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 內容簡介

祝允明,生於明英宗天順四年(一四六○),卒於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字希哲,因生而枝指,學士,祖父祝顥曾任山西參政,岳父李應禎亦是著名書家,相傳說祝允明幼要有聰敏,五歲時即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稍長便博覽群書,性喜飲豪爽,不拘禮法,為文多奇氣,弘治五年(一四九二)於鄉試中舉人,後則官場失意屢試不第,直至正德九年,五十歲時始出任廣東興寧知縣,翌立年赴任,嘉靖元年(一五二二)轉任應天府通判,時人稱其為“祝京兆”,未幾便辭職歸里,於蘇州築構杯星堂,與同郡文士唐寅、文徵明、徐貞卿交善,人稱“吳中四才子”,後因病卒,終年六十七歲,有《懷星堂集》詩文著作行於世。
祝允明自幼隨李應楨學楷書,行草則得徐有貞真傳,中年後涉獵漸廣,自魏晉鐘王以迄元之趙孟�\,莫不撫擷英咀華,兼收並蓄,至晚年時始由博返約,熔鑄出自己的個人風格,王世貞《藝苑��言》支:“京兆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師、秘監、率更、河南、永興、行草則大令、永師、河南、狂素、顛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陽、靡不臨寫工約,晚節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漫,天真縱逸,真足上配吳興,他所不論也。”可見祝允明於書,能於超逸中下實際功夫,厚積薄發,故其書在明代古葉時已名動海內,祝允明不僅擅長行、草,其小楷堪稱明代第一,他的小楷取法高古,以鐘王為尚,特別是對《黃庭經》更是情有獨鍾,寫得神韻具足,王�擁竊�評曰:“古今臨《黃庭經》者不下數十家,然皆泥於點畫形似,鉤環戈捺之間而已,昔賢所以有脫,槧之高也,技指公獨能於矩�E繩度中具豪縱奔逸意氣,如豐妃子,著霓裳羽衣在忌翠盤中舞,而驚鴻游龍迴翔有餘,信是書家絕技也”。祝允明的小楷小楷點畫清剛豐腴,沉勁入骨,結字微扁,體勢寬綽有分隸意,顯得古雅有餘,十分耐人尋味。此本《祝允明小楷前後出師表》是其小楷代表作品,是他正備九年五十五歲時所書,此冊先由其友化夏收藏,後歸劉墉,至清道光年間伍元蕙收刻於《南雪齋藏真帖》,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後有翁方綱、梁同書、余集等名題跋,具有較高的觀賞、臨摹、研究價值,今影印出版,以饗為廣大書法愛好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