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面臨的最基本的關係。 隨著新石器農耕文明時代的到來,人與自然的衝突得到了緩解。 古羅馬人是天下的征服者,也是英雄主義的締造者。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西方美術簡史,與此前出版的同類著作不同的是,本書摒棄了單純從風格學的角度撰述美術史的習慣方法,而將藝術精神的昭示作為闡釋美術史的首要目的。作者通過自史前、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羅馬至西方現代各歷史時期重要美術現象、著名美術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評析,提示了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人的生命狀態亦即它們所體現的人與自然、人與人、靈與肉之間和諧與失衡的真實狀態和歷史嬗變,力圖引導讀者透過藝術風格學的遮蔽把握藝術的本質意義。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本書前言

美術是一門最古老的藝術,人類在沒能發明文字之前就創造了輝煌的美術,有實物可考的美術史已達數萬年之久。不可勝數的美術家、浩如煙海的美術作品組成了一部千變萬化、異彩紛呈的歷史畫卷。

人類為什麼要創造美術?美術又能給人類帶來什麼?對這些問題的探究,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產生越來越豐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美術作為人類獨有的生命意識的產物,它既記錄了人類的生命的狀況,又表達了人類的生命意志。通過可視的形象,美術史向後人完整地展示了人類曾經走過的生命歷程。人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又言"溫故而知新",披覽人類美術史,可以給"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這些人類總在追問的命題提供形象化的答案。

揭去藝術風格學的神秘面紗,透過紛繁奇詭的藝術形式,讓我們直逼藝術作品的主題及其內在含義,從這裡,我們或許可以找到那根走出藝術迷宮的阿莉阿德尼線。

我們知道,人活世間必然要面臨三重關係,這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靈與肉各自之間的相互和諧與對立,這三重關係構成了人類生命存在的全部內容,它們也是人類所有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總主題。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美術更是全面反映了這三重關係的存在狀態。事實上,一部人類美術史就是昭示這三重關係各自雙方和諧與失衡的歷史。

儘管人與自然、人與人、靈與肉這三對矛盾始終為全人類所共同面臨,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在不同的民族之間這三對矛盾孰重孰輕孰主孰次卻不盡相同。與此同時,各民族處理矛盾的方式更是各有不同。正是這些不同才形成了人類美術史的流變和各民族審美精神的差別。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面臨的最基本的關係。事實上,人類正是在不斷擺脫自身的動物性,並在與自然的長期較量中完成自身之進化的。更重要的是自然乃人類生命的源泉,人類生存的所有物質資料都來源於自然。人與自然的對立是原始社會舊石器漁獵文明時代之美術所表現的中心主題。阿爾塔米拉洞窟、拉斯科洞窟等史前壁畫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史前岩畫,便是這一矛盾關係的形象化再現。

隨著新石器農耕文明時代的到來,人與自然的衝突得到了緩解。正是在那時,中國人開始萌發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這一觀念在封建社會的先秦時期走向成熟,成為中國文化的精神核心。除了中國之外,同樣以農業文明著稱的古埃及也為人對自然的這一態度的轉變作出了榜樣。事實上,中國和埃及這兩個文明古國,在文字、人的思維方式和社會結構等方面原本存在著極大的相似性。古埃及美術也充分表現了人與包括動物在內的整個大自然的親和關係。

然而,同樣經歷過農耕文明時代的另一個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卻始終沒有建立起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古巴比倫的屬地就是兩河流域,亦即是古希臘人所說的美索不達米亞。四大文明古國都緣於河流的滋養。其他三國均只與一條河流有緣,只有美索不達米亞人得天獨厚地享受著大自然的加倍恩惠,卻仍然不知滿足。於是他們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來征服自然。通過狩獵主題,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美術突出地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對立關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征服自然及其規律的意願培養了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抽象和理性思維能力,他們因此創造了世界最早的拼音文字(寫在粘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以及最早的數字和天文學。與人和自然的對立現象同時存在的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為敵。美索不達米亞人尚武好戰,這個地區的各個民族和國家之間始終不停地在進行著征戰和掠奪。反映在美術上,就是戰爭成為與狩獵相併重的表現主題。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給了與之隔海相望的希臘人以巨大影響。實際上,同樣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又以捕魚和航海貿易為生的希臘人,原來就有著與美索不達米亞人十分相近的自然觀。比美索不達米亞人更進一步,希臘人從數學中看到了宇宙的本質。畢達哥拉斯學派建立了完整的理性主義思想體系。與此同時,希臘神話中"神人同形同性論"亦即所謂"人格神"的誕生,標誌著"人本主義"的最終成熟。人是宇宙的主宰之"自我中心"觀念,亦在此時產生。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是希臘(後來成為整個西方)文化藝術的內在動力。而在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的背後是"天人兩分"的二元論世界觀。人本主義使希臘人將人體作為美術的中心題材,而理性主義又給希臘美術中的人體帶來符合數理法則的和諧之美。

