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的腳蹤》

《清教徒的腳蹤》

《清教徒的腳蹤》是鍾馬田(D.Martyn Lloyd-Jones) (作者), 等 (作者, 譯者), 梁素雅 (譯),由華夏出版社於2011年1月1日出版。主要收錄了鍾馬田博士在1950年代來到1970年代末共20餘年間在清教徒論壇上讀的學術論文,他的論文常常是每屆論壇的定爵之作,也收錄了少數巴刻等人的作品。第一部分介紹清教徒的歷史。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第1版(2011年1月1日)
外文書名:puritanPapers
叢書名:新教文庫·清教徒譯叢
平裝:35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08062228,7508062221
條形碼:9787508062228
商品尺寸:22.8x15.4x1.8cm
商品重量:422g
品牌:北京時代聯合
ASIN:B004R97ELS

內容簡介

《清教徒的腳蹤》主要收錄了鍾馬田博士在1950年代來到1970年代末共20餘年間在清教徒論壇上讀的學術論文,他的論文常常是每屆論壇的定爵之作,也收錄了少數巴刻等人的作品。第一部分介紹清教徒的歷史。先介紹第一代清教徒當時的處境及他們追求徹底革新的勇氣,又介紹第二代清教徒,如亨利.雅各等人如何致力於內部建造。還講述了此後清數徒的精神對愛德華滋、哈里斯等人的影響。這些人火熱的生命和他們所帶起的大復興,今日仍被人們津津樂道。最後,分析了清教徒在英國走向信仰寬容的政治變局中的失敗與教訓。第二部分介紹請教徒的思想,其中也有神學性的總結。展現了清教徒在個人、群體和社會生活中成熟的屬靈生命。他們侍奉的大能、深刻的屬靈經歷是這個世代所缺乏的。

編輯推薦

清教徒的腳蹤》:清教徒論文集(PuritanPapers)是20世紀紀中葉以來,西方著名學者們研究清教徒的最重要成糶,可以成為中國大陸讀者了解清教徒的入門性文章。這些文章有利於我們歸回古道,重修祭壇,再求復興。

媒體推薦

整本書流露出鍾馬田博士堅守信仰立場的堅定信念以及對大復興的熱望,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清教徒在講台上得到極大能力的原因。相信讀者們也將從此書中得到深深的感動。
——編者
因此,復興從定義上來說,是指讓正在沉睡、毫無生氣、幾乎瀕危垂死的教會眾肢體充滿生氣,變得活潑·醒覺過來。聖靈的大能突然臨到他們,身上……他們會謙卑下來,認清自己的過犯,甚至心中驚恐起來。
——鍾馬田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鍾馬田(D.MartynLloyd-Jones)等譯者:梁素雅王國顯等
鍾馬田(D.MartynLloyd-Jones1899-1981),英國威爾土人,著名醫生、牧師和學者,他於23歲成為英國皇家醫生助理,27歲時突然獻身成為加爾文主義循道會的傳道人。20世紀40年代。在正經歷著二戰創痛的倫敦,英國一些學者決定每年穰開一次年度會議,研討清教徒的歷史和思想。這個研討會就是“清教徒論壇”,後來改名為“威斯敏斯特論壇”,鍾碼田博士是該淪壇的發起人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領袖之一,鍾瑪田博士一生著作等身,最著名的有8卷本的《以弗所書注釋》等。

目錄

第一部分清教徒的歷史及代表人物
第一章清教運動及起源(1971)
第二章約翰·諾克斯——清教運動的劍始人(1972)
第三章亨利·雅各和第一個公理會教會(1966)
第四章威廉·威廉士和威爾斯加爾文派循道會(1968)
第五章哈里斯與復興(1973)
第六章愛德華滋和復興的極其重要性(1976)
第七章約翰·加爾文和喬治·懷特菲爾德(1964)
第八章清教徒的困惑——1640-1662年間的經驗教訓(1962)
第九章我們能從歷史領受教訓嗎?(1969)
第十章長老會之死(1969)
第二部分清教徒的思想與觀念
第十一章復興——歷史與神學思想的回顧(1959)
第十二章清教徒的講道(1977)
第十三章知識——真的與假的(1960)
第十四章清教徒的日常生活(1957)
第十五章清教徒的良心(1962)
第十六章清教徒眼中牧者的生活與工作(1958)
第十七章巴克斯特的社會經濟思想(1958)
第十八章清教徒教會中的紀律觀(1959)
第十九章巴克斯特的《歸正的牧師》(1967)

文摘

問題是如何定義“清教徒”這個名詞。有關這個問題的討論,已經出現在不少的書籍和刊物中。究竟“清教徒”這個詞出現於何時?它在何時第一次被套用?歷史學者對這個問題有興趣,可是,他們所著重的是歷史本身,或者是史料的編纂,而非清教徒的精神與教導。這樣的處理方式使他們陷入一種危險,他們用他們獨有的學術手法,作出非常仔細的分析(若不說他們故弄玄虛),因而引起混亂。事實上,清教徒內部彼此也有差異,也有一些隨年日而改變立場的。
這一切的情況,使如何定義的問題變得更困難、更複雜。在《教會歷史》這套書中,其中一冊有劍橋大學巴茲爾·霍爾教授(BasilHall)的一篇文章論及這問題,許多人就奉此為準,認為他多少解決了這一語義問題。霍爾教授自稱他已為清教徒定下了一個正確的涵義。他說:“真正的清教徒,是那些沒有離開英國國教會而信奉清教思想的聖公會信徒。”他把長老派、分離派和其他各派都排除在外。
他得出這樣結論的原因,我們是不難領會的。他是從要求簡潔的角度看問題。他這樣機械式的分類方式所得出的定義,有其可取之處。但我要指出,要說明清教主義的真正含義,這樣的定義是近乎荒謬而不當的。
有一種觀點是聖公會所定義的清教主義。他們認為清教主義始於1570年代後期及1580年代前期的格里納姆(RichardGreenham)和羅傑斯(RichardRogers),隨後,17世紀初期,偉大的珀金斯(WillamPerkins)繼之而起,把它發揚光大。根據這樣的定義,清教主義基本上是教牧神學——專門關注教牧神學和信徒良知的問題。當然這些都是這幾個人所專長的,為首的就是格里納姆。他教導那些與他住在一起的青年人,形成頗有規模的教導學派。他們當然研討所有重要的真理,但特別注重牧養方面;他們也處理“良知的問題”,就是基督徒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