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

《詩經魯頌泮水》此詩的主題,《毛詩序》曰:“頌僖公能修泮宮也。”朱熹《詩集傳》曰:“此飲於泮宮而頌禱之辭也。”方玉潤《詩經原始》曰:“受俘泮宮也。”筆者以為此詩寫受俘泮宮,頌美僖公能修文德。

原詩

思樂泮水,薄采其芹,魯侯戾止,言觀其旂。
其旂茷茷鸞聲噦噦,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思樂泮水,薄采其藻,魯侯戾止,其馬蹻蹻
其馬蹻蹻,其音昭昭,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
既飲旨酒,永錫難老,順彼長道,屈此群醜。
穆穆魯侯,敬明其德,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明明魯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宮,淮夷攸服。
矯矯虎臣,在泮獻馘,淑問如皋陶,在泮嫌囚。
濟濟多士,克廣德心,桓桓於徵,狄彼東南。
烝烝皇皇,不吳不揚,不告於訩,在泮獻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車孔博,徒御無斁。
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爾猶,淮夷卒獲。
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

注釋

1、泮(畔pàn)水:《毛傳》:“泮水,泮宮之水也。天子辟雍,諸侯泮宮。”《釋文》:“泮宮,諸侯之學也。” 2、芹:《鄭箋》:“芹,水菜也。” 3、戾止:《毛傳》:“戾,來。止,至也。” 4、茷茷(配pèi):《集傳》:“茷茷,飛揚也。噦噦(惠huì),和也。” 5、於邁:《鄭箋》:“於,往。邁,行也。” 6、蹻蹻(焦jiāo):《毛傳》:“其馬蹻蹻,言強盛也。” 7、昭昭:嚴粲《詩緝》:“其聲音昭昭然明亮。” 8、色:《毛傳》:“色溫潤也。” 9、茆(卯mǎo):蓴(純chún)菜。《集傳》:“茆,鳧葵也。葉大如手,赤圓而滑,江南人謂之蓴菜者也。” 10、難老:《詩緝》:“則天與之難老之福。” 11、長道:《集傳》:“長道,猶大道也。”《毛傳》:“屈,收。醜,眾也。” 12、昭假:誠心祭告。《鄭箋》:“信文矣,為修泮宮也。信武矣,為伐淮夷也。” 13、矯矯(攪jiǎo)、馘(國guó):割敵左耳。《鄭箋》:“矯矯,武貌。馘,所格者之左耳。” 14、淑:《鄭箋》:“淑,善也。囚,所俘獲者。” 15、桓桓:《毛傳》:“桓桓,威武貌。狄,當作剔,剔,治也。東南斥淮夷。” 16、烝烝皇皇:《集傳》:“烝烝皇皇,盛也。不吳不揚,肅也。” 17、訩(凶xiōng):爭辯。《傳疏》:“不告於訩,言不窮治兇惡,唯在柔服之而已。” 18、觩(求qiú):《集傳》:“觩,弓健貌。五十矢為束或曰:百矢也。搜,矢疾聲也。” 19、博:《傳疏》:“博,眾也。”《集傳》:“無斁(益yì),言竟勸也。” 20、猶:《鄭箋》:“猶,謀也。” 21、鴞(蕭xiāo):《毛傳》:“翩,飛貌。鴞,惡聲之鳥也。” 22、黮(慎shèn):通“葚”。桑葚。《毛傳》:“黮,桑實也。”《鄭箋》:“懷,歸也。” 23、憬(景jǐng):強。琛(抻chēn):珍寶。《集傳》:“憬,覺悟也。琛,寶也。” 24、賂(路lù):贈送財物。

譯文

大家遊樂泮水濱,我在水中采水芹。
魯侯大駕要光臨,已經看到旌旗影。
車上旌旗隨風展,鈴兒叮噹響不停。
無論大官和小官,跟隨僖公向前行。
遊樂泮水興致高,我在水中采水藻。
魯侯大駕已來到,馬兒強健氣勢豪。
馬兒強健氣勢豪,隨行人多聲音高。
魯侯和顏面帶笑,不發怒氣耐心教。
遊樂泮水久停留,採摘蓴菜忙不休。
魯侯大駕已光臨,泮宮裡面飲美酒。
美酒已經舉杯飲,祝君長生不老壽。
順著大道向前走,收服醜類不用愁。
莊嚴美好魯僖公,恭敬勤勉品德高。
注意威儀有禮貌,光輝榜樣人人效。
真正能文又能武,先祖神靈誠祭告。
遵循祖訓無不孝,大福一定能求到。
勤勉努力魯僖公,能修品德講法度。
已把泮宮建設好,淮夷人民都歸服。
武臣矯矯如猛虎,獻敵左耳泮水處。
審訊得法似皋陶,就在泮宮獻俘虜。
朝臣濟濟有修養,能把善心來推廣。
威風凜凜去出征,平定東南勢力強。
聲勢盛大軍容壯,沒有喧譁無叫嚷。
寬待俘虜不窮究,泮宮獻功無誇張。
角弓彎彎硬又強,百箭發出嗖嗖響。
兵車堅固數量多,戰士英勇鬥志昂。
淮夷已經征服了,不再違命多善良。
堅決執行你謀略,淮夷終於得掃蕩。
翩翩飛來貓頭鷹,落在泮水傍邊林。
吃了我的桑上果,給我送來好聲音。
如今淮夷有覺悟,獻來珍寶表誠心。
既有大龜和象牙,還有南方特產金。

