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是一款由Infinity Ward製作並由Activision發行的,涵蓋Mac OS X、Windows、PlayStation 3、Xbox360多種平台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該作的名稱和細節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次披露於2007年4月25日,並於2007年11月12日正式發售,而移植至Mac OS X平台的版本則於2008年9月26日發售。該作是決勝時刻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不包括資料片)。該作摒棄系列前作一貫採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將劇情展開於現代世界中。遊戲採用自有遊戲引擎開發,其開發時間長達2年。該作的續集《現代戰爭2》將於2009年發售。該作的劇情發生在想像中不遠的將來,中東地區一名激進的領袖發動了政變,俄羅斯的極端主義分子則在國內煽動進行內戰。遊戲中透過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和英國特種空勤團突擊隊員的視角參與了發生在中東、亞塞拜然、俄羅斯、烏克蘭普里皮亞特等多個地點發生的戰鬥衝突。多人遊戲的部分則包含多種遊戲模式,以及一套升級系統允許玩家隨著等級提升解鎖額外的武器、附屬檔案和迷彩組合。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是一款由Infinity Ward製作並由Activision發行的,涵蓋Mac OS X、Windows、PlayStation 3、Xbox360多種平台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該作的名稱和細節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次披露於2007年4月25日,並於2007年11月12日正式發售,而移植至Mac OS X平台的版本則於2008年9月26日發售。該作是決勝時刻系列的第四部作品(不包括資料片)。該作摒棄系列前作一貫採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將劇情展開於現代世界中。遊戲採用自有遊戲引擎開發,其開發時間長達2年。該作的續集《現代戰爭2》將於2009年發售。
該作的劇情發生在想像中不遠的將來,中東地區一名激進的領袖發動了政變,俄羅斯的極端主義分子則在國內煽動進行內戰。遊戲中透過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和英國特種空勤團突擊隊員的視角參與了發生在中東、亞塞拜然、俄羅斯、烏克蘭普里皮亞特等多個地點發生的戰鬥衝突。多人遊戲的部分則包含多種遊戲模式,以及一套升級系統允許玩家隨著等級提升解鎖額外的武器、附屬檔案和迷彩組合。
該作發售後得到了不少好評,在Game RankingsMetacritic都得到了94%的累計得分。其遊戲要素、多人遊戲和劇情都得到了表揚,而批評主要集中在其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沒有革命性的改變。遊戲獲得了許多獎項,包括IGN的最佳Xbox 360遊戲獎。該作是2007年全球最暢銷的遊戲[5],截至2008年1月就發售了超過700萬份,而至同年6月則達到了

單人遊戲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與系列前作類似,在單人遊戲的戰役模式中,玩家將輪流扮演多個角色。在遊戲中,角色所參與的劇情同時發生,事件相互重疊。因此,玩家的視角在每個任務中都會有所不同。
每個任務都包含一系列的目標,玩家透過遊戲介面中的方向和距離提示被領向各個目標。其中一些目標要求玩家到達某個檢查點,而另一些則要求玩家消滅特定地點的敵人、堅守陣地以保護某個目標物或在敵人的裝置上安置炸藥。通常,玩家有友軍跟隨,但並不能向友軍發號施令。貫穿整個戰役中都可以找到包含敵人情報的筆記本電腦,收集這些筆記型電腦可以解鎖遊戲的特殊獎勵。
在片尾製作人員名單滾屏結束後,會解鎖一個特別的尾聲任務,在任務中特種空勤團隊員組成的4人小組要在一架被劫持的航班上解救一名被恐怖分子綁架的VIP,並在飛機墜毀前逃離。[8]

