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木版年畫》特種郵票

《楊柳青木版年畫》特種郵票

國家郵政局於2003年1月25日發行《楊柳青木版年畫》特種郵票1套4枚。郵票四枚圖案名稱和內容選定為五子奪蓮、鍾馗、盜仙草和玉堂富貴。

簡介

圖序圖名 面值 發行量
(4-1)T五子奪蓮 80分1110萬枚
(4-2)T鍾馗 80分1090萬枚
(4-3)T盜仙草80分1090萬枚
(4-3)T玉堂富貴 2元 920萬枚
發行日期:2003.01.25
發行量:920萬
全套枚數:4全套
面值:4.40元
發行價格:4.40元
郵票規格:一、三圖40*30mm二、四圖30*40mm
齒孔度數:P12
設計者:王虎鳴
印刷機構:北京郵票廠
印刷版別:影寫版
整張枚數:20枚
整張規格:mm
防偽方式:
責任編輯:劉繼鴻

設計師點睛

鍾馗鍾馗

《楊柳青木版年畫》郵票表現的是民間美術,這種郵票與表現名人字畫、文物等藝術品的郵票一樣,其展現的都屬於傳統文化。這種郵票所表現的內容本身就散發著藝術魅力,經得起考驗,不需要做過多裝飾。
民間美術帶有明顯的地域特色,我始終認為,表現楊柳青木版年畫不是平面地去表現某些有代表性的單一作品,而要通過一個整體畫面集中地表現,才能烘托傳統吉祥的年畫氛圍。本來這套郵票有一枚小型張,內容是楊柳青年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連年有餘”,但後來因故小型張沒有發行,我就想利用今年郵票要發行小版張的優勢,在小版張上畫上了“連年有餘”(胖娃抱魚),彌補郵票上沒有這幅畫的缺憾。

郵票編輯手記

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中國著名的傳統年畫之一,創於明崇禎年間,清雍正、乾隆光緒初為最盛時期,已歷三百餘年,因產於天津楊柳青鎮而得名。楊柳青木版年畫是印繪相結合的年畫製品,風格獨特,構圖豐滿,線刻精工細膩,人工染色艷麗。題材多為戲曲和神話故事以及表現美女、胖娃娃等世俗風情等內容,是民間過年作為布置居室環境、營造熱鬧吉祥的年節氣氛的彩色繪畫,其代表作品以清時期最為典型。
為了更好地在郵票上展示中國特有的傳統畫種的藝術風采,我們根據天津市文化局直屬的楊柳青畫社的建議,並實地考察、綜合了專家所提的意見,在充分考慮郵票表現形式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下郵票選題方案:首先,郵票名稱為《楊柳青木版年畫》;其次,全套為4枚郵票,再加1枚小型張供備選。

四枚郵票的內容

《楊柳青木版年畫》特種郵票《楊柳青木版年畫》特種郵票

1.五子奪蓮。楊柳青木版年畫中,胖娃娃的題材最豐富,作品甚多,“五子奪蓮”為清雍正年間的作品,屬娃娃題材的經典之作。畫面中的娃娃形象生動,造型豐滿,其線刻細膩,染色鮮明艷麗,充分體現了楊柳青年畫的獨特風格。
2.鍾馗。傳統年畫題材豐富,但最早是從“鬥神”的“門畫”開始產生的,現今有些地區仍有貼“鬥神”的習俗。鍾馗是神話傳說中的驅逐人間鬼魅和避驅凶邪的神仙。此圖為清乾隆年間的作品,其繪畫藝術在其他“鬥神”類作品中屬上乘。
3.“三岔口”或“盜仙草”。“三岔口”是楊柳青年畫中戲曲題材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國粹京劇經典曲目之一。此圖畫面場景、人物造型典型生動。這幅清末的作品較好地體現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特點和風格。“盜仙草”為清乾隆年間的作品,其風格特點為:人物多而清麗,線條優雅,人大於景,疏朗有風致。內容為白娘子偕小青迎戰護山仙童。
4.玉堂富貴。楊柳青年畫中仕女類題材占據主要位置,此圖為清代早期的作品,圖中以玉蘭、海棠、牡丹、桂花為諧音,即“玉堂富貴”。作品較全面地反映了仕女類年畫的面貌。小型張為“連年有餘”。娃娃抱魚是楊柳青年畫最具代表性的題材,蓮寓意連續不斷,魚寓意“富餘”,祈盼生活永遠(連年)富裕之意。這幅年畫在社會上影響較大,也是楊柳青年畫的標誌。
以上方案的提出,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是因為楊柳青木版年畫興盛於清,經典之作大多出自這個時期,所以5幅作品均從中選擇。二是題材方面儘可能兼顧,所選作品基本包含了娃娃、神話故事、戲曲及仕女等幾大類型。
後記:最後郵票四枚圖案名稱和內容選定為五子奪蓮、鍾馗盜仙草和玉堂富貴。作為備用設計方案的小型張沒有發行。共有5套設計方案備選。