羅馬人不僅創造了古代最顯赫的物質文明,而且締造了幅員遼闊、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奴隸制大帝國。膨脹的物慾使羅馬帝王對外窮兵黷武,對內殘酷剝削。眾多的凱旋門和紀功柱銘刻了羅馬英雄們的豐功偉績,但在這些凱旋門和紀功柱後面是人類生命的相互殘殺和窮奢極欲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敵對關係,曾經參與創造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猶太人搬出了"上帝"這個法寶並建立了基督教。這是在二元論和人本主義前提下尋求矛盾平衡的必由和有效之路。基督教將人的生命分裂為肉體和靈魂兩個部分,並認為靈魂是永恆的至善至美的,而肉體則是醜陋的,是一切罪孽的根源。從此,作為自然物質性的肉體成了形而上的靈魂的征服對象。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友愛也由於上帝的存在而成為可能。基督教宣稱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都要平等地接受最後的審判的律條,是後來西方民主主義的堅強依託。

在一千多年的中世紀(西方的封建社會階段)里,藝術幾乎完全是對上帝和靈魂的謳歌和禮讚。而且自中世紀以後,靈與肉的矛盾亦即人對上帝的皈依或反叛,成為西方人生命中的主導意識,這制約著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的和諧與否。中世紀基督教的靈魂至上發展到後來就變成了對人性乃至生命的否定。一種宗教,一旦蛻變到要取消人的生命,作為具有生命意志的人類就必然會拋棄這種宗教。於是,推翻中世紀神性統治並呼呼人性回歸的文藝復興運動便應運而生。

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人的確實現了靈與肉的平衡,但這種平衡很快就被打破。到了20世紀,西方則走向了肉慾放縱的極端。"上帝死了!"人從天使變成了惡魔。靈與肉的失衡導致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全面對立。"他人即地獄",20世紀規模空前的兩次世界大戰,昭示了現代世界人與人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自然在西方人心目中一直就是征服的對象,高度發達的現代工業文明更將人與自然的對立推到了極致。

……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本書目錄

前言

人類童年的企盼�D�D原始美術

狩獵者的巫術

生殖崇拜的偶像

文明的曙光�D�D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美術

對"來世"的希冀

勝利者的榮耀

永恆的典範�D�D古希臘、羅馬美術

美麗的維納斯

天下征服者的頌歌

升華的靈魂�D�D中世紀美術

人性的解放�D�D文藝復興美術

覺醒的一代

巨人的誕生

世俗的維納斯

新風北漸

生命的狂歡�D�D巴洛克和羅可可美術

獻給官能的盛宴

浮華世界

生命的悲歌�D�D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美術

慘死的英雄

痛苦的激情

冷酷的人世

瘋狂的繆斯�D�D現代美術
陽光下的背叛
色彩的和諧與悽厲
形象的解體與重構
一個從未見過的新世界
歷史的虛無與現實的超越
藝術的邊界在哪裡

後記

圖片目錄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 文章節選

生命的悲歌

――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美術

歐洲14世紀最早在義大利出現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綿延到18世紀中期已經進入一個成熟的新,這就是首先在英國產生隨即擴展到歐洲各國的工業革命。從此,機器生產逐漸代替了手工業生產,歐洲進入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工業社會。

對於天生具有二元論世界觀和生命意識的西方人來說,靈與肉的平穩稍縱即逝,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處於彼此消長的平衡狀態,文藝復興運動作為對中世紀靈魂至上的反撥,在經歷了一個短暫的靈與肉的平衡之後,便逐漸朝著矯枉過正的方向發展。

