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印刷肖像美國畫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他把凡是成為社會崇拜的偶像以及時髦事物用絲網印技術或其他方法,重複50次地印製在一個畫面上。

基本資料

《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
【名稱】沃霍爾《瑪麗蓮·夢露》
【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1962年
【作者】安迪·沃霍爾
【規格】51×41厘米
【屬地】現被紐約畫家賈斯帕·約翰斯收藏

簡介

《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印刷肖像
美國畫家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在60年代的波普藝術中,作為對美國充滿商業氣息的社會的善意諷刺,是最令人發笑的了。他把凡是成為社會崇拜的偶像以及時髦事物,如世界名人、電影明星、美鈔、電椅、花束、競賽場上的騷動、"蒙娜·麗莎"攝影,等等,作為重複宣傳的題材,用絲網印技術或其他方法,重複50 次地印製在一個畫面上。
1962年,他因展出湯罐頭畫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刻"而聞名,被奉為"波普藝術家"的稱號。 沃霍爾原是一個商業畫家,在紐約作過十年廣告設計工作。波普藝術風行時期,他感興趣於畫些商標和超級市場的產品。《綠色的可口可樂瓶子》(布上油畫,紐約私人藏)是他的畫風確立時期的作品,進而他又畫坎貝爾湯罐頭、埃爾維斯·普雷斯利、女愛神伊莉莎白·泰勒、性感艷星瑪麗蓮·夢露等美國市民文化生活中的熱門事物和人物。他採取照相版絲網漏印技術,讓畫面象一張剛從印刷廠取來的未完成樣張一般,這一幅《瑪麗蓮·夢露》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畫家故意把印刷過程作兩部分展現:右半邊是印刷的第一道黑線效果;左半邊是用丙烯色套印的彩色效果,並仿效廉價印刷品的低質量效果,使鏤版定線不精確,造成套色錯位,以加強其低谷的性質。
電影紅星瑪麗蓮·夢露的照片的泛濫,也和可口可樂的廣告泛濫一樣,標誌著美國社會大眾的趣味。畫家借用這種手法來說明,此類大眾趣味正象他這幅畫一樣,在大批量地被製造出來,直至你感到厭倦為止。沃霍爾說過:"繪畫就是事實,這就夠了。"對於波普作品,他進一步強調過:"這些繪畫都充滿著自身的存在因素。" 同年,沃霍爾用丙烯色製作了"瑪麗蓮·夢露"肖像的獨幅樣張,作為他的創作的準備。
安迪·沃霍爾(1903.8~ )(一說生於1927年)的獨特的波普畫在當時有強烈的社會反響,因而贏得了美國藝術界更大範圍的轟動。60年代初,他曾從事電影製片工作,所攝的影片有《切爾西的姑娘們》(1966年)、《吃》(1963年)、《幫我撈錢的人》(1965年)和《藍色電影》(1969年)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