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鄧小平》

2004年8月22日,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為緬懷一代世紀偉人的光輝業績與領袖風采,經作者本人同意出版了這套圖文版《我的父親鄧小平》。這套書對毛毛所著《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和鄧林所著《鄧小平——女兒心中的父親》適當壓縮了文字,增加了圖片。同時,對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鄧小平的主要經歷,也適當地以重大事件為線索,簡要地補充了部分文字,並配之以相應照片。

基本信息

(圖)《我的父親鄧小平》《我的父親鄧小平》

書本資料

我的父親鄧小平
作者:毛毛
ISBN:10位[7507301575] 13位[9787507301571]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2-1
定價:¥32.00 元

內容簡介

文化大革命”是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一場內亂,是一場浩劫。在長達十年的“文革”歲月中,鄧小平兩次被批判打倒,歷經磨難。本書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對鄧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歷程和他的家庭的悲歡離合作了生動的記述和理性的思考,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節,諸如,毛澤東對鄧小平的批判和保護,鄧小平同林彪、“四人幫”的堅決鬥爭,鄧小平對兒女的親情和關懷等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代偉人的思想、品格、氣節、胸懷、膽識,以及與普通人一樣的兒女情懷。本書裝幀考究,印製精美。全書39萬字,插有珍貴照片130多幅,多數為首次發表。

編輯推薦

鄧小平小女兒毛毛的這本新著,對鄧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歷程及其家庭的悲歡離合作了生動記述和理性思考,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節。書中插有130多幅珍貴的照片,有許多首次發表的生活照。

作者毛毛是鄧小平的女兒,她的這本新著,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對鄧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歷程、他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悲歡離合,作了生動的記述,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節。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代偉人鄧小平的思想、品格、氣節、胸懷和膽識。

凡經歷過“文革”的人,無不懷有刻骨銘心的記憶。鄧小平是“文革”十年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寫文革,不能不寫鄧小平。而“文革”十年又是鄧小平人生中跌宕起伏的重要一頁,寫鄧小平也不能不寫“文革”。毛毛寫下父親的“文革”經歷,既是對他不平凡人生的回顧,也是對那蹉跎歲月的回
顧。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讀毛毛的這部最新著作,對鄧小平和那個時代將會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

作者簡介

毛毛,現名鄧榕。1950年生於四川重慶。“文革”中在陝北插隊三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曾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三等秘書,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八年,任副主任。現任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多年從事研究工作,1993年出版《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

圖書目錄

序篇
一.退休的這一天
二.巴蜀避孕藥
三.故鄉行
四.這就是我們的老家
五.族宗尋跡
六.大頹大敗的民族悲史
七.大悲大壯的人民反抗
八.孫中山的奮鬥
九.我的爺爺
十.父親的少年時代
十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之由來
十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十三.有心萬里求學,不怕路遠山高
十四.從儉學到勤工之路
十五.為了生存求學而鬥爭
十六.在哈金森工廠
十七.旅歐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
十八.革命歷程的起點
十九.黨的錘鍊
二十.告別——法蘭西
二十一.在十月革命的故鄉
二十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風雲變幻
二十三.走出腥風血雨
二十四.二十四歲的中央秘書長
二十五.張錫瑗媽媽
二十六.戰鬥在龍潭虎穴之中
二十七.在廣西的政治舞台上
二十八.到廣西去
二十九舉行百色、龍州起義
三十.國事家事傷心事
三十一.紅八軍的興衰
三十二.紅七軍的勃興與右江紅色革命根據地
三十三.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的由來
三十四.紅七軍的遭遇
三十五.紅七軍光輝永存
三十六.三十年代初期的變遷
三十七.瑞金與中央蘇區
三十八.第一任會昌中心縣委書記
三十九.“鄧、毛、謝、古”事件
四十.紅星報的主編
四十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四十二.長征序曲與遵義會議
四十三.紅軍不怕遠征難
四十四.在大西北的黃土高原上
……
本書最後的話
鳴謝
人名索引

評價

1984年,鄧小平說過,他“一生中最痛苦的當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 在長達十年的“文革”歲月中,鄧小平兩次被批判打倒,歷經磨難。鄧小平的小女兒毛毛的這本新著,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對鄧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歷程和他的家庭的悲歡離合作了生動的記述和理性的思考,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情節,諸如,毛澤東對鄧小平的批判和保護,鄧小平同林彪、“四人幫”的堅決鬥爭,鄧小平對兒女的親情和關懷等等。從中我們可以看