靈魂的滑落終於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與蒸汽機車同時出現的是尖銳的階級矛盾。事實上,在羅可可藝術所描繪的貴州階級奢華放蕩的生活背後,已經迴響著飢餓的工農大眾的憤怒吶喊。

法國啟蒙主義的興起表明人們希望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但階級矛盾的調整又往往要通過暴烈的革命才能實現,於是1789年法國爆發了震撼世界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從本質意義上說。以生命的毀滅為代價的民主革命,是神性失落後的人類的自相殘殺和自我毀滅。

文藝復興開始上演的那場人性解放的喜劇,經過巴洛克和羅可可時代縱情的狂歡之後,至18世紀末已樂極生悲。人類從此開始為自己不斷膨脹的貪慾付出生命的代價。

只有到這裡,人類才再次感嘆"命運"的"悲愴"�D�D�D�D生逢其時的貝多芬通過音樂傳達了人類的心聲,而痛苦也成為這一時期美術作品主情調。

18世紀後期至19世強中葉的歐洲美術,從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再到現實主義,它們都把現實生活作為描繪的主題。這裡不再有異教的諸神,也沒有基督教的聖人。重要的是,這時的美術再也難得見到借神話和宗教表現人間相親互愛的主題。恰恰相反,此間問世並名垂後世的美術傑作大多表現的是現實世界人與人極端對立乃至刀槍相見、你死我活的場面。

不管是新古典主義,還是浪漫主義,抑或現實主義,它們都反映了那個時代尖銳的社會矛盾,並有著相同的痛苦內涵。儘管這幾個流派的藝術家在藝術風格上彼此不同,但他們都仍繼承發源於文藝復興的寫實主義體系,還都沒有創立新的造形語言。

慘死的英雄

公元79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頓時掩埋了那不勒斯附近的兩座城市,即龐貝和埃庫拉努姆。18世紀中葉,這兩座古城相繼被發掘,包括建築、雕刻和壁畫在內的大量古代藝術品重見天日。許多人認為正是這一考古發現引發了一股藝術上的新思潮,這就是以法國為中心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運動。

然而,考古發現僅僅是一個偶然的巧合,新古典主義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啟蒙主義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反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意願,在於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即法國1789年的資產階級大革命。

歷史早就證明,精神世界的寄託者是上帝,而現實世界的拯救者是英雄。

古羅馬人是天下的征服者,也是英雄主義的締造者。為了取得現實鬥爭的勝利,當時的人們再次發出對古羅馬英雄主義的呼喚。於是,歷史和現實中的英雄題材成為新古典主義早期繪畫的中心內容。

雅克・路易・達維德(1748�D�D1825年)是新古典主義繪畫的開創者,他的《賀拉斯兄弟的宣誓》(1784年,圖54)揭開了英雄主義美術的序幕。達維德的這件成名作取材於羅馬故事:在古代,阿爾貝城和羅馬城發生戰爭,但彼此間又有很深的親緣關係,為了名於大規模的流血犧牲,雙方決定各選出3名勇士進行決鬥,以勝負決定兩城的最高統治權。這場廝殺以羅馬城的賀拉斯兄弟戰勝阿爾貝城的古利亞斯兄弟而告終。畫家這裡描繪的是賀拉斯兄弟臨陣前向他們父親宣誓的情景。兄弟3人雄心勃勃,緊靠一排以整齊的英姿跨出一步,伸出手去。父親沉著莊嚴地舉起寶劍,準備分發給他們。3位兄弟的母親、妻兒和姊妹分坐一旁。母親擔心這場決鬥凶多吉少,悲痛不已,年輕的妻子摟著自己幼小的嬰兒哭泣不止,畫面最右邊的一個人是勇士的妹妹,她的心情此時最為複雜,因為她已經許給了古利亞斯家,廝殺中無論何方死傷,都將是自己親人的不幸。畫家通過人物心理狀態的多側面揭示,使這幕悲壯的戲劇場面更具有豐富的內涵,烘託了主人公勇於犧牲自我拯救大眾的英雄氣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