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堂相會》

《庵堂相會》

《庵堂相會》講述了清代末年上海城外的農家女孩金秀英,雖得知未婚夫陳宰庭家寒貧困,卻任對其不離不棄,在婢女紅雲的幫助下,趁父母上墳之隙於庵堂與陳相會,並約定端陽節時再相見,以便贈銀趕考。豈料庵會之事被傳,端陽相逢之事又被金父撞見,遂金父誣陳為賊逼其寫退婚書,危情時刻秀英趕到,撕毀退婚字據以死抗父。金母不忍女兒受苦,暗暗放女出逃,當金父追至陳家之時,宰庭、秀英已在長工們的幫助下拜堂成親,結成金玉良緣。

基本信息

簡介

電影名:庵堂相會

外文名稱:MeetingintheBuddhistConvent

導 演:俞仲英

劇 種:滬劇

編 劇:吳白甸木水俞介君謝鳴

主 演:沈佩華何楓

上 映:1956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影片類型:舞台藝術

製作公司:上海電影製片廠[中國]

庵堂相會》 (1956)

故事梗概

金秀英自幼許配陳阿興,倆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誰料九年後,秀英的父親金學文發了橫財,起了嫌貧愛富之心,竟想賴掉陳家婚事。但阿興堅決不肯退婚,秀英整日在家哭鬧。金學文雖想賴婚,總也不成。清明節,秀英打聽到阿興自從家遭不幸後,正棲身百草庵中。秀英假裝燒香,瞞著父母去會夫君。途中要經過一座年久失修、搖晃難行的小橋。巧遇一位書生,秀英連忙懇求他帶她過橋。開始那書生有些迂闊,推口“男女授受不親”不肯答應。書生經不住秀英幾番請求,又見秀英趕路心急,方答應扶她過橋。書生原來就是陳阿興。九年分別,已不似舊日面目,所以雖是對面相見,卻如同陌生人。秀英過橋後,向書生問路,阿興正好回百草庵,便答應同行。路上,秀英、阿興都好似看出對方是誰,但因害羞,都沒有開口相認。秀英來到百草庵,才知庵內並無別的人家,心中料定五分。阿興見秀英雖是藉口燒香,並未帶香燭,更加看出破綻。還是秀英藉口感謝他沿途幫助,請他留下名姓。待兩人道出姓名,真是悲喜交集,分別九年的未婚夫妻終於相會。他們想到金學文決不肯善罷甘休。倒是秀英想出一條妙計:等到五月端陽,父母去看龍船,阿興就打發花轎到她家,放了爆竹,先把秀英迎娶過門。縱然金學文得知此事,那時已經拜過堂,結過婚,再想賴婚也不成了。等兩人談好,已是紅日西沉,彩霞滿天。阿興又送秀英過了小橋,等待端陽

部分唱詞

《庵堂相會》“問叔叔”

金:問叔叔,出身家住何方地?

陳:也不遠來也不近,是本鄉本土本地人

金:叔叔啊,尊姓大號要請教,

陳:耳朵邊旁本姓陳,奶名兩字叫阿興從小進過學堂門,故而先生提名叫陳宰定。

金:問叔叔,府上昆仲有幾位?

陳:上無兄,下無弟,象古廟旗桿獨一根。

金:叔叔啊,(小姐!)今年貴庚有多少?

陳:話格年大勿算大,叫話格年輕也勿輕,虛度光陰一十八春。

金:再請問叔叔啊你可曾配配親事?

陳:問長問短多多有,哪有初次相逢來問婚姻?

金:恩……

陳:不提配親倒還罷,提起了配親我氣傷心。

我九年之前早攀親,配子親來討勿起,好象當年我是未配親。

陳:哎,小姐啊,我與你非親又非故,你何故要絕詞掘根?

金:配親配在何方地?在哪鄉村?

陳:配的是同州同縣同衙門,竹園墩相對那金家村。

金:岳丈的大號?

陳:叫金之學,因為伲岳父要賴我的婚,故而我叫伲岳丈叫他金猛門。

金:問叔叔,小姐芳名叫格啥?她有幾歲?