多人遊戲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多人遊戲奪旗戰鬥的畫面
該作在多人遊戲中可以在多個地圖上進行基於組隊的或基於死亡戰鬥模式的遊戲,每種模式都有一個要求用特殊戰略去完成的任務。當連續消滅3個、5個或7個敵人時,可以呼叫無人機偵查掃描、空襲或攻擊直升機(當扮演特種空勤團或美國海軍陸戰隊時為AH-1眼鏡蛇,扮演敵對分子或俄羅斯特種部隊時則為Mi-24)。當其中一隊達到預定數量的分數或預定的時間到時,分數較多的一隊獲勝。如果當時間終止時兩隊的分數相等,則為開啟玩家不能重生的驟死賽模式,之後最後一個存活的玩家所在的隊伍或第一個達到目標的隊伍即可以取得勝利。[8]
在多人遊戲中,玩家將根據自己的表現獲得經驗值,主要獲取的方式包括消滅其他玩家、完成目標或者作為勝隊的成員。當玩家獲得足夠的經驗值時就能夠升級,以解鎖新的武器、技能、挑戰和遊戲模式。玩家能夠獲得的最高級別是55級,不過在遊戲的主機版本中,玩家可以選擇進入「威望」(Prestige)模式,將自己的等級重置為1級,並將所有的獎勵換為遊戲中的特殊勳章。這樣的過程可以重複10次,每次都將獲得不同的勳章,使得玩家實際上要有605級才能集齊所有勳章。[9]
玩家完成一個挑戰將獲得經驗值並解鎖武器附屬檔案。當玩家的級別提高時,還將解鎖新的武器、技能或挑戰。在經驗值較低的級別里,玩家只能夠在5個預設的等級中選擇,不能夠創建可以自選武器的自訂等級。然而隨著玩家的級別提高,他們可以自訂自己的等級,包括選擇主武器、副武器和特定的手榴彈類型。此外,玩家還能選擇一定數量的技能以進一步定製自己的角色。這些技能包括提高玩家角色的殺傷力、讓玩家角色能夠承受更多攻擊或在被殺死時引爆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玩家還可以嘗試進行一些挑戰,包括使用特定武器殺死一定數量的敵人、擊落直升機或以爆頭的方式殺死一定數量的敵人。[8]

遊戲概要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角色
在該作的單人遊戲戰役模式中,玩家將以第一人稱視角控制6個不同的角色。在遊戲的絕大多數時間,玩家將扮演來自特種空勤團第22部隊綽號「肥皂」(Soap)的約翰•麥克塔維什(John MacTavish)。在第1關的5個關卡中,玩家還將操縱部署在中東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偵查部隊的保羅•傑克遜(Paul Jackson)中士。在一段倒敘中,玩家可以操作特種空勤團第22部隊的長官普賴斯(Price)上尉(倒敘中為中尉)。普賴斯由曾經在電視連續劇《The Bill》中扮演唐比奇(Don Beech)而著名的演員貝利•默里(Billy Murray)配音。亞西爾•阿勒富納里(Yasir Al-Funali)是遊戲中沒有提及名稱的一個中東國家的總統,在遊戲的開場序幕中他還沒有被處死前可以被玩家控制。在一個關卡中,玩家扮演一艘美國AC-130空中砲艇上的熱成像電視操作手,而在尾聲關卡中則扮演一位為解救一名VIP滲透到被劫持的航班上的英國特種空勤團反恐隊員。[7][10]
該作的非玩家角色在劇情中也有突出的表現,普賴斯上尉和他的副手,由克雷格•費爾布拉斯(Craig Fairbrass)配音的加斯(Gaz)是麥克塔維什的指導者。而保羅•傑克遜所在的海軍陸戰排則由大衛•索博洛夫(David Sobolov)配音的瓦斯克斯(Vasquez)中尉和Infinity Ward首席動畫師馬克•格里格斯比(Mark Grigsby)配音的格里格斯(Griggs)上士率領。其後在俄羅斯的關卡中,麥克塔維什與格里格斯並肩作戰。與英美軍隊同盟的俄羅斯保衛軍由卡馬洛夫(Kamarov)中士帶領。麥克米倫(MacMillan)上尉是普萊斯在嘗試暗殺扎哈夫(Zakhaev)行動時的指導者和指揮官。劇情中的反面角色為俄羅斯極端分子集團的首領伊姆蘭•扎哈夫(Imran Zakhaev),與其結盟的中東暴動武裝的指揮官哈立德•阿勒阿薩德(Khaled Al-Asad)和伊姆蘭•扎哈夫的兒子、極端分子集團的重要人物維克托•扎哈夫(Victor Zakhaev)。

