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本中國書法史》

《插圖本中國書法史》是一本中國古代書法欣賞書籍,但是作者不詳編寫,本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插圖本中國書法史 特色及評論

《中國書法史》嚴格意義上說是一本歷史著作。明變:完整地描述書法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求因:書法演變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因素;評判:書法變遷所產生的影響、價值和意義。中國書法是一門龍飛鳳舞的藝術,如果你只是感性地沉迷於王羲之的行雲流水、瘦金體的清越峻峭中,那這本介紹書法的淵源演變的書能讓你變得理性而專業起來。

插圖本中國書法史 內容簡介

片斷:
書法的定義
書法是什麼?古往今來,說法很多,但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論。漢代揚雄說:“書,心畫也。”唐代張懷��《六體書論》說:“書者,法象也。”元代郝經《論書》說:“書法即心法也。”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這些說法都過於玄虛,可以隨意比況,作為定義不夠落實。
最近二十年,中國書法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書法的定義曾作為重要的基本理論問題引起過熱烈的討論。有人認為書法特別講究形體造型,故稱之為“造型的藝術”;有人認為書法是以線條為主要表現特徵的,故稱之為“線條的藝術”;有人因為書法的表現不是具體的物象而稱之為“抽象的藝術”;也有人因為書法是表現人的感情的,表現人對自然的不同感受的,所以給書法下了“表現藝術”的定義……,各人從自己的觀察角度出發,採用不同的論證方法,因此所得出的結論自然也就眾說紛壇,莫衷一是,非常個性化了。
我覺得要給書法下一個比較全面而且切實的定義,不能偏重於書法的特徵研究,首先得考察書法的全部內涵。書法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方面是表現對象,即漢字。它猶如船、車、籃子和袋子,是一種載體,它的點畫和結體可以根據所承載內容的要求而自由變化。另一方面是表現內容,即書寫者的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它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每一點差異都可以通過點畫和結體的不同形態和組合方式來加以表現。漢字是載體,思想感情和審美趣味是貨物,如果要將載體和貨物聯繫起來,將貨物裝到載體中去,必須有一個中間環節,那就是搬運,搬運即書寫。清代書法家周星蓮說:“前人作字,謂之畫字……後人不曰畫字,而曰寫字。寫有二義:《說文》:‘寫,置物也。’《韻書》:‘寫,輸也。’置者,置物之形;輸者,輸我之心,兩義並不相悖,所以字為心畫。若僅能置物之形,而不能輸我之心,則畫字、寫字之義兩失矣。”書寫一方面是寫漢字(置物),另一方面要將情感意象寄寓到漢字的點畫、結體和章法之中(輸心),如果不能將兩者合二為一,那么“畫字、寫字之義兩失”,就談不上書法了,書寫也是書法的內涵之―。
漢字、情感意象和書寫包括了書法的全部內涵,明乎此,書法的定義也就清楚了:書法是通過漢字書寫來表現情感意象的藝術。