節選

從此以後,無論颳風下雨,無論天熱天寒,除生病有事外,每天清晨都可以準時地看到,父母親二人在前,黃幹事在後,通過這條田間小道,到工廠上班。在江西的三年時間內,和工人的接觸,勞動本身,成了父母不可缺少的極其重要的生活內容。

父母親每日上午去工廠勞動,中午回家吃飯,午休以後下午在家幹些家務活兒。他們除了去工廠和勞動外,不能外出,因此奶奶和媽媽張羅著,讓黃幹事和戰士小賀幫助買了一些鍋碗瓢盆之類的生活必需品,以便開爐起火。院子後面原有一個木板子搭的倉房,正好放買來的木柴和煤。父親找了一個木墩子,用斧頭把木頭劈成小木條木塊。在找來一個硬地,用錘子把大煤塊兒砸碎。

……洗衣服也有分工。媽媽洗平時穿的衣服。洗大的床單、被裡的時候,父親就幫著用清水漂洗,兩人再一起擰,一起晾曬。忙忙碌碌,不知不覺,下午的時光就過去了。太陽的餘輝斜斜地投向院內,小鳥兒拍打著翅膀在樹上徘徊。……

俄文首發

俄羅斯總統普京28日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了前來莫斯科出席《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俄文版首發式的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副主席鄧榕,並對她此次訪問俄羅斯表示歡迎。

普京說,他非常了解鄧小平,鄧小平在俄羅斯受到廣泛尊重,鄧小平思想不僅在中國國內政策中,而且在中國的對外政策中得到體現。俄中發展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正是鄧小平思想的體現。普京還表示,中俄應重視兩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要讓它們更好地服務於兩國的未來。

泰文首發

《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一書泰文版首發式18日在此間隆重舉行。

泰國副總理差瓦立為首發式剪彩並發表講話。他回顧了自己與鄧小平多次親切會見的情形,高度讚揚了鄧小平為泰中建交和不斷推動泰中友好關係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他稱讚鄧小平是“具有遠見卓識和國際聲望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高度評價他領導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推動本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發展進程所做的努力。

本書作者、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鄧榕在講話中說,這本書講述了鄧小平一生最艱難的歲月,講述了他憑藉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憑藉政治家的經驗和膽略戰勝困難,並頑強不屈追求真理的真實故事。作為歷史的親歷者,她撰寫此書就是為了讓人們重溫歷史、珍惜今日的幸福和穩定。

鄧榕還回顧了鄧小平領導和主持中泰建交的歷史,並表示自己作為中國國際友聯會副會長,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中泰友好關係的發展。她還向差瓦立贈送了本書泰文版精裝本。

中國駐泰國大使晏廷愛在講話中強調,本書對於泰國人民了解鄧小平、研究鄧小平和認識今天的中國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本書泰文版的發行,將有助於增進泰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和友誼,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中泰全方位友好合作關係。

讀後感

十年文革,其影響之深、涉及之廣、破壞之大,廣為人知。但其中的艱辛與沉痛,卻並非我們這些生於平穩年代的學生所能體會的。作為文革時期的一位重要人物——鄧小平,他那跌宕起伏的人生、光輝顯著的業績、卓越深遠的才略、坦蕩開闊的胸襟,都是值得我們借鑑與稱頌的。

閱讀了《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後,受益非淺。書中講述了鄧小平在文革十年中的經歷,在中南海被軟禁三年,大兒子被逼得跳樓,高位截癱終身殘疾,他作為一個70歲的老人天天還要為兒子翻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文革時在江西剩飯也得吃,說來他對毛澤東也是有刻骨仇恨的,但他寫信給毛澤東表示對毛的衷情擁護並希望能有機會出來工作報效他,還保證永不翻案。當毛澤東放虎歸山之後他又系統的否定文化大革命,這為毛澤東所不容又一次被打倒。這些人所共知的事,正顯出了鄧小平的偉人風範。

前賢以正身為攬權之本。世事難盡如人意,人生在世,挫折在所難免。守正道,挫折成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就大事前不可少的練習。