劇情
在白令海的一場任務中,麥克塔維什中士普賴斯上尉加斯和其他幾名特種空勤團隊員一起在一艘貨船上發現核子裝置。突然該船遭到襲擊,隊伍只能撤退,而帶出來的貨物清單提供了俄羅斯極端分子組織和中東的一個反叛派系相互勾結的證據。[11]俄羅斯極端分子伊姆蘭•扎哈夫希望將他的家園恢復到蘇聯時期的境況,並透過資助中東一個無名小國由分離主義者哈立德•阿勒阿薩德發起的政變來轉移國際社會的的注意力。英國和美國的政府發現這個陰謀後,發起了一場維和行動來阻止這兩個地區的暴亂。在阿勒阿薩德在電視直播中槍斃了中東國家總統阿勒富納里並取得政權後,[12]英國特種空勤團將他們被俄羅斯極端分子集團監禁的情報員尼古拉(Nikolai)解救了出來。[13]
在美軍對中東國家的襲擊中,由瓦斯克斯中尉和保羅•傑克遜中士帶領的海軍陸戰隊第1偵查部隊試圖搜尋阿勒阿薩德的下落,但只找到了一家正在播放阿勒阿薩德的政治宣傳節目的電視台。[14]在行動的尾聲,美國中央指揮部(United States Central Command)被海豹六隊告知在戰場附近有一處俄羅斯的核武器設施,並派遣核應急支援小組(Nuclear Emergency Support Team)拆除該裝置。不幸的是,核設施突然爆炸,夷平了整座城市。[15]瓦斯克斯和他的部隊所在的直升機處於爆炸半徑中,[15]傑克遜也在不久後死亡。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普里皮亞特實景
英國方面隨後了解到在美國海軍陸戰隊進攻之前阿勒阿薩德就已經潛逃。在情報員尼古拉的幫助下,特種空勤團找到並訊問了阿勒阿薩德。當得知是扎哈夫提供了核彈後,普賴斯上尉處死了阿勒阿薩德。[16]隨後,普賴斯上尉回憶起15年前他在烏克蘭普里皮亞特消滅扎哈夫的任務。在車諾比核電站事故和蘇聯瓦解的餘波中,扎哈夫利用騷亂在核擴散中獲利,並利用他新獲得的財富來吸引前蘇聯的軍隊組成他的極端分子團體。當時,普賴斯和麥克米倫上尉在英國政府的命令下一起執行暗殺扎哈夫的機密任務。麥克米倫發現了扎哈夫,普賴斯使用狙擊槍向他射擊,但卻只射下他的左臂。這兩名特種兵隨後被敵軍追擊,驚險地逃生。
回到現實中,一個由普賴斯上校帶領的特種空勤團、格里格斯上士帶領的海軍陸戰隊第1偵查部隊餘部、卡馬洛夫中士帶領的俄羅斯部隊展開了一場旨在阻止扎克夫的聯合行動。他們抓住了扎克夫的兒子維克托來訊問他的下落,但在還來不及訊問時扎克夫的兒子就自殺了。[17]扎克夫因而被激怒,譴責西方國家要為其兒子的死負責,並計劃向美國發射裝載核彈頭的彈道飛彈來報復。然而,行動小隊成功地拆除了飛彈,[18]並在扎哈夫及其武裝的追擊中乘坐兩輛吉普車逃離了飛彈設施。
在隊伍幾乎成功跨過一座橋逃離時,一架武裝直升機擊毀了這座橋並困住了他們。[19]扎哈夫的武裝追了上來並與隊伍的剩餘成員交火。突然,加斯從卡馬洛夫中士的呼叫中得知其部隊正在前來協助英美軍隊的途中。這時,橋上的一個瓦斯罐突然爆炸,大部分士兵都因此失去了戰鬥能力,[20]格里格斯也在將麥克塔維什推向安全區域時被擊中。扎哈夫和他的兩個士兵處死了加斯和隊伍的其他成員。當他走向麥克塔維什和普賴斯時,突然因為他的武裝直升機被摧毀和俄國武裝直升機的到來而分散了注意力。當扎哈夫看向別處時,普賴斯將他的手槍交給了麥克塔維什,由他擊斃了扎哈夫和他的兩名保鏢。[21]而後卡馬洛夫和他的部隊抵達,將麥克塔維什救走。遊戲沒有交代普賴斯和麥克塔維什的最終命運,不過玩家在游戲中所見到的最後的一幕是對普賴斯實施救援工作的俄國人用雙手奮力地捶打普賴斯的胸口並將自己的帽子扔到一邊,似乎隱喻著普賴斯的死。[22]

遊戲開發

顯示▼系統需求

最低推薦
Microsoft Windows

作業系統Windows XP SP2 或 Windows Vista

CPUIntel奔騰4 2.4GHz 或 AMD Athlon 64 2800+
雙核 2.4GHz

記憶體512MB
Vista需768M)1GB
(Vista需2G)
硬碟空間8 GB 剩餘空間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6600 或 ATI Radeon 9800 Pro
Nvidia GeForce 7800 或 ATI Radeon X1800[23]

音效卡DirectX 9.0c 相容Sound Blaster X-Fi(為EAX ADVANCED HD 4.0/5.0優化)
網路多人遊戲需要Internet或LAN連接
Mac OS

作業系統Mac OS X Leopard 10.5.4

CPUIntel酷睿2雙核 2.0GHz
酷睿2雙核 2.4GHz
記憶體1024MB2GB
硬碟空間8 GB 剩餘空間 和 1 GB 交換檔案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FX 7300(128M)NVidia GeForce FX 7300(256M)

