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德德馬演唱的歌曲]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德德馬演唱的歌曲]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歌曲,收錄於《雲飛傳奇》專輯。本歌曲的詞作者是台灣女詩人席慕容,由烏蘭托噶作曲,而這首歌的創意卻出自內蒙古著名歌唱家德德瑪。她不僅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草原的故事,而且還見證了這兩位傑出女性之間深厚的友誼。在2001年的北京電視台和內蒙古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席慕容和德德瑪共同演繹了這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此後,這首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並廣為傳唱。其深徹的情感表達,唱出了每個人的歸鄉之夢。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的詞作者是台灣女詩人席慕容,而這首歌的創意卻出自內蒙古著名歌唱家德德瑪。在2001年的北京電視台和內蒙古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席慕容和德德瑪共同演繹了這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此後,這首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並廣為傳唱。

創作背景

席慕容
席慕容:1999年我要回去獻敖包的時候,有兩位年輕人一路拍攝我的這個等於是一個紀錄片,然後就被德德瑪女士跟她的先生在家裡看到了。看到了這個節目,然後,他們很受感動,所以就找人說,要見席慕蓉,她在哪?就剛好那幾天播出之後幾天,我剛好是到民族大學去演講,我回來了,回到北京了。人家說德德瑪要見我,我真是嚇壞了,我很尊敬德德瑪,那么好聽的聲音,我很愛她,我是她的歌迷,說她要見我,我就趕著去了,德德瑪跟我說,其實你已經有一首歌了,你寫一個歌詞,其實我從來只寫詩,我沒寫過歌詞,她說,你就寫《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所以這個題目是德德瑪叫我寫的,這個在從前來講,我是從來不會做這個事,沒有人可以命令我做任何事,可是,德德瑪叫我寫,我說,好,然後我就回去了,我從沒寫過歌詞,因為你知道,詩是很自由的,歌詞不行,所以我回到台灣以後,電話中我寫了第一段,第一次我打電話給德德瑪說,我讀給你聽好嗎?讀完了,德德瑪說,不行,太長了。我說,好,我改,然後第二次過了幾天我說,我再讀給你聽好嗎?她說:不行,太亂了,我說,好,我再改,我第三次讀給她聽,她說可以了。

席慕容和她的內蒙古席慕容和她的內蒙古

德德瑪
德德瑪:我們在北京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了,每時每刻都是內蒙古這塊地方,就像吸鐵一樣吸著你,總得每天都關心內蒙古的衛視,這樣的話,有一個欄目收視率很高,就是每期人物都非常不錯的,這樣的每一個地方都得看的,有一天,突然那一集的時候我一看席慕容,這不是台灣的蒙古人嘛,我和我們家老頭兒,一起看席慕容在電視上哭,我們倆在下面哭,一樣地哭,就覺得她講的那些事情,特別地感人.我就高興得收拾家啊,熬奶茶、手抓肉都弄好了,我就按照蒙古民族的習慣,就迎接她來到家裡,她非常地開朗,這個人特別地,她性格有點像男同志一樣,那種性格,跟她聊,我把我的想法,對她的這種崇拜的那個心理,都給她表達了,後來我就跟她說,我說昨天晚上《草原往事》上,整個看完以後有一個感觸,我就覺得你在那兒說草,我父親的草原什麼樣的,我母親的河是什麼樣的,這樣我就給她提了一個建議,我說你昨天晚上說的那個,好像是一個歌名,她說是嗎,我說你寫一個歌詞,我從來沒寫過歌詞,她說台灣好多那些歌星,都讓我寫歌詞我都沒寫過,我說你試試你寫一個歌詞,她沒有表態,等她走的時候,她說我試一試,她走了。走了十五天以後,她從上海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她說我寫了,我給你在電話上念一念,她給我念了一遍,她有些裡面的東西挺好的,有些東西不像歌詞,像詩那樣的,後來我給她提了很多建議,這樣比較好,那樣比較好,提了好多建議,因為我也不懂得寫歌詞,但是我大膽地給她提建議,後來她就回台灣了,回台灣以後呢,等到將近兩個月的時候,她給我打來電話說,我現在已經寫好,我發傳真給你,她傳給我,我一看寫得非常好,那歌名就叫《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演唱

在2001年的北京電視台和內蒙古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席慕容和德德瑪共同演繹了這首《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此後,
這首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並廣為傳唱。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節選自央視國際《民族人物故事系列--德德瑪·草原情懷》)
齊峰,騰格爾,廖昌永,布仁巴雅爾,黑駿馬樂隊,雲飛,于洋(蒲公英獲獎選手)等著名歌手都曾演唱過這首歌曲
作詞:席慕容作曲:烏蘭托噶

歌詞

作詞:席慕容

作曲:烏蘭托噶

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
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
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如今終於見到這遼闊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
河水在傳唱著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啊!父親的草原,
啊!母親的河;
雖然己經不能用不能用母語來訴說.
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裡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啊!父親的草原,
啊!母親的河;
雖然己經不能用不能用母語來訴說.
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裡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裡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母親的河

作者簡介

席慕蓉,(1943.10.15—)女,蒙古族,著名詩人、散文家、畫家。席慕蓉全名是穆倫·席連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倫”的諧譯。1943年農曆10月15日生於重慶城郊金剛坡,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9年遷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過,後隨家飄落台灣,13歲時在日記中寫詩,1956年入台北師範藝術科,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1970年以穆倫為筆名,在《聯合副刊》發表作品。七月回台灣,任教新竹師專美術科。其後數年間應邀參加多次省級及國際性之美展。並以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等筆名投稿,作品多為散文。1981年,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詩集《七里香》,還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親及先母的家鄉,初見蒙古高原。席慕蓉十四歲起致力於繪畫,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視之為主要職業。作為專業畫家,席慕蓉曾在國內外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歐洲美協兩項銅牌獎、金鼎獎最佳作詞及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等。寫詩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她寫詩,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一個“真”字熔鑄於詩中而又個性鮮明。在她的詩中,充滿著一種對人情、愛情、鄉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年來,潛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2002年受聘為內蒙古大學名譽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內蒙古》即用優美的文字和親手拍攝的照片,記錄了席慕蓉自1989年與“原鄉”邂逅後,17年來追尋遊牧文化的歷程。

席慕蓉席慕蓉

作曲家

烏蘭托嘎,傑出的蒙古族藝術家,烏蘭托嘎創作了如《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天邊》、《呼倫貝爾大草原》、等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作為自治區文化藝術建設的一面旗幟,通過烏蘭托嘎先生的作品音樂會,從一個側面展示60年來自治區文化藝術成就的風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