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教育學》

《歷史學科教育學》

《歷史學科教育學》是由作者於友西著作、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歷史學科教育學》歷史學科教育學

《歷史學科教育學》是通用中國小學科競賽ABC卷及解析中的初二物理分冊,書中由若干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分A卷、B卷、C卷三份練習。A卷、B卷內容與在校學習內容同步。A卷著重基礎,B卷著重理解。C卷課內學習的延伸,用A卷、B卷習得的知識和能力解決相應的課外內容,因此,《歷史學科教育學》是對在校學習的補充和提高。

作者簡介

楊學禮男1939年12月生北京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物理系。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校長、首都師範大學學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楊學禮長期從事高等師範教育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曾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普通物理學、理論物理學、普通物理專題研究等多門課程,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績顯著。已發表著作兩部、論文20餘篇。社會兼職: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性健康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圖書前言

學科教育學是20世紀新開闢出來的學術領域。它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而出現的。就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材料看,在20世紀的30年代,美國就出現了各學科教育學的博士論文。現在,美國是世界上學科教育學研究最發達的國家。日本等國家也在大力開展這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以來,日本已推出多套“學科教育學研究叢書”。
我國在“文革”結束,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也積極地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並由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前身)於1988年發起,在北京召開了我國第一屆學科教育學研討會。之後,又在大連、長沙、福州、煙臺、上海等地相繼召開了這樣的學術研討會。在此期間,我國陸續發表了許多這方面的文章和專著。現在,在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的支持下,由首都師範大學學科教育學研究中心組織校內外的專家、學者撰寫出版了“學科教育學大系叢書”。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它必將推動這一新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21世紀正向我們走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際競爭更加激烈。國際競爭首先是人才的競爭。適應21世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必須具有很強的奉獻精神,很強的知識創新能力。

精彩書摘

0.2學科教育學與素質教育
今天,應如何具體地考慮這一問題呢?人類在由中世紀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過程中,教育的地位已經完成了由依附於政治和宗教而到相對的獨立,由階級和等級地位的象徵而到社會發展基礎的兩種轉變,並進一步把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這已不僅僅是某個國家、某個地區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問題了。因此,它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1973年,為了研究迎接新世紀的教育戰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一個由雅克·德洛爾先生任主席的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它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的國際間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教育信息,由雅克·德洛爾先生為首的15位政治家、科學家、經濟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行政人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個題為《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
該報告根據委員會對未來教育面臨的挑戰的研究和思考,提出可供高層決策者作為教育革新和行動根據的建議。在這個報告裡,他們提出了若干個觀點,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21世紀的教育應該把終身教育放在社會的中心位置上。他們認為:“終身教育是進入21世紀的關鍵所在”,“終身學習是打開21世紀光明之門的鑰匙”。他們超越了啟蒙教育和繼續教育之間的傳統區別,以適應迅速變革之世界的挑戰。這個終身教育的概念已不是我們原來理解的接受學校教育之後,後面還有一個繼續教育,即:
學校教育+繼續教育一終身教育而是一種交替進行的終身教育。他們把我們所說的基礎教育稱之為啟蒙教育。他們認為啟蒙教育已不是簡單的一個所謂升學教育的基礎,而是承擔著一個終身教育的基礎。在終身教育概念里提出了教育的“四個支柱”的觀點。這四個支柱主要闡述了究竟在終身教育中培養人什麼樣的東西。

圖書目錄

題詞

叢書前言
前言
總論
0.1中國歷史教育、教學沿革的回溯
0.2學科教育學與素質教育
0.3中學歷史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0.4中學歷史教育學的性質
0.5歷史教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0.6歷史教育學的框架結構
0.7歷史教育學的研究方法
1歷史教學的任務
1.1制定歷史教學任務的依據與原則
1.2傳授歷史知識的教學任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