插圖本中國書法史 本書前言

《中國書法史》在嚴格意義上說是一本歷史著作。
歷史研究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歷史學家從來就沒有統一的認識,曾經最為流行的實證主義認為:歷史學的任務就是對事實的蒐集與編排,通過內證外證,弄清歷史事實發生的真相,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來編寫歷史。但這種觀點受到了各方面的質疑,有的史學家認為,人類的歷史不是單純的事件過程而是行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受隱含於其中的思想過程所支配,因此,歷史學家的任務是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去重演這些思想過程,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也有的史學家認為,歷史學家在著述過程中,無法擺脫他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排除主觀偏見的影響,歷史學家對史料的選擇與解釋無一不是在主觀意識或偏見的支配下所進行的,因此不存在純粹的客觀的歷史。還有的史學家進一步指出,歷史是由活著的人為了活著的人而去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它是由能思考的、痛苦的、有活動能力的人發現了探索過去的現實利益而產生出來的,重建過去不是目的本身,它受到現實利益的推動,具有一種現實意義,歷史在歷史學家的選擇之中,不再能夠完全重建和再現過去的真實存在,它與某種價值相關聯,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並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基於這種認識,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都是當代人的歷史。
上述各種觀點在史學界爭論很大,結果誰也不能說服誰,這說明它們都具有某種合理性,體現了歷史科學的某一側面。如果將它們綜合起來,可以為史學研究框定一個大致範圍。二十世紀初,美國學者梯利對哲學史研究提出了三大任務,後來,胡適先生把它介紹到中國,在所著《中國哲學史大綱》的導言中作了比較詳細的闡述,現在,我將他所列舉的哲學思想方面的例子改換成書法藝術方面的例子轉述如下。
書法史的三大任務是:明變、求因和評判。
一、明變。完整地描述書法藝術的發展演變過程,使讀者知道古今字型與書風沿革變遷的線索,這是書法史研究的首要任務。例如甲骨文、金文、篆書、分書、楷書等各種字型是怎樣因循損革,新舊隆替,不斷嬗變的。同樣一種篆書字型,在書寫風格上,秦代、漢代直至清代各不相同,也有一個追時代變遷、隨人情推移的發展過程。這些過程必須得到清晰而有條理的表述。
二、求因。研究書法史,不但要描繪字型和書體沿革變遷的過程,還要將這種沿革變遷放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去加以考察。例如,為什麼在明末,書法的幅式和風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變革?為什麼清末會出現碑學大播的局面?這裡面就包含有書法家的個人才性、所處環境和時代氛圍等原因,揭示出這些原因,書法史就不只是字型和書體的發展過程,而且還是人的行動和思想的過程。
三、評判。描述了字型、書體的演變過程,揭示了促使這種演變的原因之後,書法史研究所面臨的重要任務就是對歷史的評判,即把各種風格和學說在歷史上所產生的影響和效果表述出來,討論它們的價值和意義,為今天的繼承和創新提供參考和借鑑。
這三方面的任務在明變中強調對事實的蒐集與編排,在求因中強調對現象的解釋,在評價中強調研究的現實意義,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上述歷史研究所包含的方方面面的內容。這樣的著作讓讀者看了以後,既能明白歷史演變的過程,又能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演變,從知其然而進一步到知其所以然,最後還能知往鑒來,指導自己的創作實踐。因此,我覺得對書法史著作而言,三大任務缺一不可,它是檢驗一部書法史著作是否具有學術價值,是否具有當代水平的重要標準,只有圍繞這三大任務去編寫的書法史才算得上是一部真正的書法史著作。

插圖本中國書法史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書法的定義
第二節書法成為藝術的原因
第三節書法的起源
第四節書法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五節書法的內客
第六節書法的名稱演變
第七節書法是藝術中的藝術
第八節走向世界的書法藝術
第二章甲骨文
第一節甲骨文概說
第二節甲骨文字簡述
第三節甲骨文的書契者――貞人
第四節甲骨文書法的風格和特徵
第五節甲骨文書法的研究和創作狀況
第三章金文
第一節青銅器概說
第二節金文書法的風格和特徵
第三節商周時代的金文書法
第四節漢以後的金文書法
第五節鳥蟲書
第四章篆書
第一節篆書的風格和特徵
第二節篆書的演變
第五章草體
第一節先秦草
第二節統一前的秦國草體
第三節統一後的秦代草體
第四節漢代的草體
第六章分書
第一節分書的產生
第二節分書的繁榮
第三節分書的衰變
第七章楷書
第一節魏晉南北朝的發展
第二節隋唐的繁榮
第三節唐以後的衰變
第八章帖學
第一節魏晉時期的清朗俊
第二節隋唐五代的正反合發展
第三節宋代的革新
第四節元和明初的復古
第五節明中後期的綜合
第六節明末清初的轉折
第九章碑學
第一節清前期的徘徊、狂狷與探索
第二節碑學的覺醒
第三節碑學的發展
第四節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揖》
第五節碑學的成熟
第十章碑帖結合
第一節沈曾植書法的傳統淵源
第二節沈曹植的書法觀點
第三節沈曹植書法的特徵
第四節沈曾植書法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