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中國造》

最具影響“白色家電”製造商之一 傳奇路

海爾中國造 特色及評論

海爾是20世紀中國出現的奇蹟之一。一個虧損147萬元的小廠,16年後成為一個國際知名的企業集團,年銷售額達406億元,並保持80%的平均增長速度。被美國《家電》雜誌評為全球同行業企業增長速度之首,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亞太地區最具信譽企業。海爾總裁張瑞敏藉此走上全球財富論壇的講台。海爾無疑是中國民族工業成功的典範。本書講述了海爾的故事,探索了海爾成長的奧秘。兩位作者大膽地採取了分析結合評論的寫作方法,將海爾與外國公司作了一系列比較研究,其目的不是為了記錄海爾的歷史,而是為了詮釋海爾現象,總結和摸索現時代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和未來軌跡。本書強調“海爾中國造”的含義絕不僅僅指“硬體”,即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和中國名牌走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其“軟體”方面的內涵,即海爾在中國現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下,如何造就了一種富於中國特色的成功的企業管理機制。“海爾中國造”的歷程證明了,偉大的企業從來不是天生的,而是打造出來的。

海爾中國造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海爾的故事,探索了海爾成長的奧秘。兩位作者大膽地採取了分析結合評論的寫作方法,將海爾與外國公司作了一系列比較研究,其目的不是為了記錄海爾的歷史,而是為了詮釋海爾現象,總結和摸索現時代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和未來軌跡。 本書強調“海爾中國造”的含義絕不僅僅指“硬體”,即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和中國名牌走向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其“軟體”方面的內涵,即海爾在中國現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下,如何造就了一種富於中國特色的成功的企業管理機制。

海爾中國造 本書目錄

前言
引論 中國的管理革命
第一篇 人本企業的誕生
第二篇 真誠到永遠
第三篇 海爾中國造
第四篇 領導之道

海爾中國造 文章節選

財富的三種主要來源 阿里・德赫斯犀利地指出,“在過去的50年裡,商業世界已從一個受資本支配的世界轉變為一個受知識支配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史的變遷,為這一判斷提供了堅實的依據。 財富的主要來源有三種方式:土地與自然資源,資本,以及勞動力。社會所需的產品和服務無不是經由這三者的結合而創造出來的。在人類歷史上的絕大多數時期,土地是經濟成功的關鍵因素。支配財富的權力源於支配土地的能力,是否擁有土地構成了衡量貧困與富裕的標準。 然而,歷史學家如費爾南德・布勞代爾,以大量生動的細節向我們揭示,在中世紀後期和20世紀初之間,經濟發生了一個戲劇性的轉變――創造財富的首要因素由土地轉化為資本。原本被地主存起來的錢進入了流動狀態,變為逐漸發展的商業投機的資產;有錢的人不再是土地的所有者,而是資本的所有者。資本成了商品生產的稀缺因素,“圈地運動”從此發展成為“因錢運動”。 在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內,資本遠比勞動力稀有得多,因此也值錢得多。資本所有者能夠控制人類生產因素。由於現代公司的發展是從中世紀商人有了用於創造財富的資本開始的,因而這種企業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們稱之為“資本企業”的東西。它充滿理性,能夠被詳細計算而又便於控制。 德赫斯如此回憶他於本世紀50年代早期在大學商學院裡學到的關於商業企業的定義: “公司通過努力尋找出生產的三個要素――勞動力、資本與土地的最最佳化組合比例來製造產品,提供服務,其他人則準備為之付一定的錢。這三種要素可以相互替換。比如,勞動力可以被資本代替。生產三要素的最最佳化組合指公司能用最少的成本來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而能以最高的價格賣出去,以求得最大的利潤。”這個看上去無比清晰的定義多年來一直統治著人們的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觀點。獲得投入資本的最高報酬率、最高營業額和最高的資本市場價值――這就是公司的成功標準。由此,不難明白,為什麼當一個公司陷入了困境,它採取的第一步措施是削減崗位,因為資產比起勞動力來更為稀有和珍貴,經理們把資本最最佳化視作優先考慮的問題。

海爾中國造 作者介紹

顏建軍,法學博士,曾任《人民日報》主任記者、《經濟日報》高級記者,著有《第四產業大崛起》、《中國名牌發展戰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