網路多人遊戲需要Internet或LAN連接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由一個百人組成的團隊花費兩年時間開發。在完成《決勝時刻2》後,Infinity Ward團隊決定擱置系列前作所採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從而引伸了兩個遊戲創意,《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和一個未來將要發行的不知名遊戲。在開發該作的過程中,製作團隊選擇避免提及當前現實生活中的戰爭,並保留該系列兩方勢均力敵的對手的一貫主題。為增強遊戲的現實感,開發團隊在美國加州沙漠中的海軍陸戰隊空地作戰中心(Marine Corps Air Ground Combat Center)參加了一場實彈射擊的訓練。這為開發者模擬M1艾布拉姆斯開火時的特效提供了幫助。團隊也與海軍陸戰隊員進行交流,以了解他們在作戰時的背景、情感和態度。團隊還雇傭了一些退役軍人來監督遊戲中的動作捕捉和人工智慧。[24]
開發團隊致力於設計一套平衡的,能夠補償新玩家同時為資深玩家提供回報的多人遊戲組件。關於空中支援(空襲和武裝直升機)的最初念頭涉及讓玩家在特定區域戰鬥以操作觸發空中支援的開關,這種想法隨後由於不適合團隊傾向的死亡戰鬥模式而被放棄,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激勵玩家提升技術的連續滅敵獎勵系統。玩家在戰鬥前可以選擇習慣的武器,從而盡量減少無謂的尋找武器。遊戲地圖主要為死亡戰鬥模式而設計,但開發者認為這些設計也適用於其他遊戲模式。地圖布局的設計中盡量減少了玩家能夠躲避敵人火力的位置。[25]

音效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的音樂絕大多數由英國作曲家史蒂芬•巴頓(Stephen Barton)譜寫,哈里•格雷格森-威廉士(Harry Gregson-Williams)也為主題曲等遊戲音樂譜曲。遊戲的一些音軌在Infinity Ward的「現代戰爭的7天」(7 Days of Modern Warfare)網站上提供下載,在巴頓的個人網站上也有提供一些下載。[26]與片尾製作人員字幕一同播放的饒舌歌曲由該作的首席動畫師馬克•格里格斯比演唱。[27]

遊戲引擎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從截圖中可以看出光影和天氣特效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採用自有遊戲引擎,支援包括真實世界動態光源、高動態光照渲染、動態陰影和景深等特效。[28]「子彈穿透性」由引擎計算,考慮包括表面類型、物體厚度等因素。該作的主機版本解析度為600線逐行掃描,以每秒60幀的固定幀率顯示。[29]
遊戲中的車輛和一些建築是可以被破壞的,這使得玩家需要區分掩體和隱蔽物,因為一些木製表面和牆體提供的保護並不能使得玩家不受傷害。子彈的彈速在穿透物體後會有所降低,降低的程度和物體的厚度以及表面類型都有關係。遊戲採用前作中沒有的動態物理引擎,如死亡時的動作由預設的動作和布娃娃系統合併計算而成。在多人遊戲中,玩家的重生點會根據附近的武器、敵人的位置和觀察範圍決定,這些條件將盡量避免玩家在死亡後重新進入遊戲時立即被殺,或由於某些玩家蓄意等待重生的玩家而被反覆殺戮。[25]
這一遊戲引擎還被用來開發Activision的另外兩款遊戲。該系列後一作《決勝時刻:戰爭世界》使用了原始引擎的增強版,[30]而另一被輕微改動的版本在關於詹姆斯•邦德的電子遊戲《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中被採用。[31]

市場發行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的名稱和細節首次披露於2007年4月25日。[32]兩天後,即遊戲官方預告片發布的前一天,Infinity Ward設立了一個名為「Charlie Oscar Delta」的網站提供遊戲的有關資訊,該網站包括一個允許用戶透過完成任務以提升其等級並競爭獎品的系統,網站名則來自《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的首字母C、O、D在北約音標字母中的標記。[33]次日,該作的第一部預告片發布。[34]
該作Xbox 360版的Beta測試於同年4月30日開始,用以測試伺服器,尋找缺陷和平衡武器的設定。這一測試最初只向美國居民開放,而後又向其他幾個國家開放,最終於9月30日結束。[35]測試中的最高等級原先設為16級,[36],但隨著測試的進行一直提升到了25級。在測試中可以選擇三張多人遊戲的地圖:Crash、Vacant和overgrown。[37]
PC平台的單人遊戲演示版於2007年10月11日發布,起先在雅虎獨家提供下載,而後允許自由下載。演示版包括遊戲中的一個關卡:「泥沼」(The Bog),在其中演示了高級的夜視功能和相關的圖形效果。[38]

