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與相關併發症的診治》

糖尿病肢端壞疽與大血管病變 糖尿病骨病與肢端壞疽 糖尿病皮膚病變與肢端壞疽

糖尿病足與相關併發症的診治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臨床經驗總結的專著,此書旨在為同行們提供臨床診治糖尿病肢端壞疽的重要參考,全書共分四十三章。從糖尿病肢端壞疽的某礎理論、病因、病理生理及各項檢查到臨床分型、分級、診斷與治療方法、以及相關併發症的處理,均屬作者們的經驗與研究成果,並進行了系統敘述。本書資料可靠,內容豐富,觀點明確,實用性強。近些年來多次在國內外推廣,書中部分內容已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選為全國醫學繼續教育講義的重要內容。本書的出版將成為內科、內分泌科及外科等多學科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及大學本科及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教材、也為患者保健提供了預防知識。

糖尿病足與相關併發症的診治 本書目錄

...第一章 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學
...第二章 四肢實用解剖學基礎
...第三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與大血管病變
...第四章 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及微循環障礙
...第五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與周圍神經病變
...第六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與局部感染
...第七章 實驗室檢查
...第八章 四肢物理學檢查
...第九章 糖尿病人四肢影像學檢查
...第十章 介入放射學檢查
...第十一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的都卜勒超聲檢查與診斷
...第十二章 糖尿病人體外周微循環觀察方法
...第十三章 神經肌肉電生理檢查
...第十四章 糖尿病合併肢端壞疽
...第十五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內科綜合治療與分級處理
...第十六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飲食治療
...第十七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口服降糖藥治療
...第十八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胰島素治療
...第十九章 改善微循環常用藥物及臨床套用
...第二十章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介入放射學診治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周圍大血管病變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第二十三章 糖尿病骨病與肢端壞疽
...第二十四章 糖尿病皮膚病變與肢端壞疽
...第二十五章 糖尿病四肢皮膚損傷與壞疽
...第二十六章 糖尿病與四肢急性化膿性感染
...第二十七章 糖尿病肢端壞疽特殊感染
...第二十八章 糖尿病肌病
...第二十九章 糖尿病與手足肌腱韌帶損傷
...第三十章 糖尿病與小腿和足部骨筋膜室綜合徵及其他
...第三十一章 糖尿病合併骨關節感染
...第三十二章 糖尿病與骨折
...第三十三章 糖尿病與骨折脫位
...第三十四章 糖尿病人截肢術
...第三十五章 假肢、矯形器及其套用
...第三十六章 人工關節
...第三十七章 糖尿病人手術前後處理原則
...第三十八章 抗感染控制糖尿病急症
...第三十九章 抗感染控制肢端壞疽相關急性併發症
...第四十章 抗感染控制糖尿病壞疽相關慢性併發症
...第四十一章 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肢端壞疽概況
...第四十二章 糖尿病足的護理和預防
...第四十三章 國外對糖尿病足的研究
適用讀者範圍 本書可供內科、內分泌科等學科醫務工作者,以及相關專業研究人員使用。序言 隨著社會與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現代化和社會老齡化,無論在已開發國家還是在開發中國家的糖尿病患病率均明顯上升,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資料(1997)的估計,目前全球有已診斷的糖尿病人約1.35億,預測到本世紀初(2025年)將突破3億,新增加的糖尿病人主要集中在印度和中國等開發中國家。因此有關專家指出21世紀糖尿病將在開發中國家成為流行病。國內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由1980年的0.67%到1996年上升為3.2%,即過去15年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近5倍,保守的估計我國現有糖尿病人約4000萬,這個數字超過了全歐洲(約2000萬)和全美國(約1600萬)糖尿病人的總數。我國既是世界人口大國,也是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隨著糖尿病患病人數的增加,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尤其是心血管併發症,已成為糖尿病人致殘和早死的主要原因。據統計約80%的糖尿病人是死於糖尿病,Gri3管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國外統計糖尿病人發生下肢壞疽要比非糖尿病人高數十倍,是非外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美國每年糖尿病足截肢者高達5萬餘人,用於糖尿病足的費用每年高達4億美元。