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記載了鄧小平的三起三落。而鄧小平之所以能三次復出,這和他的嚴於律己、為人厚道、辦事公正、顧全大局是分不開的。一個領導人以正立身,就永遠立於人民民眾這個大地母親身上,得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就會倒而復起,雖敗猶榮。十年“文革”早已結束了。這場20世紀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政治大災難,早已化為一個遙遠的記憶,沉澱在了人們的回憶里。不過,雖然“文革”結束已有20多年,但是,每一個曾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歲月漸漸流逝,光陰一去不復返,但那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情感的烙印,卻永遠不會消失。十年“文革”,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極其非凡的一頁,也是足以讓千秋萬世去研究去回味的一個年代。十年“文革”,是發展到極端的錯誤的爆發性的大宣洩,是一個跌宕起伏而又極其複雜的歷史過程,也是一個不可更改的歷史的客觀發展階段。“文革”所留下來的,不只是沉痛和創傷,更有可以思考可以以茲為戒為鑑的重要歷史教訓。雖然在“文革”10年中,國家之損失、黨之損失、人民之損失巨大而慘痛,但是,它的謬誤給人們留下的教訓和警示,卻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認為,假如沒有“文革”這個慘痛的教訓,那么,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非凡是我們的黨,可能還不會輕易地從迷霧中走出,可能還不會痛下改革的決心,可能還要在另一種形式的探索中走更加漫長的道路。

人們都說,“文革”結束後,鄧小平開創了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進程。而鄧小平之所以開創這一全新的歷程,與國家、人民和黨在“文革”中所取得的教訓密切相關,與他個人在“文革”中的經歷和思考密切相關。正是在“文革”中,鄧小平和廣大幹部民眾,真切地看到了真理與謬誤的鮮明對照,真切地看到了以前所沒有看清楚的許多問題,開始熟悉到必須解除禁錮、徹底解放思想,開始思考如何去開創一條全新的社會主義道路。在“文革”中,鄧小平在思考,每一個中國的有識之士都在思考。正是有了這樣痛切的經歷,正是有了這樣深刻的思考,中國和中國人民才能夠走上全新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人們習慣於把在江西時那條由鄧小平在紅沙石地上踏出的小路,稱為“鄧小平小道”,並作為鄧小平進行思考的象徵。其實,鄧小平對歷史、對現實和對未來的思考,貫穿著他的整個一生。這種思考,畢其七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始終不輟。在“文革”以前和以後的實踐中,非凡是在“文革”的實踐中,鄧小平的確可以說思考得很多很多。通過這些實踐和思考,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在他再次復出後,他和他的戰友們,帶領全體中國人民,進行了新的探索。這個探索,不是輕鬆輕易的,但卻是成功的。

一個人活在世上,應該怎樣做人,非凡是為政者,亦即擔任一定職務的人,應該怎樣修身養性,怎樣富國安民,是千百年來史學家們從無數成功者、失敗者的人生軌跡中探賾索隱的熱門話題。而鄧小平的一生,非凡是在文革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剛正不阿、不畏艱難、堅持到底的精神,不正是一位被人民所認可的優秀執政者所應當具有的嗎?一個執政者被人民認可,是需要證實自己的,而有時候,這種證實的代價就是犧牲。鄧小平在80年代初會見外賓時曾說,“文革”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候,也許,他最深重的痛苦,就在於身處自己打下的天下,卻難以做到家庭與主義、慈父與政治家兩全吧。轉眼間,鄧小平離開我們已有七年多了,但這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那豁達而自信的笑臉,始終印刻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中。鄧小平無疑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但他更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是一位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優秀領導人,假如沒有他,或許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快捷。

(來源:失望也是一種幸福的空間 http://hi.baidu.com/3%BC%C55/blog/item/81aacb6096146ed88cb10d3b.html)

2004年版本

(圖)《我的父親鄧小平》《我的父親鄧小平》

2004年8月22日,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紀念日,謹以此書緬懷偉人!