零售版本
該作有標準版和典藏版兩種版本發售。典藏版中除標準的遊戲內容外包含一張標題為《偉大的特種空勤團任務》(Great SAS Missions)的片長168分鐘的紀錄片DVD,片中有特種空勤團在作戰中的檔案資料畫面和前特種空勤團成員的描述,DVD中還有開發者製作的遊戲製作花絮以及關卡導覽。除此以外典藏版還包含一張限量版的海報和一本獨有的硬皮畫冊,介紹前所未有的概念、開發和最終的遊戲藝術設計。這些所有東西都裝在一個較標準零售版大的紙盒中。典藏版最初只在美國有售,爾後也在其他國家發行。[39]
該作在北美洲於2007年11月6日同時面對幾種主機和Windows平台發行,在大洋洲於次日發行,而歐洲則在11月9日才得發行。[40]其Mac OS X版本由Aspyr開發,並於2008年9月26日發行。[41]該作在台灣則由松崗科技代理發行PC版,但並沒有中文版。[42]而在中國大陸,原本預定由中電博亞代理發行,但代理商最終因無法通過審批而被迫放棄引進。[43]

下載內容
Infinity Ward在2008年4月1日提供了Xbox 360版本的地圖增強包(Variety Map Pack),包括新增的多人遊戲關卡Killhouse、Creek、Chinatown和Broadcast。[44]同一地圖包的PS3版本則由於其PS商店網站當時正在進行更新而推遲於4月24日發布。這一地圖增強包在發布的9天內被超過100萬人下載,相當於1000萬美元,創造了Xbox Live付費下載內容的記錄。[45]其Windows版於2008年6月5日則作為由NVIDIA贊助的免費下載內容隨1.6版更新檔一道提供。[46]

遊戲評價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顯示▼遊戲評價

媒體評分
媒體得分
Game Informer
10 of 10[47]

gamepro
[48]

GameSpot
9 of 10[49]

GameTrailers
9.4 of 10[50]

IGN
9.4 of 10[10]

Official Xbox Magazine
10 of 10[51]

X-Play
[52]

累積得分
媒體得分
Game Rankings
94.1%(Xbox 360)[55]
93.2%(PC)[56]

Metacritic
94%(Xbox 360、PS3)[53]
92%(PC)[54]

所獲獎項
GameCritics
最佳動作類遊戲[57]

GameSpot
最佳圖形獎,最佳射擊類遊戲[58],最佳Xbox 360遊戲[59],最佳PS3遊戲[60]

GameTrailers
最佳圖形獎,最佳PS3遊戲[61]

GamePro
年度綜合最佳遊戲[62]

IGN
最佳Xbox 360遊戲[63][64],2007年度最佳射擊遊戲[65]

GameSpy
最佳PS3遊戲[66],最佳Xbox 360遊戲[67],最佳PC遊戲[68],年度遊戲[69]

X-Play
最佳射擊類遊戲,最佳音效設計獎[70]

Spike電子遊戲大獎
最佳設計類遊戲,最佳軍事遊戲[71]

互動藝術和科學學院
年度動作類遊戲,年度主機遊戲,年度綜合遊戲獎[72]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
年度最佳遊戲要素獎,年度最佳劇情和角色獎,年度玩家選擇的遊戲獎[73]

(圖)《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的所有版本都獲得了電子遊戲出版界的好評。其Xbox 360版本在Game Rankings上的72個評論中獲得了平均94%的評分,[74]在Metacritic上的69個評論中也獲得了同樣的分數。[75]而PS3版本在兩個網站上則分別在43個評論中獲得了94%的評分。[76][77]此外,Windows版本也在Game Rankings上的39個評論中獲得了平均93%的評分,[78]在Metacritic上的37個評論中則獲得了92%的評分。[79]
評論者認為該作的遊戲要素將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帶入了「在深度和強度上前所未見的一個新層次」。[80]對於多人遊戲,《Official Xbox Magazine》表示「遊戲的多人遊戲模式鞏固了其立即成為經典的地位」,「戰役中沒有輕鬆的時刻」。[81]GameSpot也給予該作好評,認為「高質量的戰役和極佳的多人遊戲選項造就了《決勝時刻4》這一奇幻般的遊戲」。[49]X-Play則評論「該作雖然沒能給這類遊戲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是它如此接近於完美」。[52]《GamePro》聲稱「多人遊戲令人驚訝的深刻,足以在深度和廣度上與《最後一戰3》媲美」。[48]
該作的劇情得到了評論者的大量稱讚。《GamePro》認為「緊張的單人遊戲戰役在極其令人信服的情節敘述中提供了充沛的行動體驗;遊戲中有些時刻讓你涼徹心扉」。[48]GameSpot則認為其唯一的大缺陷是「單人戰役彷彿在一瞬間就結束了」。[49]然而IGN則認為該作與其前作一樣,戰役「相當的線性」,「避開了沙盒遊戲的概念」,這使得該作在「出色地設計好的場景片斷」中提供了「一場更為豐富、更為集中的體驗」。[82]
該作也得到了一些批評。《Xbox World 360》就不看好這一遊戲,用「它只是虛無、重複和一些小把戲的載體」來評價該作實際上沒有為第一人稱射擊類遊戲帶來革命性的進步。[83]《Pelit》也認為「單人遊戲的結構……早就該更新了」,「在整個戰役中從一個檢查點猛衝到另一個實在不夠好」。[84]

