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生活心理學》

內容簡介

《圖解天下:圖解生活心理學》品讀古今圖文典籍,把脈時勢現代人生。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如何與戀人相處,將真摯的愛情合理地表達?如何處理同事間合作與競爭的關係?如何面對要求越來越高的領導?朋友是否能夠真的信任……
諸如此類的問題越來越頻繁地擠進我們的大腦中,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何況,當今我們工作與生活的時代,既是千年不遇的盛世,又是劇烈變動的社會轉型期、人們在享受著盛世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成果之時,也不得不面對著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多種多樣的衝擊和壓力。

目錄

圖解生活心理學第一部分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1)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2)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3)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4)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5)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6)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7) 第一章神奇的戀愛心理(8)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1)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2)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3)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4)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5)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6)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7)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8)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9)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10)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11) 第二章微妙的夫妻心理(12)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1)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2)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3)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4)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5)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6)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7)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8)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9)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10)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11)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12)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13) 第三章家庭里的親子心理(14)
圖解生活心理學第二部分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2)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3)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4)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5)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6)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7)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8)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9)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0)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1)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2)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3)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4)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5)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6)
第四章朋友間的交際心理(17) 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圖解生活心理學第三部分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1)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2)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3)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4)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5)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6)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7)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8)
第五章同事間的相處心理(9)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1)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2)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3)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4)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5)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6)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7)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8)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9)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10) 第六章與領導間的相處心理(11)
圖解生活心理學第四部分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1)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2)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3)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4)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5)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6)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7)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8)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9)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10) 第七章不可或缺的共生心理(11)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2)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3)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4)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5)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6)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7)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8)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9)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0)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1)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2)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3)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4)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5) 第八章長效的競爭心理(16)

