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語言學》

《篇章語言學》

本書以系統功能語法和修辭結構理論為理論框架,研究篇章的結構及各種篇章現象,介紹和分析組成篇章的基本原則和技巧。本書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注重對篇章進行實例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篇章語言學》《篇章語言學》

作者:[美]衛真道;

出版時間:2011年04月
ISBN:7-5004-3227-5
印張:()
評級:★★★★
所屬分類:無分類圖書

內容簡介

篇章語言學是國際上近二三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語言學流派,它研究的對象是大於小句的片段。篇章語言學是一門僅有約五十年歷史的新興學科。這本書系統地介紹了國內外篇章語言學的發展歷史和研究成果,從篇章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角度人手,完整地發展了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的知識體系。這個體系包括:
①定義和特徵。討論篇章語言學一些基本問題:話語篇章的定義問題、研究對象問題、研究語料問題,還有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基本原則等。②方法和原則。篇章語言學具有自身特徵的研究方法,強調語言的交際功能,注重把語言置於色彩斑斕的生活之中來研究。③歷史和學科。追蹤了這門學科的發展足跡,篇章語言學的發展歷程表明,篇章語言學的發展是跟其他諸多相近學科的發展緊密相連的。④篇章和觀點。討論的是篇章和社會、意識形態、認知的關係,還討論了篇章分析的原則。⑤篇章和類型。篇章類型主要有兩個內容:一是口語和書面語,二是
簡訊篇章和網路篇章。⑥篇章和現象。討論的篇章現象有:引語、元話語、互文性、話語標記管界、篇章焦點、前景和背景等。⑦篇章和話題。話題可以分為句法話題、語用話題、篇章話題,重點討論篇章話題。⑧篇章和回指。重點討論聯想回指。⑨篇章和層次。討論的層次結構有:傳統結構、段落結構、三元結構、論證結構、故事結構、巨觀結構和修辭結構等。⑩篇章和推進。所討論的推進結構包括信息結構、主述結構、話述結構和啟承結構,其中啟承結構是《現代漢語篇章語言學》提出的新的篇章結構。
書中既反映了最前沿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又有作者本人近年來的研究成果。《漢語篇章語言學》適合希望在這個領域深人開展研究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高等院校的教師和研究所的專業研究人員閱讀。

作者介紹

衛真道(JonathanJ.Webster)美國人,1980年在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獲得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英語系代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領域是功能語言學、話語分析、社會語言學。已發表論文40餘篇。(作者)徐赳赳浙江金華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攻讀碩士學位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廖秋忠和陳平學習話語分析。攻讀博士學位時,在香港城市大學師從Webster學習話語分析和功能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話語分析、功能語言學。在《中國語文》、《外語教學與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等雜誌上發表論文、綜述、書評等約30篇。

目錄

內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研究對象的形式特徵
第三節研究方法的特點和基本原則
第四節結語

第二章 篇章語言學的歷史發展及相關學科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篇章語言學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篇章語言學和相關學科
第四節結語

第三章 篇章觀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篇章和社會
第三節篇章和意識形態
第四節篇章和認知
第五節篇章和語言的實際套用
第六節篇章分析原則
第七節結語

第四章 篇章類型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口語和書面語
第三節簡訊篇章
第四節網聊篇章
第五節結語

第五章 篇章現象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引語
第三節元話語
第四節互文
第五節話語標記
第六節管界
第七節焦點
第八節前景和背景
第九節結語

第六章 篇章話題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主語和話題
第三節句法話題和語用話題
第四節篇章話題和話題鏈
第五節結語

第七章 篇章回指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篇章回指的類別
第三節篇章回指的功能
第四節篇章回指的制約條件
第五節聯想回指
第六節結語

第八章 篇章層次結構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傳統結構
第三節段落結構
第四節三元結構
第五節論證結構
第六節故事結構
第七節巨觀結構
第八節修辭結構
第九節結語