所獲獎項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獲得了由許多遊戲網站和權威機構評選的獎項。GameSpot和GameTrailers都授予它「2007年度E3最佳圖形獎」和「2007年度最佳PlayStation 3遊戲獎」。[58][61][60]它還獲得了遊戲雜誌《GamePro》和《GameSpy》的好評,前者授予它「2007年度綜合最佳遊戲」稱號,[62]後者則將其選為各個平台的最佳遊戲,並評價它為「2007年度遊戲」。[69]Game Critics也稱之為「最佳動作類遊戲」。在如IGN、X-play和Spike電子遊戲獎等的評選中,該作也獲得了諸如「最佳音效設計」、「2007年度最佳射擊遊戲」和「最佳軍事遊戲」等多種獎項。互動藝術和科學學院(Academy of Interactive Arts & Sciences)授予該作「年度主機遊戲」、「年度動作類遊戲」和「年度綜合遊戲獎」。[72]而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則授予該作「年度最佳遊戲要素獎」、「年度最佳劇情和角色獎」和「年度玩家選擇的遊戲獎」,是該次評選中獲得獎項最多的遊戲。[73]

銷售情況
在發行前,由於《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有與《最後一戰3》一般的高度評價且同時在3個平台上發行,人們預測其銷量會超過高度成功的《最後一戰3》,其需求量致使許多零售商的僅僅能夠滿足預購者的需要。[85]該作證實了人們的猜測,根據NPD集團的統計,其Xbox 360版本在美國成為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的最暢銷遊戲:2007年11月,該作的Xbox 360和PS3版本分別賣出了157萬份和44.4萬份;[86]當年12月,其Xbox 360版則賣出了147萬份;[87]2008年1月,其Xbox 360和PS3版本則分別賣出33.1萬份和14萬份。[88]根據NPD集團的資料,該作的Xbox 360版本在2007年美國電子遊戲銷量中排行第3,位列銷售482萬套的《最後一戰3》之後。[87]截至2008年1月,《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在全球市場上已銷售超過700萬份,是2007年最暢銷的遊戲。[5]2008年6月3日,其開發者Infinity Ward聲稱該作已經銷售超過1千萬套。[6]
該作也成為了盜版的目標,有多款拷貝在網際網路上非法傳播。遊戲的開發者之一羅伯特•鮑林(Robert Bowling)表示:「在過去的一周里我們獲得了一些關於目前參與多人遊戲的PC玩家數量的一些令人不安的資料……其中令人震驚的是那些使用盜版遊戲盜取、破解的CD密鑰的玩家的百分比(如此之高)。」[89]