這套書對毛毛所著《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我的父親鄧小平——“文革”歲月》和鄧林所著《鄧小平——女兒心中的父親》適當壓縮了文字,增加了圖片。同時,對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鄧小平的主要經歷,也適當地以重大事件為線索,簡要地補充了部分文字,並配之以相應圖片。
鄧小平 第一部分
·8、從儉學到勤工之路(1) ·8、從儉學到勤工之路(2) ·9、在哈金森工廠(1) ·9、在哈金森工廠(2)
·10、革命歷程的起點(1) ·10、革命歷程的起點(2) ·11、黨的錘鍊(1) ·11、黨的錘鍊(2)
·12、告別法蘭西 ·13、在十月革命的故鄉(1) ·13、在十月革命的故鄉(2)
鄧小平 第二部分
·17、在廣西的政治舞台上(1) ·17、在廣西的政治舞台上(2) ·17、在廣西的政治舞台上(3) ·18、舉行百色、龍州起義(1)
·18、舉行百色、龍州起義(2) ·19、國事家事傷心事(1) ·19、國事家事傷心事(2) ·20、紅七軍、紅八軍的興衰(1)
·20、紅七軍、紅八軍的興衰(2) ·20、紅七軍、紅八軍的興衰(3) ·20、紅七軍、紅八軍的興衰(4) ·20、紅七軍、紅八軍的興衰(5)
鄧小平 第三部分
·38、全面內戰的爆發(1) ·38、全面內戰的爆發(2) ·38、全面內戰的爆發(3) ·39、突破黃河防線(1)
·39、突破黃河防線(2) ·40千里躍進大別山(1) ·40千里躍進大別山(2) ·40千里躍進大別山(3)
·41逐鹿中原(1) ·41逐鹿中原(2) ·41逐鹿中原(3) ·41逐鹿中原(4)
·42大決戰(1) ·42大決戰(2) ·42大決戰(3) ·42大決戰(4)
·43打過長江去(1) ·43打過長江去(2) ·43打過長江去(3)
鄧小平 第四部分
·16初到江西(1) ·16初到江西(2) ·17勞動生活(1) ·17勞動生活(2)
·18回家了(1) ·18回家了(2) ·19不變中的變數(1) ·19不變中的變數(2)
·20不安定的“平靜日子”(1) ·20不安定的“平靜日子”(2)
鄧小平 第五部分
·21朴方的遭遇(1) ·21朴方的遭遇(2) ·21朴方的遭遇(3) ·22峰迴路轉(1)
·22峰迴路轉(2) ·23解除禁錮上井岡(1) ·23解除禁錮上井岡(2) ·24故地重遊(1)
·24故地重遊(2)
鄧小平 第六部分
·25再見了,步校(1) ·25再見了,步校(2) ·26復出工作(1) ·26復出工作(2)
·27進入軍委、政治局(1) ·27進入軍委、政治局(2) ·28出席聯大特別會議的風波(1) ·28出席聯大特別會議的風波(2)
·29意味深長的四屆人大(1) ·29意味深長的四屆人大(2) ·29意味深長的四屆人大(3) ·29意味深長的四屆人大(4)
鄧小平 第七部分
·42光輝的復出(1) ·42光輝的復出(2) ·43改革開放總設計師(1) ·43改革開放總設計師(2)
·43改革開放總設計師(3) ·43改革開放總設計師(4) ·44中央顧問委員會(1) ·44中央顧問委員會(2)
·45百萬大裁軍 ·46享譽國際外交舞台(1) ·46享譽國際外交舞台(2) ·46享譽國際外交舞台(3)
·46享譽國際外交舞台(4) ·47“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 ·47“一個國家,兩種制度”(2) ·47“一個國家,兩種制度”(3)
·48退休的這一天(1) ·48退休的這一天(2)

2004版節選

(圖)《我的父親鄧小平》《我的父親鄧小平》

1981年6月,父親任中央軍委主席後,提出必須把人民解放軍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同年9月,他在華北某地觀看北京部隊和空軍部隊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檢閱陸海空軍部隊。

父親在天安門城樓上講話。

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建國35周年的慶典活動。規模盛大的閱兵式,令世界矚目。因為這是新中國自1959年國慶節以來的25年間,第一次公開展示自己的武裝力量。

上午10時,閱兵式開始了。這時,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乘一輛黑色紅旗牌敞篷車經過金水橋頭緩緩駛向東長安街,駛過一列列威武的方隊。他頻頻揮動右手,向嚴整的受閱部隊致意。

