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是曾文珍編劇、執導的電影,中國台灣出品的紀錄片,講述了徐金玉的故事。

詳細資訊介紹

《春天—許金玉的故事》《春天—許金玉的故事》
導演:
曾文珍Wen-Chen Tseng

編劇:
曾文珍Wen-Chen Tseng

影片類型:
紀錄片

片長:
56 min
國家/地區:
台灣
色彩:
彩色

劇情介紹

1950 年,許金玉因為牽連“台灣郵電總支部”案被捕入獄,在黑牢中渡過了十五年;1965年,許金玉出獄。被捕時,她三十歲,正值人生青春的時刻,愛國情懷在心中奔涌。

在日本殖民時期成長的許金玉,深刻的體會身為次等國民的悲慘命運,對於祖國充滿著孺慕與熱情。當台灣光復時,許金玉聽到陳儀在廣播中說:“親愛的同胞”時,她的眼淚掉下來,那是喜極而泣的眼淚。

在五零年代的白色恐怖時期,許多台灣的知識份子、工人、農人,因為被當權執政者視為“匪諜”、“共匪”、“叛國者”,而被捕入獄或槍決,受害人約有上萬人。許金玉是眾多受難者中之一。她原本是一個養女,十四歲時開始做女工,二十四歲進入台北郵局工作,因為參加讀書會受了思想上的啟發走上工運之路,卻換來十五年的黑牢,改變了她的一生。

出獄後,許金玉在同學的介紹下,認識了難友辜金良生先,兩人攜手一起渡過後半生。在就業困難,工作處處受阻的情況下,他們夫婦倆人胼手胝足地在屏東開了一家皮蛋行,患難與共的精神,相互扶持。因為對理念的堅持,及對同學們的支助,皮蛋行成了他們的革命事業,一同實踐他們的勞動理想。

青絲已經成白髮,許金玉已經八十歲了。她是一個養女、一個女工、一個女政治犯,為人妻子,當皮蛋行的老闆娘,一生執著理念、認真學習,多重角色的扮演,豐富充沛的生命力,跨越了近一世紀。

導演介紹

曾文珍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畢業。曾任中影16mm紀錄片《化妝師》企劃、廣告影片製作公司製片等職;1996年進入多面向藝術工作室,擔任編導工作。

紀錄作品曾榮獲金穗獎、柏林人類博物館影展邀展、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等獎項,備受國內外肯定。1991年拍攝首部紀錄片《心窗》,並榮獲了1991年金帶獎紀實報導類佳作、1992年金穗獎錄像帶最佳紀錄片等獎項。之後又先後拍攝了《水-地沉下去了》(1997)、《我的回家作業》(1998)、《冠軍之後》(1999)等紀錄片,均引起較強烈的反響。2002年以《春天-許金玉的故事》贏得三十九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併入圍瑞士佛瑞堡國際影展、香港國際電影節人道獎紀錄片競賽等多個國內外影展參展。2003為公共電視執導第一夫人宋美齡傳記紀錄片z,佳評如潮,深受國內外好評。

2004年執導《夏天的芒果冰》,嘗試劇情片拍攝,風格清新、佳評如潮,併入選公視人生劇展,《等待飛魚》是曾導演初試啼聲首部電影長片,備受各方關注,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