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皮膚病性病治療學》

《現代皮膚病性病治療學》

《現代皮膚病性病治療學》的目的是側重於介紹治療方法,而對於各種疾病的分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等均擇其要者擷取。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現代皮膚病性病治療學》分總論和各論兩篇。總論部分系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統地闡述了治療皮膚病常見的藥物和方法;各論部分按我國習用的皮膚病分類法,對各種皮膚病的病因、診斷要點等扼要加以敘述,重點介紹中西醫藥治聞皮膚病的新方法。內容詳盡而實用,所選資料符合我國國情。《現代皮膚病性病治療學》末附有中、英文病名索引,查找方便。

目錄

上篇總論
第一章治療總則
第二章皮膚病常用藥物治療
第一節中醫藥療法
第二節抗微生物藥物治療
第三節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第四節抗(脫)敏療法
第五節維甲酸療法
第六節免疫抑制療法
第七節免疫增強療法
第八節局部免疫療法
第九節外用藥物療法
第三章皮膚病的物理治療
第一節雷射治療
第二節p射線治療
第三節X線治療
第四節電離子導人療法
第五節空氣負離子療法
第六節共鳴火花療法
第七節電解療法
第八節高頻電凝固療法
第九節冷凍療法
第十節光療法
第四章皮膚外科
第五章其他治療方法
第一節血漿置換療法
第二節透析療法
第三節封閉療法
第四節氧氣療法
第五節皮損內注射療法
第六節心理治療
第七節皮膚病基因治療
下篇各論
第一章病毒性皮膚病
第二章衣原體性皮膚病
第三章細菌性皮膚病
第四章真菌性皮膚病
第五章性傳播疾病
第六章寄生蟲、昆蟲及動物性皮膚病
第七章物理性皮膚病
第八章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九章職業性皮膚病
第十章結締組織病
第十一章與皮膚有關的免疫缺陷病
第十二章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第十三章角化性皮膚病
第十四章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第十五章皰疹性皮膚病
第十六章真皮彈力纖維疾病
第十七章萎縮性皮膚病
第十八章血管炎
第十九章皮膚脈管性疾病
第二十章皮下脂肪組織疾病
第二十一章非感染性肉芽腫
第二十二章皮膚內含組織疾病
第二十三章內分泌、代謝、營養障礙性皮膚病
第二十四章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第二十五章遺傳性皮膚病
第二十六章黏膜疾病
第二十七章良性皮膚腫瘤
第二十八章惡性皮膚腫瘤

前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疾病本質的認識日益深入。近十幾年來,不僅疾病的症狀學和實驗診斷學取得了長足進步,而且疾病治療學也取得不少新的成就。本書收集一些較新的皮膚病治療方法,介紹給讀者以供參考。
長期以來人們幾乎公認皮膚病難治而又易於復發。事實上,一代又一代的皮膚病學家從未間斷過對皮膚病的研究,由巨觀上對皮膚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直至微觀的分子生物學探索,其目的均在於尋找皮膚病發生、發展的原因和規律,最終目的不外是治療直至消滅某些皮膚病。多年來廣大皮膚科工作者孜孜以求,已經總結出不少對皮膚病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將近年來發表在書刊上的資料,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系統編纂成這本書,希望能對同行們有所幫助。
本書中所介紹的方法,不能認為都是最新的,國內外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雜誌和書籍出版,Internet上隨時有新的信息發布,從中我們可以搜尋到更豐富的資料。儘管如此,有專家認為Internet不可能取代雜誌和書籍,尤其是書籍具有系統性、查找方便、內容都已經過實踐考驗、有較大可信性和可操作性等優點,這就是當今信息高速公路網路在全國、全世界覆蓋面逐漸普及的情況下,仍有向讀者奉獻本書的原因。
一個疾病如能有一種確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則人們不會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新方法,例如種牛痘預防天花即為一例。目前許多皮膚病的治療方法很多,而且還在不斷湧現新療法,表明現有的治療方法療效尚不令人滿意。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些病的治療方法愈多,愈不能期望這些方法對每個病人都“靈”,當然也還有一些皮膚病(如遺傳性皮膚病)至今尚無法根治。本書對不同疾病所介紹的治療方法多寡不一,在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
由於國內已出版了多種內容翔實的大型皮膚病學參考書,本書的目的是側重於介紹治療方法,而對於各種疾病的分類、病因、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等均擇其要者擷取。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國內、外一些文獻資料,其中部分由於是綜合多篇文獻而成,未能一一註明出處,謹向有關作者致歉。
限於編者水平,本書的內容可能有許多不當與錯誤之處,為了對病人的健康負責,敬請廣大讀者和專家不吝賜教,以便改正。
西安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顧偉程

精彩書摘

二、用現代醫學模式指導醫療實踐
所謂“醫學模式”,是指人們認識、研究和處理健康與疾病問題的理論、觀點和方法,也可稱其為醫學觀。醫學模式雖屬哲學範疇,但與醫療實踐息息相關。從古代的巫醫模式和僧侶醫學模式發展成為近代的生物醫學模式,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單純以生物因素,無法解釋和處理人類健康與疾病的諸多問題,特別是人們通過大量的研究與實踐,逐漸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和社會因素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有密切關係,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現代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改變了那種重疾病輕健康,重治療輕預防,重個體輕群體,重生理因素輕心理因素,重生物及理化因子輕社會因素等傾向。毫無疑問,診治皮膚病和性病,也應遵循這個原則,認識到心理和社會因素可通過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介導,影響機體的健康和疾病,將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有機結合,綜合分析處理,與患者交流思想,排解憂鬱精神或心理障礙,減少甚至消除社會因素的不利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醫療水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