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普朗特

L.普朗特

L.普朗特,德國力學家。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1875年2月4日生於弗賴辛,1953年8月15日卒于格丁根。19世紀末,研究有兩個互不相通的方向。一個是數學理論流體力學或水動力學,當時已達到較高水平,但計算結果與一些實驗很不相符。另一個是水力學,它主要根據實驗結果歸納出半經驗公式,套用於工程實際。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把理論和實驗結合起來,奠定了現代流體力學的基礎。

L.普朗特L.普朗特

普朗特,L.(Ludwig Prandtl 1875~1953)德國力學家。近代力學奠基人之一。1875年2月4日生於弗賴辛,1953年8月15日卒于格丁根。

人物簡介

L.普朗特普朗特在大學時學機械工程,後在慕尼黑工業大學A.弗普爾(1854~1924)教授指導下攻彈性力學,1900年得博士學位。1901年在一機械廠工作中,因改進用管道抽吸廢屑的裝置發現了氣流分離問題;後來在漢諾瓦大學任教授時,用自製水槽觀察曲面流動現象,三年後提出的理論。他在1904年海德堡國際數學大會上宣讀關於邊界層的論文(全名是《論粘性很小的流體的運動》),受到哥廷根大學數學教授的賞識,克萊因推薦他擔任哥廷根大學套用力學系主任,後又支持他建立並主持空氣動力實驗所和威廉皇家流體力學研究所。在近半個世紀中,普朗特注意理論與實際的聯繫,在力學方面取得許多開創性的成果。

學術研究方向

L.普朗特19世紀末,研究有兩個互不相通的方向。一個是數學理論流體力學或水動力學,當時已達到較高水平,但計算結果與一些實驗很不相符。另一個是水力學,它主要根據實驗結果歸納出半經驗公式,套用於工程實際。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把理論和實驗結合起來,奠定了現代流體力學的基礎。
普朗特重視觀察和分析力學現象,養成非凡的直觀洞察能力,善於抓住物理本質,概括出數學方程。他曾說:“我只是在相信自己對物理本質已經有深入了解以後,才想到數學方程。方程的用處是說出量的大小,這是直觀得不到的,同時它也證明結論是否正確。”

研究貢獻

L.普朗特L.普朗特
普朗特在流體力學方面的主要貢獻有①邊界層理論。他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繞物體流動的小粘性邊界層方程,為計算摩擦阻力、求解分離區和熱交換等問題奠定了基礎。普朗特的邊界層理論把理論和實驗結合起來,奠定了現代流體力學的基礎。②風洞實驗技術③機翼理論④湍流理論。

普朗特在固體力學方面也有不少貢獻。他的博士論文(1899)探討了狹長矩形截面梁的側向穩定性。1903年提出了柱體扭轉問題的薄膜比擬法,他繼承並推廣了A.J.C.B.de聖維南所開創的塑性流動的研究。T.von卡門在他指導下完成的博士論文(1910)是關於柱體塑性區的屈曲問題。普朗特還解決了半無限體受狹條均勻壓力時的塑性流動分析(1921)。他在塑性力學方面也有開創性的研究。

個人貢獻

L.普朗特普朗特培養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力學家,除近代力學另一奠基人卡門外,還有J.阿克萊特、A.L.納戴、W.普拉格等。和J.P.鄧哈托也曾跟他作過研究工作。
普朗特在套用力學、水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全部論文彙編為《全集》,共3卷,1961年出版。他的流體力學專著《流體力學概論》,1942年出版,中譯本1974年出版,1981年出增訂本。此外,他與O.G.蒂瓊合寫《套用水動力學和空氣動力學》,1931年出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