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器”

“探測器”

蘇聯空間探測器系列。從1964年4月到1970年10月共發射8個,1~3號重890公斤,其餘重達5600公斤。有6個探測器向地面發回黑白、彩色的月球和地球照片,有4個探測器的著陸艙返回地球。“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考察月球、月-地空間、行星際空間和火星周圍空間,並進行太空飛行器返回技術試驗。 \n“探測器”首先被送入停泊軌道,然後點燃末級火箭,飛向行星或行星際空間。“探測器”1號是金星探測器,在距離金星約10萬公里處飛過金星。1964年11月30日發射的“探測器”2號為火星探測器,完成了行星際空間探測和試飛,在距離火星1500公里處飛過火星。“探測器”3號為月球探測器,在1965年7月20日於距月面11600公里處飛過月球,進入日心軌道。它拍攝了25張月球照片,彌補了“月球”3號探測器未拍攝到的大部分月面,從而獲得了月球背面完整的概貌圖。

“探測器”

正文

 為試驗圖像的遠距離傳輸,它飛到距離地球220萬公里時才開始向地球發回圖像。1968年 3月2日發射的“探測器”4號考察了近地空間較遠的區域。“探測器”5號於1968年9月15日入軌,17日進入繞月軌道,拍攝了地球照片,飛行中用龜和植物種子等進行了科學實驗,以研究地球-月球-地球軌道飛行對生物的影響,並考察了月-地空間的物理特性。這次飛行首次解決了探測器在繞月飛行後沿彈道軌道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的技術問題,並完成了第一次在海上回收太空飛行器的試驗。它的著陸艙於 9月21日沿彈道式返回軌道進入地球大氣層,經減速後用降落傘濺落在印度洋上。它把經過空間輻照等科學實驗的龜和植物種子送回地面。“探測器” 6號於1968年11月10日發射,它的著陸艙於11月17日採用跳躍式再入方式返回蘇聯境內(見返回軌道)。“探測器”7和8號相繼於1969年8月和1970年10月發射,除考察環境外,還試驗高精度定向系統、載人飛船的輻射防護手段和返回技術。它們的著陸艙分別在蘇聯境內軟著陸和印度洋赤道西部地區濺落。
“探測器”“探測器”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