1981年6月,父親被選舉為中央軍委主席。

10時18分,父親檢閱完畢回到天安門城樓,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10時33分,分列式開始。一個個整齊的受閱方隊、一隊隊新式武器,公開展示於天下,顯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前強大的陣容。

看到這規模宏大、場面壯觀的盛大閱兵式,這令舉國振奮、世界震驚的盛大閱兵式,父親笑了。這笑容中有欣喜,也有沉思。也許,日後那個舉世震驚的戰略決策此時已在他的心中醞釀成熟了。

一個多月後,中央軍委在京西賓館召開座談會,包括海軍、空軍、二炮和11個大軍區的最高軍政首長出席了這次座談會。

11月1日,父親在會上發表了將近90分鐘的講話。在這個講話中,他提出了那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決策。

“從哪裡講起呢?”父親微笑著望著高級將領們,“從這次國慶閱兵講起吧。我不是講這次閱兵如何,這次閱兵是不錯,國際國內反映都很好。最近有位國際友人講,非常好。”“我說有個缺陷,就是八十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個缺陷……”

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

在觸及了軍隊高層老化的問題之後,父親根據近年來對國際形勢和戰爭與和平問題的新認識,作出了世界大戰十幾年內打不起來的論斷,從根本上改變了若干年來我軍“立足於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指導思想。接著,他從軍隊幹部的年輕化和體制改革,講到了軍隊的進一步消腫,講了要裁軍百萬的重要意義。當然,父親也知道此舉的難度,但他還是當仁不讓地勇挑重擔: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哪!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交給新的軍委主席。

半年過去了,1985年6月4日,父親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正式宣布:人民解放軍裁減員額100萬!

父親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裁減員額100萬。

他說:“我們下這樣大的決心,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減少一百萬,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它表明,擁有十億人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願意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他說:“減少一百萬,實際上並沒有削弱軍隊的戰鬥力,而是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即使國際形勢惡化,這個裁減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

他進而指出:“過去我們講過,這么臃腫的機構如果不消腫,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這次軍委會議開得好,大家想到一塊兒了。這說明我們軍隊的同志是從全局著眼,從國際大局和國內大局著眼看問題的。

接著,他講到了國際形勢、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對外政策。他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美蘇兩個大國的全球戰略和第三世界人民力量的增長。他說,全世界維護和平的力量進一步發展,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父親說:“大家很關心軍隊建設,關心軍隊裝備的現代化,這個問題也涉及大局。四個現代化,其中就有一個國防現代化。如果不國防現代化,那不豈是只有三個現代化了?但是,四化總得有先有後。軍隊裝備真正現代化,只有國民經濟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才有可能,所以,我們要忍耐幾年。”“我們的經濟力量強了,就可以拿出比較多的錢來更新裝備。可以從外國買,更要立足於自己搞科學研究,自己設計出好的飛機、好的海軍裝備和陸軍裝備。先把經濟搞上去,一切都好辦。現在就是要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就這么一個大局,一切都要服從這個大局。”

1985年6月10日,全世界的電波都在傳遞著新華社的一條訊息:“中國政府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這是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6月4日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宣布的。”

於是,1985年便成為中國的裁軍年。當1986年國際和平年到來的時候,中國已經從總體上完成了裁軍百萬的戰略性行動。到1987年,這一世界上少有的百萬大裁軍順利完成。

百萬大裁軍這一重大決策,不僅有利於促進我國的四化建設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而且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以實際行動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對和平的誠意,受到了世界輿論的普遍讚揚。巴西前總統薩爾內說:我認為鄧小平是一位時代的偉人,是為了世界和平奮鬥的重要人物之一。人類希望世界和平穩定,中國正是一個為之奮鬥的國家。無論從中國的立場還是世界的立場出發,鄧小平為世界和平與安全做出了貢獻。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為著解決台灣、香港、澳門的問題,以實現祖國統一,父親富有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從1984年開始,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先後得到解決。台灣問題也可以用這個辦法解決。對國際上解決類似問題,這也是一個出路。“一國兩制”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影響。這是他運用實事求是思想解決複雜的實際問題的成功範例。

1979年3月,父親在北京會見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他明確指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我們會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不管如何解決香港問題,都不會影響投資者的利益。

