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與西方交融:拉維.香卡印西音樂交融研究》

圖書信息

書名:東方與西方交融:拉維.香卡印西音樂交融研究
作 者:張玉榛
出版社: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11月1日
ISBN:9787565602061
開本:16開
定價:32.00元

內容簡介

《東方與西方交融:拉維·香卡印西音樂交融研究》內容簡介:2000年5月,印度總統科切里爾·拉曼·納拉亞南(KocherilRamanNarayanan)訪華。為了加強兩國間的文化交流,納拉亞南總統委派印度ICCR(IndiaCouneilforCultureRelations)在中國挑選六名學者赴印度訪學,其中包括兩名音樂專業的人選。我有幸成為印度政府文化交流獎學金的獲得者,於2000年9月一2001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赴印度新德里藝術大學(GANDHARVAMAHAVIDYALAYA)。2001年9月一2002年9月又獲中印雙方政府文化交流獎學金。再赴印度新德里甘德哈瓦藝術大學(GANDHARVAMAHAVIDYALAYA)訪學。在印度研修的兩年期間,我先後對德里大學、SBKK音樂舞蹈學院、印度(新德里)戲劇研究院、泰戈爾國際大學、孟買大學、馬德拉斯藝術學院、班加羅爾英迪拉音樂學院等多所學院的音樂專業進行訪問調研,同時對印度著名的音樂家進行訪談以及田野採風工作,這為我回國後在中央音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進行印度音樂以及音樂家的研究提供了實踐基礎。

作者簡介

張玉榛,女,1963年11月出生。博士(中央音樂學院),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印度新德里甘德哈瓦藝術大學(GandharvaMahavidya-laya)訪問學者;現任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多元文化世界音樂教育、視唱練耳教學與研究。
先後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一等資助;江蘇省優秀人才稱號、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稱號、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均獲得資助獎勵;首都師範大學優秀主講教師、首都師範大學“十佳教師”等稱號。
先後獨立完成國家級課題1項、省部級課題4項;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在權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已出版著作、教材3部,總計近百萬字。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選題的確定與問題的提出
一、選題的確定
二、相關問題的思考
第二節概念名釋與論文框架
一、概念名釋
二、論文框架
第三節研究思路與研究視野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視野
第四節研究現狀與研究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二、研究意義
第一章拉維·香卡藝術生涯概述
第一節前期
一、家鄉時期
二、巴黎時期
三、學徒時期
第二節中期
一、本土立足時期
二、獨闖西方時期
第三節中後期
一、成功時期
二、成名時期
三、收穫時期
第二章拉維·香卡印西音樂文化交融的作品探析
第一節器樂作品(1)
一、《斯瓦拉·卡卡利》(Swara-Kakali)
二、《晨戀》(MorningLove)
三、小結
第二節器樂作品(2)
一、《火夜》(FireNight)
二、西塔爾協奏曲
三、小結
第三節聲樂作品
一、《嗨,納斯!》(HeyNath)
二、《我想你》(IamMissingYou)
三、小結
第四節綜合性作品
一、《哆啦西嗦》(Sadhanipa)
二、《和平頌》(Shantimantra)
三、小結
第三章拉維·香卡印西音樂文化交融的審美傾向與思想根源
第一節巨觀思維中的審美傾向
一、自然和諧的審美意識
二、古老傳統的美學思想
三、宗教精神的文化內涵
第二節微觀實踐中的思想根源
一、傳統文化的發展
二、民族精神的薰陶
三、西方文化的啟迪
第四章拉維·香卡印西音樂文化交融風格的演變
第一節不同時期的風格變遷
一、以古典音樂領域為主
二、以流行音樂領域為主
三、傳統的回歸
第二節音樂形態的交融模式
一、印西樂器與西方樂器的交融
二、拉格結構與西方體裁的交融
三、拉格旋律與西方和聲的交融
四、拉格音階與西方調式音階的交融
第三節音樂風格特徵整體論析
一、東方與西方相遇
二、古典與流行相遇
三、傳統與現代相遇
第五章拉維·香卡印西音樂文化交融觀
第一節拉維·香卡音樂交融觀念-
一、傳統民族性
二、歷史文化性
三、現實指導性
第二節拉維·香卡給予西方的影響
一、對古典音樂領域的影響
二、對現代音樂領域的影響
三、對流行音樂領域的影響
第六章拉維·香卡印西音樂文化交融的特殊性
第一節印西文化差異
一、理性與經驗的差異
二、思維方式的差異
第二節印西交融特殊性
一、文化特性
二、音樂特性
結語:拉維·香卡——印度非官方文化大使
附錄
附錄1:拉維·香卡年表
附錄2:拉維·香卡主要CD英文目錄索引
附錄3:部分研究作品主要樂譜呈示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