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豎笛吹奏入門》

簫.豎笛吹奏入門 內容簡介

這本關於簫與豎笛吹奏入門的書,是由著名笛簫演奏家王鐵錘先生編著,與金盾版《竹笛吹奏入門》是姊妹篇。內容包括:簫、豎笛的歷史簡介,簫、豎笛的基本吹奏方法及其發音、音階、顫音、倚音、滑音、轉調、連音與吐音等各種技法,並附有包括中外名曲內的大量練習曲。本書內容豐富,講解具體,選曲優美,入門有道,適宜簫與豎笛初學者閱讀使用,亦可音樂工作者參考。

簫.豎笛吹奏入門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簫吹奏入門
一、 簫的歷史簡介
二、 簫的種類
三、 簫的選購與保護
四、 簫的構造
五、 簫的吹奏方法
六、 簫的發音練習
七、 簫的音階練習
八、 簫的顫音練習
九、 簫的倚音練習
十、 簫的滑音練習
十一、 簫的轉調演奏練習
十二、 簫的吐音吹奏練習
十三、 簫的連音吹奏練習
十四、 簫的連音與吐音練習
十五、 簫的演奏曲選

第二部分 豎笛吹奏入門
一、 豎笛簡介
二、 豎笛的指法、音域
三、 豎笛持姿與吹奏方法
四、 豎笛基本練習
五、 二聲部重奏練習
六、 單吐音練習
七、 連音與吐音練習
八、 雙吐音練習
九、 三吐音練習
十、 豎笛演奏曲選

簫.豎笛吹奏入門 文章節選

簫是我國人民喜愛的一種古老的竹類豎吹樂器。據史料記載,簫在我國流傳已有三千多年歷史了。從殷(公元前1401年――公元前1122年)墟發掘出婦女的甲骨文字中記載的樂器名稱中有:"馨、鼓、龠、鐃、和(大笙)、言(大簫)"等。著名學者郭沫若認為,甲骨文字中的"言"字在古代是指一種豎吹單管樂器即大簫。漢代簫的名稱由"言"逐漸改為"笛"或稱長笛。後漢詩人馬融《長笛賦》中有:"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簫。"晉朝樂工列和所使用的簫改為六孔。唐宋以後,簫的名稱逐漸改為洞簫或簫。民間有"橫吹笛子豎吹簫"的說法。簫在我國各地流傳廣泛,不僅作為獨奏樂器,而且在廣東音樂、江南絲竹音樂、琴簫合奏、浙江越劇等音樂中廣泛使用。

關於簫的演奏,歷史上曾有過不少記載和傳說。春秋《東周》史籍中第七十四回記載:"奏穆公的女兒弄玉,月下吹簫引來了簫史,後來兩人結為夫妻,經常在一起吹簫奏樂,簫聲引來了鳳凰,於是弄玉跨鳳,簫史龍升空遠去。"唐代詩人李白在《鳳凰曲》(樂府)詩中寫道:"贏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影滅彩雲斷,遺聲落西秦。"唐詩人杜牧在詩中寫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人描寫了深秋的揚州影色秀麗和吹簫奏樂的情景。簫的音色優雅、柔美、渾厚,善於表達人們內在深沉細膩的情感。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在《前赤壁賦》中,對簫的演奏進行了細緻地描繪:"客有吹簫者,依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賦中描述了嗚咽哀怨的簫聲,能使潛伏在幽靜山澗里的蛟龍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哭泣,由此可見,簫的演奏感人之深。楚漢戰爭時,劉邦和項羽垓下決戰,劉邦的謀士張良深夜登高吹簫,喚起了項羽八千子弟思鄉之情,使得楚營軍心渙散,最後一敗塗地。從這些傳說故事中可見簫的歷史上起過一定的作用。建國以後,和其他中國民族樂器一樣,簫受到重視,有了很大的發展,被廣泛用於獨奏與合奏,古琴演奏家管平湖、查阜西琴簫合奏的古曲《平沙落雁》、《關山月》被錄製成唱片流傳國內外。孫裕德、衛仲樂先生演奏的《薰鳳曲》、《鷓鴣飛》在電台播出後,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1956年全國音樂周期間安徽盲人張奎明用簫演奏的民間樂曲《小喬哭周瑜》感人至深。1958年中央歌舞團赴日本演出時,王鐵錘與查阜西先生演出的琴簫合奏《梅花三弄》、《關山月》曲目受到日本朋友的熱烈歡迎。古曲《春江花月夜》、《漁舟唱晚》,簫的領奏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曲灌製成唱片,還拍成電視音樂片,在國內外很有影響。近年來,簫這件古老的樂器在電影、電視的音樂配器中占有相當位置,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簫.豎笛吹奏入門 作者介紹

王鐵錘,著名笛、簫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政府特殊津貼榮獲者,任中央民族樂團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我家會常務理事,中國音協民族管樂研究會副會長。他1932年出生於民間音樂世家,7歲學藝,10歲登台表演。在長達5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他悉心鑽研,博取眾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個性與風格。他的演奏音樂圓潤優美,感情充沛,氣息飽滿,技巧純熟,極具感染力。他曾多次隨團赴英、美、德、日、印及前蘇聯等20多個國家、地區訪問演出,受到熱烈歡迎,被譽為中國北派笛子大師。其出版的圖書有《笛子獨奏曲八首》、《王鐵錘笛子獨奏曲集》、《竹笛吹奏入門》以及《中國北派笛子大師笛曲精華集》、《王鐵錘演奏笛、簫、巴烏、葫蘆絲獨奏曲集》鐳射唱片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