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妝史概說》

三○年代(1930~1939年) 六○年代(1960~1969年) 八○年代(1980~1989年)

中國化妝史概說 特色及評論

化妝絕非現代女性的專利。女人愛美的心理,古今如一:從本書所展示的戰國楚俑便可看出當時已有了敷粉、畫眉及胭脂。清末民初後,西風東漸,歐美的習俗浪潮般一波波推向中國,對中國女性的妝扮自然影響巨大。生化科技的進步更使得化妝的時尚不斷推陳出新,成為一股世界性潮流,因此,從本書中還有一些西洋化妝史的影子。

中國化妝史概說 內容簡介

《中國化妝史概說》以詳實的史料、通俗的語言對中國化妝史進行了概述。在歷代化妝史部分通過對文物、史料的分析,概括總結了我國女性妝容從上古至清末的發展變遷;在近代化妝史部分對本世紀中國女性妝容變化以每十年做為間隔做總結;在造型篇中融合曆代化妝特色進行創造性的妝容設計。全書圖文並茂,資料豐富,結合各時代社會背景及服飾特色對中國化妝史作深入淺出的講解,是廣大美容、化妝、形象設計專業人士及愛好者的必備資料。

中國化妝史概說 本書目錄

上篇 歷代化妝史

前言

上古時代(黃帝~公元前221年)

秦漢時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魏晉南北朝(220~581年)

隋唐五代(581~960年)

宋朝(960~1279年)

遼金元朝(907~1368年)

明朝(1368~1644年)

清朝(1616~1911年)

附錄一

中國歷史年代表

附錄二

中國歷代婦女服飾

中篇近代化妝史

前言

一○年代(清末~1919年)

二○年代(192~1929年)

三○年代(1930~1939年)

四○年代(1940~1949年)

五○年代(1950~1959年)

六○年代(1960~1969年)

七○年代(1970~1979年)

八○年代(1980~1989年)

九○年代(1990~1999年)

下篇 古月照今人――造型篇

前言

歷代

近代

中國化妝史概說 文章節選

90年代的化妝潮流

・整體妝扮

90年代重視整體妝扮,指甲美容也因此而興起

歷經了80年代講究自我本位主義、物慾橫流的日子,90年代的人們逐漸放棄雕琢浮華,轉而追求內在心靈的滿足。加之全球經濟的不景氣,過去的消費習慣面臨瓦解,新的消費觀正在形成,亦即消費者對流行的需求著重於基本實際的風格。

另外,90年代初期局勢的動盪不安,導致一些人心理產生不安全感,對未來充滿莫名的恐懼,為了找尋維持生活和諧安定的力量,不免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受此影響,90年代初期每一季的流行,紛紛以20年代的流行特色為懷舊主題,吹起一股復古風。

也由於人們對追求流行變化的興趣轉談,原本的流行體系受到考驗,流行不再是設計師登高一呼。大家便趨之若鶩,而更重視可延續的流行、個人風格的建立,亦即通過個人的意念自行搭配組合,以呈現個人的獨特風格。

職業婦女從80年代的女強人形象轉向不再刻意以男性化形象武裝自己,而是回過頭來重現女性的特質,以柔美、婉約的女性化色彩及線條詮釋90年代職業婦女的角色。

90年代服裝素材的使用變得更廣泛

家庭的意義與價值受到重視,自然健康的休閒生活也入主90年代,因此帶動了服飾休閒化的潮流。

這些流行特質在台灣得到伺步顯現,更由於“悲倩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阮玲玉”、“飲食男女”等電影的楊名國際,使社會上瀰漫著台灣早期文化的懷舊氣氛。

各種流行服飾已與歐美同步,無論是進口服飾或國內設計師的作品,都以鮮明的質感及筒潔的線條剪裁為主。

90年代中期之後,在世紀末情緒中,流行文化為迎接一個嶄新的世紀而準備。以科技與人性為思考主題,強調完美與精緻,展現懷念與回顧、未來與創新。創新的理念不斷出現,設計呈現多種不同的風貌,流行素材的使用也變得更廣泛。
在髮型上,飄逸烏黑的長髮仍為一般女性所嚮往,不過由於職業婦女的激增,為了工作方便,利落的短髮及中長度的髮型則是更切合實際的選擇。而無論是哪一種髮型,均著童頭髮的發質、光澤度與柔和的線條,力求呈現自然的美感。

時髦講究的女性則會將頭髮染色或作局部“挑染”,改變頭髮顏色,以合妝型。

・化妝特色

化妝技術的興盛,使得小丑妝的變化更加多彩多姿

90年代的現代女性由於教育水準的提高、經濟上的獨立及價值意識的變化,對美的追求也明顯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向,強調時代美、健康美、自信美、機能美與智慧美。

在追求多元化美感的前提下,化妝以突出個人五官輪廓及個性特質為主,色彩上雖有變化(隨當季流行色彩、個人喜好及實際需要而變動),但仍以適合個人膚色、服裝色彩為重,並隨著TPO(時間、地點、場合)的不同,決定化妝的色彩及濃淡。進一步而言,因強調整體造型觀念的盛行及女性自主意識的強化,女性對臉部化妝色彩及化妝濃淡的選擇有更大的寬容度及嘗試意願。

復古的化妝及造型表現了女性細膩的美

整體來說,90年代初斯的化妝以明晰清爽的透明質感為中心印象,捨棄一切虛飾、誇張的、“最低限度”化妝,表現出“最高限度”的時尚美感。較特別之處,“是復古的眉形及眼線(從20年代到60年代),表現出纖弱、柔美的女性神韻。

90年代中期以後,女性們都躍躍欲試的想在流行的舞台上展露風華,因此,化妝由以往的偏重自然、透明轉向享受色彩、追求色彩的新感覺與微妙的變化,以優雅的色彩以及細緻的亞光質感,來強調色彩的細膩並實現彩妝的樂趣。也就是說,隨著流行的優雅化,化妝由簡單再度轉向講究,給人以優雅而冷靜的感覺。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各化妝品廠商陸續推出高齡女性專用的化妝品;為延緩膚質老化,運用各種生化科技產品修飾及美化步入生命黃昏期的女性,以表現出成熟智慧之美,增添女性優雅的氣質。

中國化妝史概說 作者介紹

李秀蓮

學歷:日本東京文化大學畢業,日本資生堂美容專科學校畢業,日本資生堂綜合美容研究所師資班畢業;

現任:SHISEIDO美研・教育・公關副總經理,SHISEIDO美容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大學技術副教授暨實踐、世新等院校講師,中國台灣流行顏色協會理事長,台北市美倫國際蘭馨交流協會理事長,教育部延教班教育訪視小組委員暨教材編擬委員;

著作:美容與化妝(台視文化出版),現代美的妝扮(時報文化出版),攝影化妝(揚智文化出版),教育部選定家職適用教科書16冊,教育部選定延教班美容・美發教科書16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