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食主義》

寫食主義 特色及評論

《寫食主義》大家談
《南方周末》每期必有的“寫食主義”深得我心。
―― Jerry(網路作家)
三年前看《南方周末》時先找鄢烈山先生的“縱橫談”;現在則是沈宏非先生的小題大做的“寫食主義”。
――李一栗(網路作家)
中國的寫食主義者中,當得起第一的非曹雪芹莫屬。當代寫食主義者,蘇州出了一個陸文夫,廣州出了一個沈宏非。
――秦巴子(作 家)
興高采烈地寫著“寫食主義”的老沈!
――黃愛東西(作 家)
一本極有趣的書。“箸下乾坤”被作者一支生花妙筆,寫得意趣橫出,汁水淋漓,也真給讀者好一頓“饞”!
――金 平(編輯家)
沈宏非以《南方周末》上的“寫食主義”出名,這次為我們開設的“吃吃喝喝”專欄,讓我們再一次享受他對“吃喝”那深入骨髓的領悟。
――《南方都市報・專欄》
虹影與沈宏非均出生於飢餓年代。虹影冷靜回憶過去寫長篇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沈宏非熱烈頌揚今日豐美的食物出版散文名作《寫食主義》――這是出生於飢餓年代的他,“寫給美食的情書”。
《寫食主義》喚起我們對食物的感恩,啟迪我們身心健康地走向二十一世紀。

寫食主義 內容簡介

如書中篇名所言,閱讀本書中的文章猶如“趕赴美味的約會”。作者以散文為容器,為讀者提供了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或清蒸,或紅燒,隨心所欲,自然天成;或小酌,或狂飲,妙在醉與不醉間;或特立獨行,或呼朋喚友,都是真性情的展現。作者用調侃而智慧的語言,信手拈來,把讀者帶到飲食文化的雲裡霧裡:鉤沉食海,展現食技,回味食趣,抨擊食弊,“飲食”二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自字詞間涸散、蒸騰。作者也正像一位求變的廚師,把散文做出了新花樣,讓讀者嘗到了蒸炒煎炸之外的另類味道。

寫食主義 本書目錄

趕赴美味的約會
蛋變
臭美
菜譜的讀圖時代
最不好吃的電視劇
論老字號的倒掉
湯湯水水
廚房長談
點人
吃吃地等
就這樣被你蒸熟
魚翅社會學
雞蛋炒雞
大塊吃肉
桑拿蝦
海外游蟹
吃魚的民族更興旺
親愛的大閘蟹
濃油赤醬
飛一般吃吃喝喝
堡之野訓
吃進肚子裡的江湖
握手言歡
綿羊大尾巴的幸福生活
玩鴨
鐵板燒的音量
鮭魚色的天空
愛狗吃狗
甜點
個別的肉
過年的幸福感受
神乎其技
美食家的生涯
食蛇者說
你是我心中永遠的辣
廣州驢年
絕對亂吃
待我一本本吃將來
雞蛋與少年
濃情白米飯
皮薄餡大
饅頭與包子的戰爭
廣州在吃
今晚有人請吃藥
吃飯時不肯吃飯
彈牙
把你吃了
樣板雞湯
甜蜜蜜
愛在餐桌的日子
牛奶X檔案
飲茶狀態
把夜吃掉
方便,但是煞有介事
早餐之夢
可抵十年塵夢
跋:寫給食物的情書

寫食主義 文章節選

《寫食主義》欣賞
吃饅頭的樂趣在於,一口咬將下去,滿嘴皆為飽滿和安全的感覺所充盈;而包子之樂,則在於破皮而入之際所產生的那種囊中探物之快感,外帶點探索精神。……作家陶傑先生說,男人的擇偶標準,不外“饅頭”和“包子”兩派:“饅頭派”娶妻求賢淑,不求才氣,如饅頭之樸實不華,已合糟糠之選;“包子派”娶妻要講一點精神溝通,女人胸有點墨,學養三分,如包子有餡,別具洞天,有金玉之美。
 ――《饅頭與包子的戰爭》

《時代》雜誌有這樣的評價:甘地和毛澤東發動的革命改變了亞洲的白天,日本人井上大輔發明的卡拉OK則改變了亞洲的夜晚。我個人認為,設若一個亞洲人在唱過卡拉OK之後感到有些飢餓,卻又急著回家或者懶得出門,那么,速食麵就有機會進一步改變卡拉OK結束後的那些更深的深夜。
 ――《方便,但是煞有介事》
不同階段的戀愛,在餐桌上各有境界。萌芽狀態,往往主動地頻設飯局,呼朋喚友。於燈紅酒綠、杯觴交錯之間,借點酒意,說些瘋話。只有自家的心裡明白,在座者皆無關人等,除了意中人一。置身於這種場面,無論有多么渴望與對方接近,當事者切忌毗鄰而坐,宜對面,正斜均可,把佯醉的目光,沾染了酒菜的氣味,越過紅燒,越過清蒸,越過千山萬水,於杯盤狼藉的上空盤鏇再三,不經意地尋找著著陸的地點。“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即飯局上的這種小情愫是也。
 ――《愛在餐桌的日子》
王軍霞跑得快,偏偏倒是吃了馬俊仁燉的甲魚,而不是兔子。滋補是一種很玄的東西,至於野生的是否就比馴養的滋補,並無充足的科學根據,主要以經驗相傳,有時只是文字遊戲,玄而又玄……在國產雪茄也聲稱能止咳化痰的情況下,超過五十萬年的人類馴養動物史,顯然還不足說服一個“滋補”的迷信者放棄對未經馴養動物的垂涎。在某種程度上,北京周口店人一天的飲食,比人民大會堂的國宴更能使他心馳神往:早點,是一隻真正的野山雞;到了中午,來了一頓劍齒虎大會餐;最氣人的是,夜宵時分,這些被寵壞的,甚至連狗都看不上,偏要把一頭狼弄來燒烤。
 ――《個別的肉》
進得廚房,別開燈,輕輕揭開冰櫃,就會見到有橙色的光溫馨地溢出,而在白天,這光是被忽視的。於是有了光,於是有了炒冷飯,有了熱麵湯。此時此刻,可以真真切切地聽到廚房裡一切細小的聲音,例如,蛋清是怎樣裹著蛋黃從蛋殼裡汩汩然湧出。最後,隨著微波爐那“叮”的一聲,“夜炊一幽事”的美學境界,已怦然而至。
 ――《把夜吃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