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SAT

MARISAT是maritim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system的簡稱,是指海事衛星通信系統。

基於衛星通信系統來傳輸信息的通話器就是衛星中繼通話器。衛星中繼通話器是現代移動通信的產物,其主要功能是填補現有通信(有線通信、無線通信)終端無法覆蓋的區域,為人們的工作提供更為健全的服務。現代通信中,衛星通信是無法被其他通信方式所替代的,現有常用通信所提供的所有通信功能,均已在衛星通信中得到套用。

發展歷程

自從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以來,世界許多國家相繼發射了各種用途的衛星。這些衛星廣泛套用於科學研究,宇宙觀測,氣象觀測,國際通信等許多領域。1958年12月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了“斯科爾”(SCORE)廣播試驗衛星,進行磁帶錄音信號的傳輸。1960年8月,又發射了“回聲”(ECHO)無源發射衛星,首次完成了有源延遲中繼通信。1962年7月美國通話器電報公司AT&T發射了“電星一號”(TELESTAR-1)低軌道通信衛星,在6GHz/4GHz實現了橫跨大西洋的通話器、電視、傳真和數據的傳輸,奠定了商用衛星通信的技術基礎。

1965年蘇聯發射了“閃電”(MOLNIYA)同步衛星,完成了蘇聯和東歐之間的區域性通信和電視廣播。至此,經歷了近20年的時間,完成了通信衛星的試驗,並使衛星通信的實用價值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1964年8月成立了商用的衛星臨時組織。1973年2月更名為國際通信衛星自治(INTELSAT)。這是一個國際性商用衛星通信機構,截止1986年已有112個國家參加該組織(包括中國),目前正在使用的國際通信衛星主要是INTELSAT衛星公司(comsat)發射的“晨鳥”(EarlyBird),也成為“INTELSAT-Ⅰ”國際通信衛星。自此之後,先後發射了六代國際通信衛星-Ⅱ~Ⅶ。前四代已經完成了使命,現在正在運行的包括IS-Ⅴ-A,IS-Ⅵ,IS-Ⅶ。

1980年發射的Ⅴ號和1985年發射的Ⅴ-A號國際衛星是一種大容量國際商用衛星。有6顆Ⅴ號衛星在同時工作,用於溝通300多個地球站。該衛星載有七副通信天線。轉發器共有27個,可同時傳送12500路通話器和兩路彩色電視信號。1989年發射的Ⅵ號國際衛星是重量為1600公斤,有46個轉發器,通信容量為24000條雙向話路和3路電視,採用數字倍增設備後擴大為12萬個話路。該衛星轉發器不僅使用C波段(6/4GHz),而且在點波束處還使用Ku頻段(14/11GHz)。1992年發射的Ⅶ號國際通信衛星是為了替代於1993年到期的Ⅴ-A國際通信衛星而研製的。該衛星外形與Ⅴ-A衛星相似,也是三軸穩定,在軌精度達±0.01°。

技術特點

1.4個波束可按地面指令而指向地球上任何地區。
2.可根據業務需要改變衛星全球波束,將其分配給C波段點波束,使轉發器得到充分的利用。
3.C波段半球/區域載荷採用四重頻率復用,C波段全球/點波束採用二重頻率復用,Ku波段採用二重頻率復用。
4.同時採用空間波束隔離及極化隔離,使隔離度提高到27dB以上。全球波束覆蓋區及極化隔離可達到35dB以上。
隨著固定衛星業務的迅速發展,提出了移動衛星業務。移動通信衛星業務是指裝載在飛機,艦船、汽車上的移動通信終端所用的同步衛星通信。套用最早的是海上移動衛星業務,1976年第一顆“海事衛星1號”(MARISAT-1)發射到大西洋上空。隨後於1979年成立“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

廣播衛星業務也可歸入固定衛星業務。如加拿大的“通信技術衛星”(CTS),美國的“套用技術衛星”(ATS-6),蘇聯的“靜止”衛星(STATSIONAR),日本的“日本廣播衛星”(JBS)等。廣播衛星業務是為了使用戶能直接接收來自衛星轉發等廣播電視節目。包括由簡易家庭用接收設備直接接收等“個體接收”和先由大型天線接收後再分送給一般用戶等“集體接收”兩種方式。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