不可能斷言。但考慮到和田地毯工業很久以前就在中國新疆享有事實上的壟斷地位,而歷史證據又證明這些地毯相當古老,因此我認為這個推測已經得到了證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