第九章 篇章推進結構

第一節引言
第二節信息結構
第三節主述結構
第四節話述結構
第五節啟承結構
第六節結語

第十章 總結

參考文獻
專家推薦意見
專家推薦意見
後記

序言

話語篇章分析是獨立的研究領域,它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比單句大的語言成分,包括這些成分的種種形式和意義特徵。同時,話語篇章分析又是專門的研究方法,其最大特點就是密切聯繫語言運用的環境,包括一般所說的上下文以及語言行為所處的場景、目的等等因素。經過大家幾十年的努力,作為一種專門研究方法的話語篇章分析,已經提煉出不少自成系統的理論、概念和卓有成效的分析手段。利用這些新的觀察角度和分析手段來研究語音、詞法、句法及語義現象,也常常能使我們得到新的‘收穫。正是因為它提供了一整套新的觀察角度和分析手段,作為系統研究方法的話語篇章分析這些年來在語言學以外的其他學科中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徐赳赳博士的這部著作,深入介紹和討論了話語篇章分析領域裡的主要研究課題和研究方法,對這一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感興趣的讀者,應該都可以從中有所獲益。

後記

十幾年前,我想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寫一本有關話語分析的書,衛志強教授主動提出帶我去呂叔湘先生家,讓呂先生給我寫推薦信。我聽說去見大師呂先生,嚇得一口回絕了,我覺得這種小事實在是不好意思向呂先生開口。我記得當時衛志強教授動員我說:呂先生知道你是廖秋忠和陳平的學生,曾經有次還談起過你,呂先生對青年人特別支持。最後我還是沒敢答應,現在想想那次確實是失去了一次當面聆聽呂先生教誨的機會,也失去了一次呂先生可能留給我筆墨的機會。
譯著《篇章語言學》和專著《現代漢語篇章回指研究》出版後,我又開始動了寫篇章語言學的專著的念頭。2004年6月,我的導師陳平教授回北京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紀念呂叔湘先生百年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們師生相見,很是高興。我跟陳平談起我的想法,陳平覺得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他說他12月還要來北京,讓我到時準備好這本書的提綱。12月陳平來北京後,他抽出時間,幾次和我坐在一起詳細地規劃這本書,陳平從內容到結構都提出了詳細的意見,甚至連這本書的讀者對象及大致字數都進行了考慮。

文摘

這時人們認識到,由於篇章具有複雜性和系統的開放性的特性,傳統的描寫法已經不適合分析篇章。例如,人們現在能夠掌握英語句子中語素的分布,但是還無法窮盡地分出所有英語句子的句型。現在人們接受了“轉換語法”的語言模式,是因為這個模式能夠解決語言的複雜性和系統開放性這兩個方面的問題:用一小部分基本的語料再加上一套規則就可以推導出很多句式。
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篇章的看法也在不斷更新:篇章並非僅僅是超句的單位,而是由符合語法的、有次序的句子組成的一個話語串。例如Katz和Fodor(1963)認為,人們對句子的長度並沒有限制,因此可以把篇章看作一個超長的句子,這個超長的句子通過節點而不是連線詞組成的。這個觀點明顯跟傳統語法的思路不同,人們在實踐中也體會到,有些結構在單獨的句子的序列中出現時,讀者感到很彆扭,而在一個單個長句子中出現時,卻感到很正常。Katz和Fodor已經發現了這些極為重要的篇章特性,但當時他們還無法從篇章性的角度來解釋這類現象。
還有,Heidolph(1966)注意到,某個句子中的重音、聲調和詞序等因素都會受到相鄰的句子影響。他認為,可以採用“提到的”信息和“未提到的”信息這樣的概念來分析問題。Isenberg(1968,1971)沿著Heidolph的思路,列舉了許多無法在單個句子內解決的問題,如代詞、冠詞、時態的序列等等,他還提出已知性、一致性、有指性(identifyiability)、一般性、對比等概念,他還提出要重視原因、目的、定指、時間等概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