香港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三個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強迫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人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個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由於上述三個條約都是侵略戰爭的產物,因而在國際法上是無效的,所以中國人民從來都不承認這些不平等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1981年4月,父親在北京會見英國外交大臣卡林頓勳爵。在談到解決香港問題時,他請英方側重研究一下中國關於大陸與台灣統一問題的立場,如保持現行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等。

隨著1997年的日益臨近,英國政府不斷派其代表試探中國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

1979年3月下旬,香港總督麥理浩訪華,向中國政府提出1997年到期的批地契約問題。3月29日父親會見他時,談到了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他說,我們歷來認為,香港的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將來談判解決香港問題時,前提是香港系中國的一部分。但我們將把香港作為一個特殊地區來處理,在相當長的期限內,香港還可以搞資本主義。而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請所有的外國投資者放心,怎么變都不會影響外國投資者的利益。

1981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卡林頓訪華。

1982年1月,英國掌璽大臣艾堅斯訪華。

1982年4月,父親在北京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前排左五)一行,提出中國在“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構想下,解決香港問題的構想。

1982年4月,英國前首相希思訪問中國,希思回顧了1974年5月訪問中國時毛澤東會見的情景,對父親說:“那次你也在座,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說,反正要到1997年,那還早,還是讓年輕人去管吧。現在離1997年只有15年的時間,你是如何考慮在這個期間處理這個問題。”父親說,香港的主權是中國的。還有新界,包括整個香港,過去是不平等條約,實際上是廢除的問題。“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如中國到時不把香港的主權收回來,我們這些人誰也交不了帳。”至於說到投資問題,中國要維護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響外國人在那裡投資,在這個前提下由香港人管理香港。父親還表示:“如果可能,我們願意同貴國政府正式接觸,通過談判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是“考慮解決香港問題的時候了。”

摸清了中國政府的意圖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於1982年9月22日來華訪問。就在幾個月之前,英國剛剛取得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的勝利。這場勝利,使這位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首相產生了“有關香港的三個條約有效”的幻想。

9月23日,柴契爾夫人與中國方面開始討論香港問題,會談一開始,她便擺出強硬的態度,堅持三個條約仍然有效,繼而提出,如果同意英國1997年後繼續管治香港,英國可以考慮中國的主權要求。

看來,到了非徹底攤牌不可的時候了。

9月24日上午,父親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柴契爾夫人。會談甫一開始,柴契爾夫人仍舊擺出一副先聲奪人的架勢,對父親說,必須遵守有關香港問題的三個條約。條約雖然寫在紙上,但任何手段都不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實。

父親聽到這句話,表情非常嚴肅地對柴契爾夫人說: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明確界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九龍。他表示,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中國和英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和辦法。

和全中國人民一樣,父親對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不平等條約倍感恥辱。他堅決地說,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後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父親的這番話,表達了中國領導人恢復行使對香港主權的強烈決心。柴契爾夫人聽後,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接著,柴契爾夫人提出談判的題目就是一個歸屬問題。父親馬上反駁道:是三個問題:第一個是主權問題,總要雙方就香港歸還中國達成協定;第二個是1997年我們恢復行使主權之後怎么樣管理香港,也不是在香港實行什麼樣的制度的問題;第三個是15年過渡期間的安排問題,也就是怎樣為恢復行使主權創造條件。

原本打算用談主權問題來迫使中國最終同意以主權換治權的柴契爾夫人,此時在父親面前,她不得不承認失敗,表示同意他提出的三個問題。

最後,父親建議雙方達成這樣一個協定,即雙方同意通過外交途徑開始進行香港問題的磋商。柴契爾夫人表示意。

父親會見柴契爾夫人。

這次會談後,根據雙方達成的協定,中英兩國開始通過外交途徑就解決香港問題進行商談。關於駐軍問題,是中英談判中爭論最大的問題。父親說得更是斬釘截鐵:中國有權在香港駐軍,中國一定要在香港駐軍。據當時參加中英談判的原國務委員、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姬鵬飛回憶說:“駐軍問題吵了好久,駐軍問題是駐不駐啊?他們說你們不駐好了,我們說一定要駐軍,不是在報紙上人家公開了嗎,說是不駐軍,有些人不是不主張駐軍嗎?所以小平同志就拍了桌子,召集香港代表來談談。香港不駐軍,我們怎么體現收回香港?香港要象徵性地駐軍。香港收回來了,駐軍是我們主權的表現,不駐軍就是表明我們沒有收回。”