國內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糖尿病足學組1992年的回顧性調查,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病人的12.4%,其中截肢率為7.3%,由於對糖尿病足的防治宣傳和重視不夠,所以大多數病人都是到出現明顯症狀甚至已有肢端壞疽的晚期才來就診。這種情況下,增加了治療困難,往往是內科醫師治不了而外科醫師又不願治,以至病人痛苦的奔波於內外科之間,最後還難免遭截肢的後果。面對糖尿病足病人的苦,以李仕明主任醫師為首的空軍總醫院糖尿病中心的醫護人員,以救死扶傷的高度責任心,刻苦鑽研,他們根據糖尿病足的基本病變主要是在糖尿病引起的神經和血管病變基礎上伴發創傷和感染所致作為治療的指導,採取局部治療與全身治療相結合,中西藥相結合,多年來創造了一套完整的綜合治療方法,取得了明顯的臨床療效,使患肢的創面癒合率達到87.6%,截肢率由7.3%降為1.7%,這一療效明顯優於國外報導,他們已先後,總結髮表了40餘篇論文,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重視與好評,紛紛希望得到相關的全面資料,為此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的建議下,由李仕明醫師負責組織國內有關專家經過數年的精心編寫,終於完成了這部具有中國特色的《糖尿病足與相關併發症的診治》專著,這是我國首部以糖尿病足為主的專著,……前言 糖尿病足或肢端壞疽,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治療難度很大。一度是古今中外醫學領域的一大頑症,截肢殘疾,死亡率很高。往往內科醫師對此病束手無策、外科醫師對此病亦顯得無能為力,除採用高位截肢手術外,多無其他選擇。 糖尿病足是一種慢性、進行性,波及到大小微血管、神經、肌腱、骨骼等部位的病變、由局部感染及多種誘發因素所致。因此,它是一組多學科疾病,然而在治療過程中常與糖尿病相關急、慢性併發症相互干擾、互為因果。作者們對此病積多年研究、以病因治療為基礎,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為手段,以提高治癒率、減少截肢殘疾、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目的取得成功。提高了壞疽治癒率,降低了截肢殘疾、保全了患者肢體、為糖尿病足開創了新的治療方法和途徑。並總結出治療糖尿病肢端壞疽的三個階段和五項治療措施。 本書是一部臨床經驗總結的專著,此書旨在為同行們提供臨床診治糖尿病肢端壞疽的重要參考,全書共分四十三章。從糖尿病肢端壞疽的基礎理論、病因、病理生理及各項檢查到臨床分型、分級、診斷與治療方法、以及相關併發症的處理,均屬作者們的經驗與研究成果,並進行了系統敘述。本書資料可靠,內容豐富,觀點明確,實用性強。近些年來多次在國內外推廣,書中部分內容已被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選為全國醫學繼續教育講義的重要內容。本書的出版將成為內科、內分泌科及外科等多學科廣大醫務工作者以及大學本科及相關專業研究生的參考教材、也為患者保健提供了預防知識。 本書所引用的資料,限於篇幅未能全部註明出處,敬請原諒。著者願為我國治療糖尿病肢端壞疽的醫學學科發展奉獻微薄之力,然而著者才疏學淺,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同仁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本書承蒙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原校長,工程院院士程天民教授、中華糖尿病學會原主任委員、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池芝盛教授、中華糖尿病學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錢榮立教授大力支持及關心本書出版的空軍總醫院肖魯同志。初稿脫手後,又得到空軍糖尿病研究中心袁群博士作了文字圖表整理。在此一併深表感謝。 李仕明 2001年12月片斷 第二章 四肢實用解剖學基礎 2.1前臂及手部解剖 2.1.1骨骼、關節、韌帶 前臂骨 前臂骨由尺骨和橈骨並排組成,尺骨在內側(尺側),橈骨在外側(橈側),尺橈上關節由橈骨頭與尺骨上端的橈骨切跡構成,有橈骨環狀韌帶環繞並附著於尺骨切跡。橈尺下關節由尺骨小頭與橈骨下端的尺骨切跡構成。尺骨小頭下方有一三角形軟骨盤,將橈關節腔與橈腕關節腔隔開。橈尺兩骨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有骨間膜相連。 腕骨及腕關節 腕骨共八塊排成兩排,近側排由外向內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舟、月、三角三塊骨共同形成卵圓形關節面與橈骨下端關節面及尺骨下端的三角形軟骨盤共同形成的關節面構成橈腕關節。兩側都有韌帶增強。尺骨不參加腕關節。遠側排由外向內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和鉤狀骨。它們與掌骨相接構成掌腕關節。通常稱腕關節是指橈腕關節。八塊腕骨被韌帶連成一整體。 手部骨、關節、韌帶 手部有五個掌骨和十四個指骨。第一掌骨基底與大多角骨呈馬鞍形的關節面連線。為第一掌腕關節。因此,拇指可隨掌骨做獨立活動。拇指在對掌位置才能發揮最大的活動功能。拇指的功能占全手功能的50%;失去拇指,即失去手部功能的一半。故在處理手指病變時,應儘量保留拇指的長度。其餘四個掌骨與遠排腕骨形成第二、三、四、五掌腕關節,除第五掌腕關節有輕微獨立活動外,其他均不能獨立活動。五個手指除拇指為兩節指骨,其餘手指均各為三節指骨。第一節指骨與掌骨連線形成掌指關節,指骨間為指間關節。 每一個掌指關節與指間的關節,都有一個鬆弛而背側薄弱的關節囊。在關節的兩側各有側副韌帶,在掌側還有一個堅韌的掌側副韌帶,以增強關節的穩定性。在第2?5掌骨頭之間有橫向走行的掌骨頭橫韌帶,將四個掌骨連在一起,防止側方分離。掌指關節側副韌帶起於掌骨頭背側小凹,斜形越過掌指關節,止於第一節指骨基底兩側。掌指關節伸直時韌帶鬆弛,便於手指側向活動;掌指關節屈曲時韌帶緊張,則不能有側向活動。如掌指關節在伸直位固定過久,可致側副韌帶攣縮,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