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童謠》

《戰爭童謠》於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1994出品 ,講述抗日故事。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戰爭童謠》 《戰爭童謠》
《戰爭童謠》 作者:鍾晶晶《戰爭童謠》 作者:鍾晶晶

抗日戰爭時期的華北某地。日本鐵蹄蹂躪著中國的土地,沒有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小村莊以往祥和、歡樂的生活被打亂。山外傳來了炮聲,孩子們好奇地傾聽著。從北平來的孤兒小草卻對這炮聲充滿了仇恨。小草的父母被日本人殺害,她領著弟弟星兒投奔這個山村的富貴老頭。小草總想報仇,可山路太遠。她偷偷跟在去山外看打炮的長壽和二貨後面,被長壽發現,沒有去成。二貨心直口快,她告訴小草,山後有八路軍造槍的地方。小草心裡就想有支槍,好給爹娘報仇。富貴怕小草跑,用繩子把小草和星兒捆起來,但小草還是四處打聽出山的路和八路軍做槍的地方。沒有人告訴她。鄰村來了日本鬼子,村民逃到了山村,人被殺了許多。二貨的姨說爹娘全遭了難。戰爭一步步逼近了小山村,富貴為小草和星兒解開了捆綁的繩子。日本鬼子進村了,人們驚恐地躲進山林里。富貴尋找小草和星兒時被日本兵抓住。日本鬼子又殺又燒,富貴遭到鞭打,村民想去救,手中沒有武器,被長壽攔住。富貴被鬼子殺害。新仇舊恨,像一團火在小草心中燃燒,她一定要親手殺死鬼子,為爹娘、為富貴報仇。她到山坡上找放哨的滿計叔,也想要支槍去殺鬼子報仇。滿計叔給她講道理,她知道了這是民族仇,不單是她一家的仇。為了小草,二貨上山找藏槍的地方,小草和長壽怕她嘴快,泄露機密,遇上危險,兩個人上山去截二貨。日本鬼子向八路軍做槍的地方去了,小草讓長壽趕回去報信,自己勇敢地迎向鬼子兵。為了保全山村,為了不讓敵人發現八路軍做槍的地方,小草引開了鬼子兵,走向速駒溝……小山村又開始重建家園,童謠、歡聲笑語在山村上空迴蕩……

演職員表

《戰爭童謠》(1994) 製作團隊

姓名 職責 姓名 職責
陳力 導演 谷白 編劇
程生生 攝影 陳顯忠、焦振起 美術(製作設計)
王酩 作曲 蘇曉瑞、劉士達 錄音師(收音)
馮四海 剪輯 張之路、張延續 責任編輯
張曉風 副導演 鄔偉 副攝影
滑國弟 燈光(照明) 程榮、袁林 化妝
賈香菊 服裝指導 高樹義、曹增群 道具
李世國、李乾順 置景 劉萬富 配音
中央樂團 伴奏 胡炳旭 指揮
韓玉伸、田學山 製片人 張冬明、王玉琦 製片主任

《戰爭童謠》(1994)主要演員表

姓名 姓名
周鳴晗 小草 陳思 長壽
張力維 二貨娘 張勤 富貴
鈕言 二貨 施維錚 里兒
馬連驥 滿記

影片評論

《戰爭童謠》 《戰爭童謠》

追求寓意性是新戰爭兒童片的又一個美學特色。“槍聲與童謠一起迴響”的影片《戰爭童謠》中有這樣一組頗具浪漫色彩的鏡頭:日軍剛撤走,劫後的山村滿目焦土,從山上下來的孩子們卻頭上插著花,吹著嗩吶,玩起了抬“花轎”的遊戲!

類型電影首先以作品的共性品格——意義、模式、套路、慣例等吸引相對固定的觀賞群體,但這並不妨礙藝術家在深入了解觀眾心理的基礎上,定位、豐富、發展自己的個性進而創作出有獨特性的作品。否則將有走上程式化道路的危險。一些軍事電影就曾經步入危險的邊緣。例如許多影片裡軍官兵都是為要不著任務鬧情緒,英雄多是在臨終前交黨費,敵人都因內部矛盾而終至失敗,影片敘事都是同一類戰鬥戰役過程,結尾多是勝利後的歡呼或主人公領受新任務等。對這些套路,那時尚有“重溫”歷史的一代觀眾百看不厭,而今天的觀眾對曾紅極一時的影片,也仍然可能拒斥。所以,軍事電影走向類型,既應確立廣義的類型電影觀,又應確立有個性的類型電影觀,類型要在個性中生存。

軍事電影還要注重在完善各種模式基礎上抓特點的出新。不錯,類型片的敘事能指是先於類型片而存在著的,因此,類型模式應有無限變動性。特別是在類型雜交趨勢中,某種類型形態如喜劇就可能成為其他類型片的表現元素。“風格統一”已不再是一個絕對的美學原則。但還是應注意完善模式。原則上,類型片是要提供固定的模式期待,如在某種套路中等待的緊張、驚險等,當欣賞慣性本身成為快感和心理期待時,也就容易穩定地吸引觀眾。但某種模式或套路是服從於某種欣賞群體和欣賞慣性的需要選用的,而選用的前提是生活的豐富性和群體的變化性。因此,在完善各種影片模式時還要注意尋找模式自身特點。

就戰爭歷史題材來看,這種包裝有兩種基本風貌。一種是原汁原味歷史氛圍的營造,又融入藝術的詩情詩性。畢竟大規模的戰爭硝煙已經消逝,我們不能沉醉於上一代親歷戰爭的人們與戰爭影片的天然親和。直面生活的變化,我們應當在戰爭歷史的藝術創造中更為藝術化地融入不變的歷史精神,努力讓上一代人曾經感動不已的軍事影片形象,能夠得到後代的讚賞。

作者簡介

鍾晶晶:小說家,畢業於西大歷史系,他的小說《昆陽血騎》《黃羊堡故事》、《戰爭童謠》等都相當精彩,曾獲1997-1998年度解放軍文藝獎等。頗得讀者和評論家好評。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60/2

民族:滿族

履歷:

1978~1982:西北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讀書;

1982~1989:中共陝西省委黨史辦《革命英烈》編輯部任記者、編輯;

1989~1991:陝西旅遊出版社任圖書編輯;

1991~2001: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圖書編輯;

2001~至今:自由創作。

著有《昆陽血騎》(長篇小說,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李陵》(長篇小說,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黃羊堡故事》(長篇小說,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5月出版);《戰爭童謠》(中短篇小說集,跨世紀文叢第七輯,長江文藝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戰爭童謠》(短篇三題),原載《解放軍文藝》97-2期,《小說月報》97-5期、《新華文摘》97-4期轉載,被收入中國作家協會主編《1997年中國短篇小說精選》,獲97-98年度“解放軍文藝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