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婭家族》

《安東尼婭家族》

《安東尼婭家族》這是部高揚女權主義的電影,有名《不靠男人的日子》。從導演到配樂都是女性,建構了一個屬於女權主義的烏托邦,電影一共描述了四代女性的生活,(如果安東尼婭母親也包含就是五代了),在這個龐大家族中最熠熠生輝的是有著獨立人格和思想的女性。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海報海報

導演:瑪琳·格里斯
編劇:瑪琳·格里斯
主演:維力奇·范·阿麥萊/埃爾斯·多特曼斯/多拉·范·德·格倫
類型:喜劇/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荷蘭/比利時/英國
語言:荷蘭語
上映日期:1996-09-19
片長:102分鐘
又名:安東妮雅之家/不靠男人的日子

劇情

二戰後,安東尼婭帶著16歲的女兒達尼埃萊回鄉生活。不久,曾被她解救的僱工“笨嘴”前來投奔,成為“家族”的新成員。之後,達尼埃萊救了正要被哥哥皮泰強奸的痴呆女代代,並把她領回家。農夫巴斯在追求安東尼婭被拒後,也成了“家族”的成員。長大成人的達尼埃萊成為畫家。她雖不想結婚卻在與妓女萊塔的兄弟做愛後懷孕,後生下女兒泰雷瑟。萊塔又帶著好幾個孩子加入“家族”。皮泰從軍歸來,強姦了泰雷瑟。安東尼婭嚴懲了他。到了60年代,泰雷瑟的女兒薩拉赫出生了,而安東尼婭的生命也到了盡頭……
影片講述了一個叫安冬尼婭的女人大半生的博愛故事,她天性善良並且樂善好施,許多窮苦潦倒的人都前來投奔她,她還先後收養了許多孩子,漸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安冬尼婭家族”,而她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1996
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FilmAward)1997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提名)瑪琳·格里斯
最佳非英語對白電影(提名)HansDeWeers
Valladolid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1995
GoldenSpike(提名)瑪琳·格里斯
Toront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1995
People'sChoiceAward瑪琳·格里斯
NederlandsFilmFestival1995
BestActress(BesteActrice)維力奇·范·阿麥萊
BestDirectorofaFeatureFilm(BesteRegie)瑪琳·格里斯
JosephPlateauAwards1996
BestBelgianActress埃爾斯·多特曼斯
GLAADMediaAwards(GLAADMediaAward)1997
OutstandingFilm(LimitedRelease)(提名)
ArgentineanFilmCriticsAssociationAwards1997
BestForeignFilm(MejorPelículaExtranjera)(提名)瑪琳·格里斯

影片評價

作為一部女權主義電影,荷蘭影片《安東尼婭家族》(Antonia’sLine)與《末路狂花》之流不同,它選擇了更為深遠、徹底的反抗方式——建構歷史。長久以來,在男權社會裡,婦女沒有歷史,是一種非歷史的存在。她們通過階級、文化、宗教及其意識形態的機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構成,而力求獲得自己身份的認同。
婦女長期處於無言狀態或失語狀態說明婦女作為言說者的缺席或被另一種力量強行置於“盲點”之中。在影片《安東尼婭家族》中,婦女作為言說的主體開始說話。影片從安東尼婭的母親去世講起,一組超現實的幻覺鏡頭預示著安東尼婭內心的堅定。安東尼婭一家沒有一個男性,男人在她們眼裡不過是用來傳種接代的“種馬”,常常只是到路邊隨手招一個,完成接種的任務後便分道揚鑣。
影片並非是一個純粹的女性世界,也有男人的存在。但這些男人有別於傳統男權社會裡的男人。他們要么是傻子,要么是小孩,還有神父等等,反正不是那種很有power的感覺。他們後來都融入到安東尼婭一家中來,在女主人安東尼婭的帶領下一起勞動,生活過的充實而又幸福。然而,這又有別於母系社會,因為在這個家系中,雖然是女性占主導地位,但男女之間還是平等的,彼此間並不存在著任何義務和約束。
女主人公安東尼婭也有一個情人,但她並沒有喪失理智(女權意義上的理智),按傳統觀念那樣從屬於他,與他結合。他們之間可以約會、跳舞,也可以做愛,但並沒有任何承諾。著名女權主義思想家波伏娃說過,女人一旦把自己擺到任何一個男人之下(哪怕是自己所愛的男人),她就開始進入被男人奴役的狀態。
《安東尼婭家族》女權主義意義上反抗的徹底性就在於不僅僅關注於現時的存在,展現給觀眾一個不靠男人的獨立的一個女性世界,而在於時間性上,從安東尼婭的母親去世到安東尼婭的去世,前後共有五代人——都是女人。這個類似《百年孤獨》的輪迴結構足以給人最大的震撼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