背景資料

年畫本是民間百姓歡慶新春佳節的繪畫藝術。為在傳統節日———新春佳節之際,讓人們有更好的賀年方式,互致問候和祝福,國家郵政局將於1月25日發行《楊柳青木版年畫》郵票一套4枚。同時發行小版張一種。
楊柳青位於天津西部,是我國最著名的年畫產地之一,也是北方繁盛的年畫畫業中心。其地名極富詩意,景色優美,有“小蘇杭”之譽。它處於大運河與大清河的交匯處,明代稱為古柳口。楊柳青木版年畫相傳始於明萬曆年間;最早的作坊為戴廉增、齊健隆兩家畫店。他們皆為畫工出身;清乾隆年間,隨著國內政治、經濟穩定,這兩家開設了許多分號。每逢農曆冬至,各地客商雲集楊柳青,一派車水馬龍景象。此外,楊柳青地區還有各大畫鋪,迄今可以知曉的是惠隆、愛竹齋、萬顧恆、盛興、增顧等號,共12家。每家作坊有十幾個刷年畫的案子,單戴廉增一家每年印製年畫100萬張;行銷各省、縣,在當時的情況下,足以驚人。楊柳青真正成了繪畫之村,參加繪刻工作的男女成員極多,有詩句讚美道:“家家都會點染,戶戶全善丹青”。這樣,畫店之間就形成了商業競爭,為追求利潤,他們不惜重金聘請專業畫家和刻版能手,這些作者稱之為“畫師”。據統計,直至光緒年間,名畫師有張俊庭、王潤柏、周於貞、戴立山、張祖三、張耀林王本意、陳玉舫、趙景貴,韓竹樵、成三榭、王葆真、徐榮軒、閻玉桐、楊續、韓月波、王紹田徐少軒、徐思漢等人,其中高桐軒聲名最著。
高桐軒(公元1835年-1906年),名蔭章,字以行,河北楊柳青本鎮人,自幼嗜畫,擅於為人寫真,32歲時,被征入清廷如意館,為慈禧太后畫像。他畫像,焦達安補景。由於高桐軒是位較有文化修養的畫師,因此在畫藝中也吸取了文人畫的長處,為其他畫師所不及。60歲以後,高桐軒回原籍致力於年畫創作,開設雪鴻山館畫室,他善詩詞,畫有文人之雅,又具畫工之精,獨見風韻,流傳迄今的佳作有《慶賞元宵》、《春風得意》、《瑞雪豐年》、《文姬歸漢》、《三顧茅廬》等。
楊柳青木版年畫在製作工藝上採用線刻單色印版,然後經人工刷色而成,造型生動真實,線條工細挺健,設色鮮艷雅致,很適合百姓大眾的審美觀,其中的詞句多為吉慶內容,或是民間傳說故事。早期的仕女、娃娃畫,多摹寫宋代畫院蘇漢臣等人的本子,皆體態豐腴,天真活潑,美麗又可愛。花卉畫潔淨如玉,也似畫院風格,以紅黃等較鮮明的色調為主。
清乾隆以後,逐漸表現真實生活中的婦女兒童形象,開始打破宋代的舊式,描繪當時的裝束與髮型,畫理想中的美女是:“鼻如膽,瓜子臉,櫻桃小口螞蚱眼;慢步走,要笑千萬莫張口。”畫娃娃樣其訣“要肥胖”。同時,年畫中也吸取了明代以來著名畫家陳洪綬、蕭雲從的人物造型風格。又由於楊柳青靠近北京,也受到清代宮廷畫風的影響,如冷枚等人的版畫風格。嘉慶、道光時,畫面上的人物越來趟多,並以民間戲劇、小說為題材,如《白蛇傳》人物故事,為廣大民眾最喜聞樂見。
到了晚清,楊柳青木版年畫發展中更注重畫面的對稱和平衡感,色彩鮮艷和諧,又增加了山水、亭台、室內用具等補景方法,從而更豐富了畫面。
這時,上海畫家錢慧安到了楊柳青,對楊柳青木版年畫作了進一步改進。他是最後一個具有影響性的畫家。錢慧安(公元1833年—1911年),字吉生,擅長人物仕女畫,他對楊柳青木版年畫中的戲劇題材畫貢獻最大,線描也比以前更富於變化,可惜面相流於公式化。他的畫也多表現民間美好的祝願,常見的有《麻姑獻壽圖》。
外來經濟影響,楊柳青木版年畫中也時有表現。如《唐山圖》中有西方式的礦區、工廠、輪船。西方資本對民族手工業的競爭和威脅,直接影響楊柳青年畫的生產,石印畫的傳入具有極大的衝擊性,楊柳青木版年畫不得不降低成本,走上了粗製濫造的衰落道路。所幸的是,楊柳青木版年畫至今尚保存其特有的風格,我們期望它能在以後的歲月里得到振興和進一步的發展。

原地參考資料

楊柳青木版年畫郵票的原地,是天津市的楊柳青郵政局,郵政編碼為300380。該局使用“天津/楊柳青”地名日戳。此前也使用過“天津武清/楊柳青(支)”日戳。另外,楊柳青畫社所在的天津河西區佟樓郵政支局(300074)也可參考。