參見條目

•決勝時刻系列
•Infinity Ward
[編輯] 參考資料
1.^ (英文)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BBFC(2008年11月13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2.^ (英文)Office of Film and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OFLC(2008年11月13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3.^ (英文)Pan European Game Information.PEGI(2008年11月13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4.^ (英文)Unterhaltungssoftware Selbstkontrolle (German Voluntary Monitoring Organisation of Entertainment Software).USK(2008年11月13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5.^ 5.0 5.1 (英文)Call of Duty(R) 4: Modern Warfare(TM) Ranks #1 Title in Units Worldwide for Calendar 2007.Activision(2008年1月25日).於2008年4月30日查閱.
6.^ 6.0 6.1 (英文)Daniel Terdiman(2008年6月3日).'Call of Duty 4' hits 10 million units sold.CNET.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7.^ 7.0 7.1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PC) Review.GameSpy.於2009年3月11日查閱.
8.^ 8.0 8.1 8.2 8.3 (英文)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Games.ISBN 0-744-009-499.於2009-03-11參閱.
9.^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Cheats, Codes, Hints, Tips.Yahoo! Games.於2009年3月11日查閱.
10.^ 10.0 10.1 (英文)Hilary Goldstein(2007年11月15日).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Review.IGN Xbox 360.於2009年3月11日查閱.
11.^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163-164頁.ISBN 978-0744009491.
12.^ (2007年11月12日).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Walkthrough 3 - The Coup.YouTube.com.於2009年4月19日查閱.場景中事件發生於0:31 至4:18.
13.^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171頁.ISBN 978-0744009491.
14.^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172-177頁.ISBN 978-0744009491.
15.^ 15.0 15.1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207頁.ISBN 978-0744009491.
16.^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213頁.ISBN 978-0744009491.
17.^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241頁.ISBN 978-0744009491.
18.^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252-256頁.ISBN 978-0744009491.
19.^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259頁.ISBN 978-0744009491.
20.^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260頁.ISBN 978-0744009491.
21.^ (英文)(October 30, 2007)BradyGames.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Brady Games,第261頁.ISBN 978-0744009491.
22.^ (2007年11月30日).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20 Game Over (END).YouTube.com.於2009年4月19日查閱.場景中事件發生於5:16至7:31.
23.^ (英文)Planet Call of Duty - News, Screenshots, Previews, Reviews, Guides.GameSpy.於2008年2月22日查閱.
24.^ (英文)Infinity Ward's Call of Duty 4(2008年3月).Game Developer.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25.^ 25.0 25.1 (英文)The Art of FPS Multiplayer Design,20–21.Cathy Preston(2008年2月).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26.^ (英文)Music.Music4Games.於2008年4月21日查閱.
27.^ (英文)Stephen Totilo(2008年4月1日).'Call Of Duty 4' End-Credits Song: The Story Behind The Rap, In GameFile.MTV.於2008年4月30日查閱.
28.^ (英文)Cam Shea(2007年6月13日).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AU Interview.IGN.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29.^ (英文)Chad Lakkis.Infinity Ward Asked About COD4 Sub-HD Resolution Concerns,ripten,2007年11月22日.於2008年6月19日查閱.
30.^ (英文)Andy Robinson(2008年6月9日).News: 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 first details in OXM.Computer and Video Games.於2008年6月9日查閱.
31.^ (英文)Ross Miller(2008年5月9日).New Bond game Quantum of Solace runs on COD4 engine, launching with movie.Joystiq.於2008年5月10日查閱.
32.^ (英文)Marc Nix.A New Way To Do Your Duty,IGN,2007年4月25日.於2008年4月22日查閱.
33.^ (英文)David Radd(2007年11月12日).Activision Gets streetwise on Charlie Oscar Delta.GameDaily.於2008年4月21日查閱.
34.^ (英文)Reveal Trailer HD.Spike.於2008年4月22日查閱.
35.^ (英文)David Craddock(2007年7月11日).E3 2007: Exclusive Call of Duty 4 Multiplayer Beta for Xbox 360.IGN.於2008年4月21日查閱.
36.^ (英文)Blake Snow(2007年9月6日).Level up your Call of Duty 4 beta this Friday.GamePro.於2008年3月22日查閱.
37.^ (英文)Ryan Geddes(2007年9月6日).Call of Duty 4 Beta Getting Boost.IGN.於2008年4月22日查閱.
38.^ (英文)Call of Duty 4 Demo.Yahoo! Games(2007年10月11日).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39.^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Limited Collector's Edition).IGN.於2008年4月21日查閱.
40.^ (英文)Release Summary.GameSpot.於2009年2月19日查閱.
41.^ (英文)Download 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for Mac Now,Aspyr,2008年9月26日.於2008年10月26日查閱.
42.^ (繁體中文)體驗武器真實效果 《決勝時刻 4:現代戰爭》預購開跑.巴哈姆特(2007年10月31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43.^ (簡體中文)《決勝時刻4》未通過審批引進國內無望.新浪遊戲(2008年10月23日).於2009年3月17日查閱.
44.^ (英文)Xbox LIVE Marketplace--Call of Duty 4.Xbox LIVE Marketplace.於2009年4月20日查閱.
45.^ (英文)Gary McLean(2008年4月17日).CoD4 Variety Map Pack Downloaded Over One Million Times in Nine Days.IGN.於2008年4月21日查閱.
46.^ (英文)Variety Map Pack sponsored by NVIDIA hits PC.iamfourzerotwo.com.於2008年6月1日查閱.
