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

《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

陰陽一、《內經》陰陽的概念與含義二、《內經》陰陽理論的基本內容和臨床指導作用三、陰陽是宇宙運動變化的總規律第二節 診法一、《內經》診斷學的基本思想二、《內經》診斷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三、《內經

內容簡介

《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
《<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以現行《黃帝內經》教材為基礎,結合作者本人及教研室積累的教學經驗,將《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按中醫理論體系的結構,並結合臨床實踐,作深入講解和分析。該書既是《黃帝內經》溫課複習的書,也是將《黃帝內經》理論自然地套用於臨床的輔導書。

《黃帝內經》理論很豐富,自覺運用《黃帝內經》理論指導臨證不容易,作者針對目前中醫經典教學與臨床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力圖貼近臨床,深度挖掘《內經》臨證思想,以指導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的特點是精簡、實用和歸真,書中引用原文較廣泛,是對本科學習經文的擴展,書中對原文的解析儘量精簡,點到即止。全書與疾病及診治相關的內容較多,分析解釋也儘量做到聯繫臨床實際,但聯繫臨床還要回歸到《內經》的理論思想本質。實用與歸真並重是《<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的特點,是較適合臨床醫師《黃帝內經》溫課學習的參考書。

《<內經>臨證溫課與輔導》第二、三章是針對學:習《黃帝內經》方法及知識點的輔導,“重點問題與解析參考”及“重點背讀原文”既是針對本科生學習《黃帝內經》的基本要求,也是《黃帝內經》臨證溫課應掌握的重點.因此,該書不僅可以作為本科生複習、研究生《黃帝內經》考試備考的參考書,還可作為臨床優秀人才培養學習經典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黎敬波,男,1964年12月生,雲南大理人。醫學博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學科、《內經》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1986年畢業於雲南中醫學院中醫系,獲學士學位;1986-1989年在雲南省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工作,任中醫師。1991年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醫內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1991-1993年在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臨床所工作。任主治醫師。1996年湖南中醫學院中醫診斷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1996年至今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工作。主要從事《黃帝內經》、《難經》、中醫基礎理論及中醫診斷學等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臨床以中醫內科心血管疾病、外感疾病及雜病治療為專長。曾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項,獲省、局級科技獎2項,參與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的部分起草工作。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可拓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新中醫》、《天津中醫藥》雜誌編委。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內經》理論概要

第一節 陰陽

一、《內經》陰陽的概念與含義

二、《內經》陰陽理論的基本內容和臨床指導作用

三、陰陽是宇宙運動變化的總規律

第二節 藏象

一、藏象的概念和含義

二、《內經》藏象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臟腑劃分的依據

四、氣血營衛的生成與運行

五、五臟神與形神藏象

六、臟腑相關與脾為後天之本

七、應時藏象

八、藏象的實質

第三節 經絡針灸

一、經絡的生理、病理與診斷治療意義

二、經絡系統的構成

三、腧穴、九針與針灸治法

四、經絡是什麼

第四節 病因病機

一、病因與發病

二、病機的概念

三、疾病的發展變化

四、病因、病機的實質

第五節 病證

一、外感熱病

二、風病證和瘧

三、咳嗽

四、疼痛

五、痹

六、痿

七、厥和逆調

八、腫脹

九、癰疽

十、奇病

十一、癲狂

十二、不寐

第六節 診法

一、《內經》診斷學的基本思想

二、《內經》診斷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三、《內經>>的診斷方法

第七節 治則治法

一、《內經》治療學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治則

二、《內經》的主要治療方法及措施

三、《內經》的藥食性味與方劑配伍

第八節 養生

一、《內經》的養生原則與方法

二、《內經》養生防衰老

第二章 《內經》學習與備考指導

第一節 換一種方法學《內經》

一、循序漸進

二、反覆溫課

三、研究提高

第二節 《內經》應考要點

一、《內經》考試提綱

二、《內經》應考技巧

第三節 《內經》重點問題與解析參考

第三章 《內經》重點背讀原文

一、陰陽

二、藏象

三、經絡針灸

四、病因病機

五、病證

六、診法

七、治則治法

八、養生

主要參考文獻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