陳:小姐的奶名叫定金姐,先生提個名叫金秀英。大凡中個夫妻是大小配,叫我伲夫妻少少能,男也今年十八春,女也今年十八春。同年同月同時辰,勒啦紅燈落地子時生。

《庵堂相會》“想起當年兒女情”

金:清明節天放晴,草上水珠濕衣襟, 穿過桃花塢,走過杏花村,羊腸小道匆忙行。 勿覺來到小橋堍,想起當年兒女情, 九年前我與陳阿興,二小無猜情義深, 手攙手並肩行,來到這河邊放風箏。 我串起了五彩玲瓏八角鷂,他拉起了麻線向前奔。 我在橋東拍手笑,他在橋西喜盈盈, 一線牽住二人心,九年來難忘兒女情。 攀親時候陳家富,到如今石臼氽來木臼沉。 爹爹他上了白糧船,就忘記了當年吃糠餅。 千金難買我心中願,一定要會見表哥陳阿興, 見了他一面才稱我的心。 秀英起步把橋上,得秀英汗一身。 三根木頭二根滾,二頭捆起稻草繩, 風打水面千層浪,橋樁好比軟條墩; 如若不把小橋過,怎到庵堂尋陳阿興? 哎,咬緊牙關把橋上,心慌腿軟頭髮昏, 走上二步退三步,急得秀英少才情。 恨只恨小橋無情來阻擋,恨只恨不能插翅來飛騰, 恨只恨水面無有擺渡船,恨只恨二岸又過路人。 心裡越想越是急,只有在此等一等, 等一位嫂嫂嬸嬸攙橋行。

《庵堂相會》“攙橋”

《攙橋》《攙橋》

陳:春二三月草青青,百花開放鳥鳴,蝴蝶高飛成雙對,蜜蜂成群採花芯。今年逢上交春早,塘里蘆芽葉放青。豌豆花開九連燈,菜花落地象黃金,老卜花開白如銀,豆花開黑良心。蠶豆花開黑良心,好比我岳父金衙門。 我恨不得摘去他的頭來拔去他的根, 想一想對勿起種地人。 唉,我非望堍門回庵門, 只見橋堍站一位女家人,我越思過橋橋內過, 她當著小橋為何因? 請問這位小姐還是上橋而去還是下橋而來?

金:不知上橋怎樣?下橋怎舍?

陳:如若上橋請小姐過橋,如若下橋,請站在一旁,待學生過橋。

金:叔叔請!噢,叔叔慢走,小女有一事請求。

陳:有何事要求?

金:小女也想過橋去。

陳:艾,請啊!

金:正奈是木頭滾動橋不平,膽怯心寒難行走,煩勞你叔叔費點神。

陳:非要叫我攙橋行?

金:是啊。

陳:雙手搖搖難答應,今日清明是人頭興;來往都是踏青人,這船上也有燒香客,荒郊也有個指路人,講壞我學生倒還罷,說壞你小姐難做人!

金:叔叔你何必如此講,男女一樣都是人,如果正經不怕火,怕火原來不正經,只要坐得正來立得穩,就是那和尚尼姑隔板凳,也不要怕旁人講談論。

陳:並非學生不答應。

金:還不肯,哪能辦呢。

陳:實在是人家看見的難為情,你有心等再等等,等一個年老之人攙橋行。

金:啊呀,叔叔慢走,小女在此等好久,未見一位過橋人,還請叔叔行方便,我今生不忘你攙橋情。

陳:看她急得如此樣,一定是有啥要事情,既如此你有心在此等片刻,讓我橋邊等一等,你一手搭在我肩膀上,我們同快同來過橋行。

金:多謝叔叔來答應。

陳:啊。

金:啊呀。

金:我有驚有喜把手伸。叔叔,你在前面當心走。

陳:你在後面穩步跟。

金:啊呀,忙於叔叔太粗心,嚇得我小女汗一身。

陳:小姐休要將我怪,並非學生勿當心,只因木橋是小年紀老,爛脫木頭露出釘,勾住學生腳後跟,我疼痛難熬步難行。

金:噢,如此說小女錯怪儂。

陳:喔喲,當心。

金:噢。

陳:你下橋步步要留神。

金:喔,叔叔,我橋上不該將你怪,小女只想把理行。

陳:我心中恨的是小橋,小姐休要誤會深。小姐,我們再見吧?

