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學》

《瑜伽學》系石鑒月先生著、中國國際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書籍,深受讀者的喜愛與推崇。

《瑜伽學》系石鑒月先生著、中國國際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是石鑒月著“走入瑜伽”系列叢書的首本。

“走入瑜伽”系列叢書共分《瑜伽學》、、《瑜伽體位法》、《瑜伽冥想與禪定》、《瑜伽的基本原理》、《瑜伽哲學》五冊,一百餘萬字。該叢書已被國際瑜伽協會(IYSA)列入該協會瑜伽系列叢書,同時入選中國國際文藝出版社的“21世紀精選文庫”。

瑜伽學》是系列瑜伽叢書之首,全書共二十八萬字,插圖一百餘幀。該書系世界上第一部“瑜伽學”專著,從瑜伽理論到瑜伽習練方法,作了全方面的詳述,既可以作為瑜伽習練者學習參考之用,也可以作為各類瑜伽學院、培訓班的教材之用。

於中國的瑜伽經歷了由印度傳向西方、由西方傳到港澳台、再傳到中國大陸的過程,在傳習過程中,丟失了系統的理念,只剩下形體空殼,此書恰好彌補這個缺陷;此外,瑜伽起源於印度,深受印度宗教哲學的影響,那些理念中西方是不能接受的,須作理義上的轉換,特別是要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起來,本書正好著眼於此。因此,此書將對中國乃至國際瑜伽界產生重大的影響。

書建立了“瑜伽學”學術體系,其學術價值極高,對瑜伽學校、瑜伽研究者、瑜伽愛好者,都將是最好的學習參考書。同時,本書系統而具體地闡述瑜伽練習的各個層面,可以規範地指導瑜伽練習者,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作者研究瑜伽理論與實踐二十多年,其學術深度與廣度出類拔萃,理論上多有獨到的研究成果。

“走入瑜伽”系列叢的著者石鑒月先生,是中國著名書法家、禪學家、瑜伽學者;系國際瑜伽協會(USA)理事、國際瑜伽協會亞洲區特委會副主席、雲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印度MADUHUBAN瑜伽學院全球文化特使。先生早年研究禪、道哲學,尤其精於禪學、止觀、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研修,先後師從仁德禪師等著名大德參禪習定,多次閉關修禪。十六年前開始研修瑜伽理念與行法,在體驗瑜伽體位法的同時,系統地梳理了從古典瑜伽到現、當代瑜伽的理論。先生是中國大陸瑜伽冥想訓練體系的建立者與推動者,是大陸首位開辦瑜伽冥想專業講習班的瑜伽導師。

《瑜伽學》目錄
總序
自序
第一章瑜伽學綜述

第一節瑜伽的本質與內涵

一、瑜伽的字面含義

二、瑜伽的本質與定義

三、瑜伽的內涵

第二節瑜伽學的學科內涵與體系

一、瑜伽學建立的緣起

二、瑜伽學體系建立的原則

三、瑜伽學的學科體系
第二章瑜伽典藉

一、吠陀諸經——《吠陀經》、《梵書》、《森林書》、《奧義書》、《吠陀支

二、《薄伽梵歌》

三、《瑜伽經》

四、《數論頌》

五、《瑜伽師地論》

第三章瑜伽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原始瑜伽階段

一、瑜伽的萌芽

二、瑜伽與婆羅門教、印度教

三、瑜伽與下層社會

第二節瑜伽體系形成階段

一、諸教並起

二、瑜伽與佛教

三、瑜伽與六師外道

四、瑜伽與六派哲學

第三節近現代瑜伽的發展與傳播

一、近現代印度瑜伽

二、瑜伽在西方的傳播

三、瑜伽在中國的傳播

第四章瑜伽流派

第一節瑜伽流派綜述

第二節印度傳統瑜伽流派

第三節傳統瑜伽流派中影響較大的幾種

1、體系完備的“王瑜伽”