47.^ (英文)Adam Biessener.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Game Informer.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48.^ 48.0 48.1 48.2 (英文)Travis Moses(2007年11月6日).Review: Call of Duty 4: The Best Shooter of 2007.GamePro.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49.^ 49.0 49.1 49.2 (英文)Jeff Gerstmann(2007年11月5日).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GameSpot.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50.^ (英文)Call of Duty 4 - Review HD.Spike(2007年11月5日).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51.^ (英文)Ryan McCaffrey.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Official Xbox Magazine.於2009年3月14日查閱.
52.^ 52.0 52.1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G4.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53.^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 Xbox 360, PS3.Metacritic.於2009年3月13日查閱.
54.^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 PC.Metacritic.於2009年3月13日查閱.
55.^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 X360.Game Rankings.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56.^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 PC.Game Rankings.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57.^ (英文)2007 Winners.Game Critics Awards.於2008年4月22日查閱.
58.^ 58.0 58.1 (英文)E3 07 Editors' Choice Awards.GameSpot.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59.^ (英文)Best Xbox 360 Game.GameSpot.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60.^ 60.0 60.1 (英文)Jericho Faustino.TechTuesday: 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Call of Duty World at War; A Comparison,The James Logan Courier,2009年2月3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61.^ 61.0 61.1 (英文)Best of E3 2007 Awards.GameTrailers.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62.^ 62.0 62.1 (英文)GamePro Editors' Choice *2007*,GamePro,2007年12月27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63.^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Xbox 360 Game of the Year).IGN.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64.^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IGN.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65.^ (英文)Game of the Month: November 2007 (Best First-Person Shooter).IGN(2007年11月30日).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66.^ (英文)PS3 TOP 10.GameSpy.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67.^ (英文)XBOX 360 TOP 10.GameSpy.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68.^ (英文)PC TOP 10.GameSpy.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69.^ 69.0 69.1 (英文)2007 Game of the Year.GameSpy.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70.^ (英文)Cesar A. Berardini(2007年12月18日).BioShock Wins G4's X-Play Game of the Year Award.TeamXbox.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71.^ (英文)Video Game Awards 2007.Spike(2007年12月9日).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
72.^ 72.0 72.1 (英文)aias ANNUAL AWARDS - 11TH ANNUAL AWARDS.互動藝術和科學學院.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73.^ 73.0 73.1 (英文)Rory Cellan-Jones.Three Baftas for Call of Duty 4,BBC,2009年3月11日.於2009年3月15日查閱.
74.^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Reviews (Xbox 360).Game Rankings.於2008年3月24日查閱.
75.^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xbox360: 2007): Reviews.Metacritic.於2008年3月24日查閱.
76.^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Reviews (PS3).Game Rankings.於2008年3月24日查閱.
77.^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ps3: 2007): Reviews.Metacritic.於2008年3月24日查閱.
78.^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Reviews (Windows).Game Rankings.於2008年3月24日查閱.
79.^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pc: 2007): Reviews.Metacritic.於2008年3月24日查閱.
80.^ (英文)Will Tuttle(2007年11月5日).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Review (Xbox 360).TeamXbox.於2008年3月17日查閱.原文:「a new level of immersion and intensity that we had never seen before」
81.^ (英文)Ryan McCaffrey(2007年11月9日).Call of Duty 4.Official Xbox Magazine.於2008年4月29日查閱.原文:「it's the multiplayer mode that solidifies the game's instant-classic status; the campaign never lets up」
82.^ (英文)Bennett Ring(2007年11月6日).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AU Review.IGN.於2008年4月29日查閱.
83.^ (英文)Call of Duty 4 review(2008年1月).Xbox World 360:56.“It's smoke and mirrors and a host of cheap tricks”
84.^ (英文)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review(2007年12月).Pelit.“the structure of the single player game should ... have been updated; barging from one invincible checkpoint to the next throughout the whole campaign just isn't good enough anymore”
85.^ (英文)Blake Snow(2007年11月15日).Call of Duty 4 to outsell Halo 3.PC World.於2008年4月30日查閱.
86.^ (英文)Tor Thorsen(2007年12月13日).NPD: November cooks up $2.63 billion in game sales.GameSpot.於2008年5月15日查閱.
87.^ 87.0 87.1 (英文)Tor Thorsen(2008年1月17日).NPD: 2007 game earnings nearly $18 billion, Halo 3 sells 4.82 million.GameSpot.於2008年5月15日查閱.
88.^ (英文)Brendan Sinclair(2008年2月14日).NPD: January game sales slip 6%, Wii and PS3 neck-and-neck.GameSpot.於2008年5月15日查閱.
89.^ (英文)Blake Snow(2008年1月15日).PC piracy levels are "astounding" says COD4 dev.GamePro.於2008年4月30日查閱.原文:「We pulled some disturbing numbers this past week about the amount of PC players currently playing Multiplayer.... What wasn't fantastic was the percentage of those numbers who were playing on stolen copies of the game on stolen/cracked CD keys of pirated copie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