金:再見。噢,叔叔慢走。

陳:啊?

金:請問叔叔你過得橋來,往哪道而去?

陳:噢,我往靈神廟而去啊。

金:喔,小女是往靜心庵燒香了願,不知靈神廟與靜修庵相隔多少路途?

陳:喔,靈神廟就是靜修庵,靜修庵就是靈神廟。

金:喔,原來如此。喔,叔叔,小女是離出閨門,煩勞叔叔帶路同行。

陳:哎。

金:啊?

陳:方才叫我攀橋過,分刻又要把路行,此去庵堂一段路,人家盤問啥相稱。

金:如若有人來盤問,就說你我兄妹二個人。

陳:妹穿綾羅兄穿布,三歲的弟弟勿相信。

金:不稱兄妹稱表親,就是八十歲公公也相信。

陳:哈哈,就此我與小姐同行。

金:多謝叔叔。

陳:小姐在前面走。

金:喔。

陳:我在後面跟,要是走在十字路口,你回頭一看,我右手一甩你望右邊轉彎,我左手一甩你望左邊轉彎。

金:要是你雙手勿動呢?

陳:你就一直向前。

金:噢,噢,對對。

金:既如此我小女起步前面走。

陳:待學生我是套下三步後面跟。

金:迪位叔叔真忠厚,我見他好像是面熟陌生人,見得那年春節有廟會,我同阿興一同行,也是我在前面走,也是他在後面跟,越看此幕越疑心,啊呀,真像當年的陳阿興,倒不是退下三步去問一問,啊,羞羞答答難為情。

陳:這一位小姐真奇怪,他為啥看我看不停,想起九年此地的舊事情,她好像我妻金秀英,倒不如走上三步去問一問,誒,陳阿興啊陳阿興,你何多多銀洋銀,何必一門心思攀此親。

金:喔,叔叔,我有一事要請問?

陳:喔,問啥?

金:喔,我問……

陳:向右轉。

金:喔,儂看啊?前面有一個黃泥墩,跪著一位年輕女佳人,白布衫白布裙,長白布拖在後背心。天啊天啊哭勿停,未知她口口聲聲哭何人?

陳:這一位姑娘今年十九歲。

金:啊,叔叔,為何哭得如此傷心?

陳:因為她父母與她早攀親,嫁一個丈夫從小就生小癆病,皮包骨頭堆腸筋。

金:喔。

陳:三日前逼她過門沖喜訊,進門就做未了亡人。

金:可憐她未做新人就做寡婦,斷送她一世好青春。

陳:世上有多少不平事,世上有多少可憐人。

金:叔叔你講的真對啊。

陳:請啊。

金:請啊。行一里來過一村。耳邊又聽吵鬧聲,(嗯)抬頭只見兩個人,迪位年輕姑娘勿肯走,為啥這老老拖仔她向前行,還是老小打孫女,他們還是父女起爭論?

陳:提起此事真真要笑煞人。

金:哎呀,叔叔,你還勿好笑?!

陳:這人名叫李黑心,他萬貫家產無子女,去年臘月新做親,討一個姑娘今年只有十六歲,他自己已有六十零。

金:啊呀。

陳:三妻四妾常爭吵,姑娘哭轉娘家門。爹娘貪財害兒女,送進火坑萬丈深。

金:世上有多少爹娘愛兒女,偏偏她爹爹娘不知女兒心。

陳:是啊,喔,小姐,轉彎吧!

金:喔,聽從叔叔忙轉彎,只見前面黑沉沉,還像白布難分辨,屋尖透出葫蘆頂,不知前面是何處?

陳:就是靜心庵堂門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