賞析

此詩的主題,《毛詩序》曰:“頌僖公能修泮宮也。”朱熹《詩集傳》曰:“此飲於泮宮而頌禱之辭也。”方玉潤《詩經原始》曰:“受俘泮宮也。”筆者以為此詩寫受俘泮宮,頌美僖公能修文德
古代治兵,有受俘之禮,《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歸而飲至,以數軍實。”又《春秋·襄公十三年》:“公至自伐鄭。”《左傳》:“以飲至之禮,伐還告廟也。”此詩正是圍繞飲至,歌頌魯侯的。詩中泮宮,歷來說者不一,清人戴震《毛鄭詩考證》所說近是:
有泮水,作宮其上,故它國絕不聞有泮宮,獨魯有之。泮宮也者,其魯人於此祀后稷乎?魯有文王廟,稱周廟,而郊祀后稷,因作宮於都南泮水上,尤非諸侯廟制所及。宮即水為名,稱泮宮。《采蘩》篇傳云:“宮,廟也。”是宮與廟異名同實。《禮器》曰:“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宮。”鄭注云:“告后稷也。告之者,將以配天。”然則詩曰:“從公於邁”,曰:“昭假烈祖,靡不有孝”,明在國都之外,祀后稷地,曰“獻馘”、“獻囚”、“獻功”,蓋魯於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也。不過,筆者認為不是“於祀后稷之時,亦就之賞有功”,而是在泮宮行受俘之禮,兼有祀祖之事。再者,泮宮即是《閟宮》中的閟宮和新廟,此不具論。
詩前三章敘述魯侯前往泮水的情況,每章以“思樂泮水”起句,作者強調由於魯侯光臨而產生的快樂心情。“采芹”、“采藻”、“采茆”是為祭祀作準備,芹、藻、茆皆用於祭祀,《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茆菹麇……加豆之實,芹菹兔醢……”《詩·采蘋》也有采藻用於“宗室牖下”,皆為明證。第一章沒有正面寫魯侯,寫的是旗幟飄揚,鑾聲起伏,隨從者眾多,為烘托魯侯出現而製造的一種熱鬧的氣氛和尊嚴的聲勢。第二章直接寫魯侯來臨的情況,他的乘馬非常健壯,他的聲音非常嘹亮,他的面容和藹而帶微笑,他不是生氣而是在教導自己的臣民,從服乘、態度體現出君主的特別身份。第三章突出“在泮飲酒”,並以歌頌魯侯的功德,一方面祝福他“永錫難老”,萬壽無疆;另一方面則說明這是凱鏇飲至,表明魯侯征服淮夷的功績。
第四、五兩章頌美魯侯的德性。前一章主要寫文治。魯侯舉止莊重,神情肅穆,因此成為臣民仰望的準則。因為是“告廟”,詩人對廟貌而想先人,魯國的先祖周公旦、魯公伯禽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僖公凱鏇飲至,正是對先祖的繼承,是效法前人的結果。後一章主要寫武功。作泮宮本屬文治,卻是成就武功的保證,魯侯雖不必親上戰場,因為修明德性,恢復舊制,所以使將士們在戰爭中贏得了勝利。他們在泮水獻上斬獲的敵人左耳,並能精細詳明地審訊敵人,獻上活捉的俘虜。
第六、七兩章寫征伐淮夷的魯國軍隊。前一章是寫出征獲勝,武士能發揚推廣魯侯的仁德之心,儘管戰爭是殘酷的,但在魯人看來,這是對敵人的馴化,是符合仁德的。回到泮水,將士獻功,沒有人為爭功而衝突,寫的是武功,但文治自在其中。後一章寫軍隊獲勝後情況,武器極精,師徒甚眾,雖克敵有功,但士無驕悍,又紀律嚴明,不為暴虐,“孔淑不逆”,所以敗者懷德,淮夷卒獲。
最後一章寫淮夷——被征服者,以鴞為興,引出下文。鴞,即貓頭鷹,為惡鳥,比喻惡人,但它飛落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所以淮夷感悟,前來歸順,貢獻珍寶。
淮夷生活在當時的淮水一帶,不受周王朝所封,對周王朝諸侯造成威脅,所以,各諸侯國曾多次征伐,《左傳·僖公十三年》載僖公與齊、宋、陳、衛、鄭、許、曹“會於鹹,淮夷病杞故。”又十六年與齊、宋、陳、衛、鄭、許、邢、曹“會於淮,謀鄫,且東略也”。這幾次戰役,雖然戰功不大,但魯是個積弱之國,能累次出師,爭伯中原,所以魯人寄望僖公,肆情歌頌。
孫鑛評此詩云:“大體宏贍,然造語卻入細,敘事甚精核有致。前三章近《風》,後五章近《雅》。”(陳子展《詩經直解》引)就藝術上說確乎如此;但劉瑾謂此詩“言不無過實,要當為頌禱之溢辭也”(吳闓生《詩義會通》引),劉勰《文心雕龍》中的《誇飾》篇特將末章首四句“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作為修辭誇飾的例證之一,說明本篇的誇耀很有些過當,讀者當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