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值

q值

Q值是衡量電感器件的主要參數。是指電感器在某一頻率的交流電壓下工作時,所呈現的感抗與其等效損耗電阻之比。電感器的Q值越高,其損耗越小,效率越高。 電感器品質因數的高低與線圈導線的直流電阻、線圈骨架的介質損耗及鐵心、禁止罩等引起的損耗等有關。

q值

(一)共聚反應中單體和自由基的活性與結構有關,可用Q因子(單體共軛效應因子)和e因子(單體極性因子)描述。為了求出Q值和e值,選定苯乙烯為參考單體,定其Q值為1,e值為-0.8。可由Q-e概念中的定量公式 r1=k11/k12=Q1/Q2exp[-e1(e1-e2)] r1=k22/k21=Q2/Q1exp[-e2(e2-e1)]求得另一單體的Q和e值。

(二)核反應產物處於基態時的反應能。對於核反應A(a,b)B來說,Q=(EB+Eb)-(Ea+EA)

(三)Q值:

首先套用於電氣電子工程的概念,用於描述迴路的質量,即Q=電感電容等儲能器件攜帶的能量÷電阻的損耗功率。

衡量電感器件的主要參數。是指電感器在某一頻率的交流電壓下工作時,所呈現的感抗與其等效損耗電阻之比。電感器的Q值越高,其損耗越小,效率越高。電感器品質因數的高低與線圈導線的直流電阻、線圈骨架的介質損耗及鐵心、禁止罩等引起的損耗等有關。 也有人把電感的Q值特意降低的,目的是避免高頻諧振增益過大。降低Q值的辦法可以是增加繞組的電阻或使用功耗比較大的磁芯。

隨後用於系統論,描述任何可儲能器件的性能(比如LC震盪迴路、雷射諧振腔、FP標準具),即Q=腔內能量÷損耗功率。可見,Q值是儲能器件受震盪驅動力和阻尼力的矛盾作用的結果。當Q值〉0.5時,系統為欠阻尼系統,有限長時間內可以震盪一個周期以上;當Q值〈0.5時,系統為過阻尼系統,由於損耗嚴重,震盪不超過一個周期。特別地,當Q值=0.5時,系統是臨界阻尼系統,即在驅動力和阻尼力的聯合作用下,震盪一個周期需要無限長時間。

通過對Q值的調節,產生了一些很有趣很有用的工程技術。例如雷射的調Q技術。

影響Q值的因素

Q值過大,引起電感燒毀,電容擊穿,電路振盪。Q很大時,將有VL=VC>>V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在電力系統中,往往導致電感器的絕緣和電容器中的電介質被擊穿,造成損失。所以在電力系統中應該避免出現諧振現象。而在一些無線電設備中,卻常利用諧振的特性,提高微弱信號的幅值。品質因數又可寫成Q=2pi*電路中存儲的能量/電路一個周期內消耗的能量。通頻帶BW與諧振頻率w0和品質因數Q的關係為:BW=wo/Q,表明,Q大則通頻帶窄,Q小則通頻頻寬。Q=wL/R=1/wRC 其中: Q是品質因素;w是電路諧振時的電源頻率;L是電感;R是串的電阻;C是電容

影響Q值的其它因素

1.泛音次數

2.表面拋光

3.材料的雜質和缺陷

4. 安裝應力

5.焊接應力

6. 溫度

7.電極幾何形狀和類型

8.片子的幾何形狀(外形、尺寸比)

9.激勵電平

10. 外殼中的氣體(壓力、氣體種類)

11.干擾模

12. 離子輻射

近視手術中的Q值

人眼的角膜在自然情況下不是一個理想的球面,而是中間凸、周邊相對平坦的非球面,其作用是可以有效地消除球面像差(球差),從而更清晰成像。非球面性是以“Q值”來表示。“Q值”是幾何物理光學名詞,在人眼中反映角膜非球面特性。每一個人均有自己的非球面特性(Q值),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是獨一無二的。Q值會影響在弱光和暗光條件下的人眼視覺質量。人眼角膜標準Q值在-0.1至-0.6之間,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人眼視覺質量,導致夜間視力不佳,眩光嚴重。

以往,由於舊設備沒有Q值最佳化的功能,所以進行Lasik近視治療手術時,因為在角膜上去掉了一些組織,而人為地引入了球差,使Q值向正值方向變化,影響了視覺質量;導致視力雖好,但是視覺質量和舒適度稍差。

為解決這一問題,經國外眼科專家和科技人士數年臨床研究、分析,Q值引導Lasik就橫空出世了。Q值引導的Lasik手術根據個體角膜的非球面特性進行角膜個體化切削,保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猶如對每個人“量體裁衣”,精度與效果出現飛躍發展,從而避免術後視覺質量受到影響,達到全天候完美的視力。

實踐證明,Q值的引進能夠使術后角膜的形態更加符合人眼的標準狀態,它不但可以有效減少甚至避免屈光手術所引入的球差,還可以通過手術修正角膜原有的球差,使患者角膜的非球面個性得到重塑,術後視覺質量較常規和波前像差引導Lasik好。

Q值引導的Lasik手術還可以避免出現眩光和夜間視力下降,雨天、大霧天視物不清晰等視覺質量不高的問題。使晚上、暗光下視覺質量都和白天一樣好。部分人術後視力超過術前最佳矯正視力。

光學諧振腔

一個光學諧振腔的質量用品質因數Q來描述的,Q是衡量光學諧振腔的儲能(光能)和選擇頻率的能力。Q值的定義公式是:Q=2πν(E2/E1)。

式中,v為腔的諧振頻率,E2為腔記憶體儲的能量,E1為每秒損耗的能量。腔記憶體儲的能量越多,或者每秒損失的能量越少,諧振腔的質量越好,即品質因素Q的值越高。

通常,Q的定義式沒有實際操作的意義。光學實驗的光譜表征中,常用:

q值q值

其中

q值q值

是無源諧振腔的透射光譜諧振峰半高寬,

是諧振峰的中心頻率。通常,腔體積越大,對光束能量反饋越高,Q就越高。

需要註明的是,同一個光學諧振腔,對不同的波長有不同的Q。因為考慮到增益介質的吸收,不同波長的光,在不同的泵浦條件下,在諧振腔內的損耗不同。類似的,通過調節雷射器諧振腔的Q(加入聲光衍射光柵,或者電光晶體等),人們發明了調Q技術,以產生超短脈衝,高能量的雷射。這一技術產生了超快光學這一分支。

地震學

隨著波在介質中的傳播,波產生的彈性能將逐漸被介質吸收,最後轉換為熱能。彈性能轉換成熱能的過程稱為吸收。Q因子反映的就是能量損耗的比率。一個波長內,原地震波的能量與傳播所損耗的能量之比為Q。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