這裡說的父親“拍了桌子”是發生在1984年5月份的事。5月2日,香港《明報》刊出一篇報導,點名道姓說中央某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中國將不在香港駐軍。5月25日,父親會見了港澳地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他特意把香港記者都留了下來,發表了一篇言辭激烈的講話:我要在這裡闢謠,關於“將來不在香港駐軍”的講話,是胡說八道!這不是中央的意見。既然香港是中國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英國外相也說,希望不要駐軍,但承認我們恢復行使主權後,有權駐軍。連這權力都沒有,還算什麼中國領土。

《中英聯合聲明》簽字儀式

從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雙方經過前後22輪談判,終於達成協定,中英雙方同意用《聯合聲明》的形式,採用如下表達方式,即中國政府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英國政府聲明:“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9月26日草簽了中英《聯合聲明》和三個附屬檔案,至此,為時兩年的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談判圓滿結束。

柴契爾夫人於1984年12月18日再度來到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定於19日舉行的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的簽字儀式。

12月19日,父親再次會見柴契爾夫人。他笑容滿面地與柴契爾夫人握手,並高興地說:“我們兩國領導人就香港問題達成協定,為各自的國家和人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香港問題已經有近一個半世紀的歷史。這個問題不解決,在我們兩國和兩國人民之間總存在著陰影。現在這個陰影消除了,我們兩國之間的合作和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前景光明。”

《中英聯合聲明》文本

柴契爾夫人對父親的這一評價表示完全贊同。她說,回顧我兩年多以前初次在這裡同您見面以來,我們已經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雙方的了解也加深了。

柴契爾夫人還特別說到:從歷史的觀點看,一國兩制是最富天才的創造,這個構想看起來是個簡單的想法,但卻是充滿想像力的構想,是解決香港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達成協定的關鍵。

父親接著說:如果一國兩制的構想是一個對國際上有意義的想法的話,那要歸功於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說就是實事求是。這個構想是在中國的實際情況下提出來的。

他又講到,採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說,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使三方面都接受。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一國兩制,允許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保留自由港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辦法。

《中葡聯合聲明》簽字儀式後,父親與葡萄牙總理席瓦爾親切交談。

他還向柴契爾夫人講述了1997年後保持香港現行的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的道理,並請柴契爾夫人告訴國際上和香港的人士,一國兩制除了資本主義,還有社會主義,就是中國的主體、10億人口的地區堅定不移地實行社會主義。主體是很大的主體,社會主義是在10億人口地區的社會主義,這是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不行。在這個前提下,可以容許在自己身邊,在小地區和小範圍內實行資本主義。

當天下午5時30分,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隆重舉行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的正式簽字儀式。父親出席了簽字儀式。

1985年5月27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互換批准書,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為了確保1997年之後香港的繁榮穩定,在全國人大審議批准中英聯合聲明的同時,起草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工作也同時展開。在基本法起草的過程中,父親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多次會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對基本法的原則和意義作了精闢的解釋。他說:“我們的一國兩制能不能成功,要體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裡面。這個基本法還要為澳門、台灣作出一個範例。所以,這個基本法很重要。”要非常認真地從實際出發來制定。基本法出台後,他說,寫出了一部具有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的法律。說它具有歷史意義,不只對過去、現在,而且包括將來;說國際意義,不只對第三世界,而且對全人類都具有長遠意義。“這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傑作。”

香港問題解決了,澳門問題也必須在本世紀內解決,這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人的神聖使命。

經過四輪會談,中葡雙方達成一致意見。1987年4月13日,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正式簽署儀式。聲明宣布:澳門地區是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權。

《中葡聯合聲明》文本

父親高興地對前來參加簽字儀式的葡萄芽總理席爾瓦說:“中國在不長的時間內解決了香港問題、澳門問題,為處理國際上有爭議的問題樹立了一個範例。”“澳門問題的解決,開闢了兩國間的新關係。結束過去,走向未來。”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澳門升起。遺憾的是,曾經表示要到香港去看一看的父親,卻沒有等到這一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