技術資料

小版張上有“楊柳青木版年畫”的漢語拼音鏤空,這是繼《君子蘭》小全張之後第二次在郵票上採用鏤空技術。小版張上還使用了大面積的黃色螢光油墨。小版張還使用APS打孔器專門打制了交錯齒孔。

相關傳說

“連年有餘”的傳說
楊柳青年畫以產地的名稱享有盛譽,“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概括了當年楊柳青鎮及附近村莊從事年畫製作紅火熱烈的情景。楊柳青年畫以色彩艷麗,富有誇張表現力,畫面熱鬧喜慶,具有濃烈的地方生活氣息而獨樹一幟。例如著名的傳統年畫“連年有餘(魚)”,畫面上體態豐腴、神彩奕奕的娃娃,手持蓮花,緊抱著通紅的大鯉魚,象徵著人丁興旺,豐盛有餘。因此,楊柳青年畫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家庭主婦們的青睞。每逢新春佳節,主婦們總是在門、窗、廳堂、內室、炕頭、灶旁、影壁、水缸等處張貼上楊柳青年畫,作為裝飾房屋、烘托吉祥喜慶氣氛不可缺少的物品。
1月25日發行的《楊柳青木版年畫》郵票的小版張邊飾就是是著名的傳統年畫———“連年有餘”,這裡給大家說說關於它的傳說。風光別致的天津燕園,有堵古色古香的影壁,上繪一幅傳統的楊柳青年畫——蓮年有餘(魚)。遠遠望去,那蓮花粉生生,荷葉綠蔥蔥,大胖小子精靈靈,懷抱的鯉魚直打挺,簡直就要活了!據說,這幅畫還真的“鼓”過呢(“鼓”的意思便是活了)。
相傳,清乾隆年間,河北勝芳鎮有個叫薛富貴的財主,他從衛里(天津市里)回來,船過楊柳青時,聽岸上有人操琴唱曲兒,唱的是地方小調《畫扇面》:“天津城西楊柳青,有一個美女白俊英,她妙手丹青會畫畫……”,小曲勾起了薛富貴棄船登岸游畫鄉的興致。他下了蓬船,走下河堤,抬眼一望,只見這北靠西河,南沿定河的古鎮,郊外白楊參天,垂柳拂地。鎮內店鋪繁多,車水馬龍。心想難怪乾隆爺親口賜名楊柳青,果真是寶地一方啊。薛富貴走街串巷,東瞧西看,見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他本不懂畫,也不愛畫,可一到畫鄉,卻被一幅幅男有男性,女有女性,花兒飄香,葉兒映翠的年畫迷住了,竟然是買了一幅神筆妙手白俊英的親筆畫“蓮年有餘”,帶回了老家勝芳。
你可別小看這張年畫,往屋裡一貼,嘿!那真是滿屋增彩,四壁生輝呀!薛家老兩口對這張畫那個愛勁就甭提了。他們白天借著日頭看,晚上舉著油燈瞧,邊看邊夸:“這大胖小子多精靈,這蓮花荷葉多水靈,這金色鯉魚多鮮靈……”看著看著眼神一暗打起盹來。剛一合眼,就見那畫上的胖小子,眉一挑,眼一動,腿一伸,腰一挺,從畫上跳了下來,他東瞅瞅,西瞧瞧,捅捅這,摸摸那。接著奶聲奶氣地說,“老爺爺,老奶奶,想吃魚,我會逮,您老拿個木盆來。”說罷,一眨眼,又回到畫上。老兩口猛醒過來,把夢一說都一樣。薛富貴心裡一亮,想起楊柳青年畫年年鼓,一年鼓一張的說法,像“金駒送寶”,“黑驢拉磨”,“美人就親”,“春牛耕作”等關於楊柳青年畫的故事。他趕忙叫老伴找來一個大木盆,對畫上的胖小子說:“你剛才的話聽真了,木盆拿來了,我們就等著魚吃了。”說罷,上炕安歇。一夜無話。到了轉天早上,睜眼一看,木盆里果真有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薛富貴心裡那個美呀。從這天開始,天天這樣,老兩口越吃胃口越大,吃著吃著就想歪道了。
這天晚上,薛富貴對胖小子說:“好孩子,聽我說,韓信點兵不怕多,大紅鯉魚印把個,每天給我一筐籮。”你猜怎么著,他要多少,胖小兒就給送多少。薛富貴天天賣魚,賺的錢都海了去啦。他錢越多越不嫌多,掐著指頭暗盤算,過不了多會兒,趙家的莊院、錢家的船、孫家的葦塘、李家的灘,整個勝芳都要姓薛了。他的如意算盤打的啪啪響,可抬頭一看,可要了老命了,那張畫變成了一張紙。他啊的一聲,活活急死了。
那畫上的大胖小兒哪兒去了呢?他是怕被薛富貴的錢臭玷污了自己的靈性,張起荷葉帆,架起蓮花船,抱著大鯉魚,沿著大清河,又回到了楊柳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