2、影響最大的“哈他瑜伽”

3、
神秘獨特的“昆達利尼瑜伽”

第四節當代瑜伽

1、現代瑜珈

2、
熱瑜珈

3、整體瑜伽

第四章瑜伽哲學

第一節瑜伽的宇宙觀

一、世界的結構

二、世間萬象的緣起

第二節瑜伽本體論

一、宇宙本體——梵、梵天、梵天王

二、宇宙個體——自我論

第三節瑜伽認識論

一、瑜伽修習中的認識主體

二、瑜伽認識的對象

三、認識能力及其獲得

四、認識的高級層次——覺悟

第四節瑜伽解脫論

一、輪迴說

二、輪迴的原因

三、解脫
第六章瑜伽生理學

第一節瑜伽對人體的認識

一、人體來源與生長過程

二、人體的物質構成

三、人體“二元”——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問題。

第二節瑜伽與現代醫學人體生理系統

一、認識我們的身體

二、瑜伽對人體八大系統的影響

第三節瑜伽與中醫人體系統

一、腑臟系統

二、經絡系統

三、人體氣、血、津、液

四、人體與五行

第四節瑜伽氣脈學

一、瑜伽與人體之“氣”

二、瑜伽“脈輪”說

第七章瑜伽心理學

第一節瑜伽的“意識”觀

一、瑜伽關於意識的內涵

二、意識(精神)與物質(世界)的關係

三、“個我”與“梵”的心理學原理

四、意識永恆與精神不滅

第二節瑜伽的意識結構論

一、八大“心王”系統

二、與八大心王相應的“心所”

第三節瑜伽修持的心理原理

一、瑜伽對心理認知過程的運用

二、瑜伽修持與心理情感

1、情緒、情感的心理學內涵

2、情緒情感與瑜伽修習的關聯

三、瑜伽修持與能力、人格

四、瑜伽體位的心理基礎

五、瑜伽調息的心理價值

六、瑜伽休息術的心理機制

七、瑜伽靜坐冥想的心理機制
第八章瑜伽的修習

第一節瑜伽修習體系綜述

第二節瑜伽修習的前行及準備

一、道德規範

二、行為準則

三、修習環境

四、瑜伽用品

五、瑜伽習練注意事項

第三節瑜伽體位法簡介

一、瑜伽體位概述

二、現代特種瑜伽綜合體位法

第四節香熏瑜伽

第五節瑜伽放鬆休息術

一、瑜伽放鬆休息的姿式

二、瑜伽放鬆休的方法

第六節瑜伽調息法

一、呼吸的原理

二、瑜伽呼吸的重要意義

三、呼吸法分類

四、瑜伽完全呼吸法

五、瑜伽制氣術
第九章瑜伽靜坐冥想

第一節中國瑜伽業的現狀與瑜伽冥想的缺失

第二節瑜伽靜坐法

一、瑜伽靜坐體式

二、調心(攝心)

(一)調心的內涵

(二)調心的方式與步驟

第三節瑜伽冥想

一、凝神

二、入定

三、三昧

四、冥想的境界

五、冥想的“觀”法

第十章瑜伽文化

第一節瑜伽與神話傳說

一、梵天的傳說

二、希瓦(濕婆)神的傳說

三、毗濕羅神的傳說

四、奎師那的傳說

第二節瑜伽藝術

一、瑜伽與音樂

二、瑜伽與舞蹈

三、瑜伽與雕塑、繪畫藝術

四、瑜伽與詩歌藝術

第三節瑜伽茶道

一、茶文化與茶道

二、瑜伽與茶道

三、瑜伽茶道的精神內涵

四、瑜伽茶道的原則

五、瑜伽茶道會通用流程

第四節瑜伽飲食文化

一、瑜伽對食物的分類及優劣評判

二、瑜伽倡導的飲食習慣

三、倡導素食

四、斷食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