試閱

神奇的戀愛心理(1)
雙性定律是指在戀愛中,同時具有某些男性和女性雙重性格特徵的人,更容易談好戀愛。
誰都有的都市夢
她不是都市的人,她從出生並長到十八歲的地方是一個小山村——一個群山環抱、交通閉塞的地方。她像所有學子一樣,過五關斬六將,終於考上了都市的一所大學,這對她來說,無異於登上了月球。
她開始考慮將來的問題。她無疑想留下來,不願再回那個小山村,不願再過祖祖輩輩那種恬靜的生活。
恰在這時,一個男孩走進了她的生活。宣和她是同系,而且是從小生長在這個都市的人。她太驚喜了,晚上睡覺都掛著笑容,她要對宣好,她要留下來!
終於畢業了,她開始忙著找工作,可每次投完簡歷都石沉大海,她不明白為什麼。後來聽有關係的同學說,找工作要有個好爸爸,這才是真理。她流下淚來,她不甘心,但又有些矛盾,她就算回她們村所屬的縣城,也會過得很好。但她內心總有一個聲音:留下來!留在這個魂牽夢縈的都市!
她的這些心理,再怎么捂著藏著,還是讓男友發現了。宣覺得她是在利用自己,就跟她分手了。
她的希望破滅了,只好不情願地回到了縣城,在一家檔案館一個很閒的職位任職。她特別懷念都市的那段生活,就像懷念一個死去已久的孩子。
後來她又回過幾次都市,也有人想幫她,但最後還是沒留下來。
一晃幾年過去了,她的工資在當地也不算少。家裡著急,給她介紹了好幾個男朋友,她不甘心,一直拖到快三十歲(在當地也算老姑娘了),才默默地與一個司機結了婚。
那段都市煙花般的記憶,已被她壓到記憶的箱底,不翻也就不會疼。提起時,也只是偶爾幻想一下城裡的生活,她像無數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一樣,安心地過日子。她要忘記曾經的喧囂、光明與希望,她的心當真踏實了嗎?
心理分析
主人公對自己生長的鄉村背景有自卑感,為了彌補這種自卑,她拚命想通過其他方式來改變自己。她以為考上大學就可以改變一切,當她畢業面臨就業,只有留下來才能離開那個生她養她的農村。當她遇見宣,就想努力通過戀愛改變自己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以獲取一種優越感。這也正是來源於自卑,來源於對自卑的補償,這是她的情結使然。
對於縣城與都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她”與其說喜歡大都市的喧譁,不如說喜歡享受“我比別人強”的感覺,並渴望征服都市、征服都市男人。
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面對這些是抗爭還是接受?“她”選擇了抗爭,在通過戀愛快要成功時,突然失敗,她覺得自己像一個落難英雄。無論抗爭也好,接受也罷,如果是建立在對自己不接納的基礎上,都會導致悲劇。而且如果這個情結一直解不開,如果這種不接納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社會地位的基礎上,那么這是否也是一個社會問題?
如果你喜歡嬌小可愛的異性,說明自己是自信魁梧的;如果你喜歡個性開朗、能說會道的異性,說明自己是內向不善言辭的;如果你喜歡智慧、沉靜有修養的異性,說明自己也屬於智慧型的。
心靈辭典
你愛的人是不是我
“那不是我!”娜娜尖叫著從樓梯上似乎是滾落下來。這對戀人不知是第幾百次吵架了。
外面艷陽高照,娜娜對著鏡子塗眼影,眼角已經有了魚尾紋。年華不在了,她心裡一酸,強忍著眼淚,鎮定地塗抹著……
神奇的戀愛心理(2)
他們分居了。“既然你不能接受我,那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在一起。”娜娜和英克都這么認為,這是他們唯一一次達成了共識。這一分居就是三年。在苦悶的第二年,娜娜認識了新男友啟凡。啟凡說:“你真漂亮,真賢惠,我在你面前相形見絀,我真崇拜你!”娜娜心裡閃過一絲滿足,但隨即是厭煩。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娜娜忍著厭惡,第一次以男朋友的名義帶啟凡回父母家認門。娜娜指了指沙發說:“坐。”啟凡試探著往下坐,忽然站起來叫:“叔叔——”娜娜的父親從另一間屋子走出來,從老花鏡上面看了啟凡一眼,搖搖頭,對娜娜說:“這孩子,不像我。”娜娜心裡一陣反胃,衝出屋子,倚著白楊樹吐了。這一吐,好像把心都吐出來了。啟凡從後面追出來,娜娜回頭看他一眼,強忍著反胃朝前跑,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娜娜醒過來時,躺在一家賓館的房間裡。她艱難地扭頭尋找,在窗邊看見一個熟悉的背影,是英克。娜娜的眼淚刷地流下來。英克沒有回頭,只是簡單地問:“醒了?”娜娜點點頭,拚命忍著哭聲。她喃喃地說:“既然你愛的人不是我,那你為什麼還要——”英克做了個止住的手勢:“因為,我一直相信你能照顧好自己,不會給我添什麼麻煩。不過,這一次,我想錯了。”他轉過身,手裡捧著一大束玫瑰。
“嫁給我吧!”
娜娜終於失聲痛哭。
一個月後,娜娜的父母給她和英克操辦了婚禮。婚禮上,娜娜的父親把娜娜的手交到英克的手中,看著娜娜說:“把你交給英克,我放心,英克才像我!”娜娜在淚花中露出了笑容。
心理分析
娜娜和英克本來是相愛的,但英克具有冷酷和貶低他人的性格特點,而娜娜又過分感性,容易受傷害,這兩種性格的互動導致戀愛成為傷害與被傷害的劇本,兩個人差點兒分道揚鑣。而正是兩個人一個強硬、一個柔弱的性格互補,使英克在看到娜娜需要他照顧的一面時,重新英雄救美,和娜娜喜結連理。性格乃本性使然,而情感的糾葛就像鏡中花水中月,處理不好這些性格的衝突,戀愛就難以修成正果。
男方在這樣的心理陰影下選擇了未婚同居,就是為自己這種矛盾心理找到一個適當的表現形式:既擁有愛情,又能與女友保持距離;既在事實上是兩口子,又不承認結婚的名義。
戀愛中恐懼“親密”
李先生今年二十八歲,正是談戀愛的年齡。他談過許多次戀愛,但都沒有步入婚姻的殿堂,因為他總是追求那些對他沒有感覺的女性,自然會遭到拒絕;如果哪個女性在他的追求下對他產生好感,同意和他維持戀愛關係,他會馬上對那個女性喪失感覺,選擇逃跑。
一個明媚的秋日午後,李先生來到了心理諮詢室。以下是他的諮詢過程:
李先生說:“我在戀愛中遇到點兒問題,我從第一次追女孩起,到現在也有十幾個了。可每次不是人家不理我,就是人家同意了我卻走掉了。這真是很奇怪。”
諮詢師問:“那你追求的這些女孩喜歡你嗎?”他想了想說:“不喜歡。”
諮詢師又問:“那看來你喜歡那些不喜歡你的女孩?”他趕緊說:“是啊,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喜歡我的人我不喜歡。可能這也正常。”他有非常強大的“合理化”機制,但這種態度更像一種自我安慰,同時也使他從現實的困難中逃避出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