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Carmack

II》(Quake III—競技場》(Quake IV》(Quake

姓名:約翰·卡馬克
英文名字:John Carmack
國籍:美國
外形:不把一切放在眼裡,桀驁不遜是他的代名詞
喜歡的事情:和同事們玩遊戲
代表作:毀滅戰士
上榜理由:暴力+血腥+“變態”

相關介紹

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的約翰·卡馬克與許多電腦天才一樣,從小就對電腦和程式設計充滿狂熱,七年級時的卡馬克對《創世紀》和《巫術》等遊戲痴迷不已,他剛開始製作的幾個基於AppleII的小遊戲都在模仿《創世紀》。天才們的另一個相同點是絕對不會循規蹈矩,卡馬克中途放棄了在密蘇里大學就讀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機會,開始了自己艱辛的創業之路,為了獲取Softdisk公司的程式設計師職位,他在雪地中徒步走了三英里才得以趕到招聘地點。在這裡,約翰·卡馬克在這裡結識了約翰·羅梅洛(John Romero《文明》系列遊戲的締造者),湯姆·豪爾(Tom Hall)等意氣相投的好友,隨後他們一同返回德克薩斯建立了自己的遊戲公司—id Software。
卡馬克是一個天才的程式設計師,僅僅依靠自學和鑽研掌握了高深的程式設計技巧,他甚至相信可以用編程完成一切。他腰纏萬貫,擁有20多輛豪華跑車,卻仍然如同普通員工一樣每每加班到深夜。到這裡也許有的朋友會問,為何約翰·卡馬克的上榜理由中會有“變態”?其實筆者所說的“變態”是有另外一層含義,在當今這個3D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象id那樣引領技術潮流,也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讓硬體製造商俯首稱臣。但我們在欣賞美妙遊戲畫面的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大到了甚至“變態”的地步,按照卡馬克的話來說:“這些遊戲不是給平民玩的,而是給貴族玩的”,讓玩家對他是既愛又恨。另外一方面,id的遊戲作品大多為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扛著火箭筒到處蹦,然後開槍射殺敵人成為了遊戲中唯一的娛樂方法,而殺人的方法都可以不盡相同。在遊戲銷售的過程中,讓很多低齡化的玩家接觸到這些作品的後果是不敢想像的,同時也讓很多大人對他的遊戲也頗有微辭,他的遊戲一次次的站在了風口浪尖,但所有這些都不足以讓卡馬克停下對技術追求的腳步,只要能作出好的遊戲,他不介意人家怎么看。
盛名之下的id,目前僅僅擁有13名固定員工,閃耀著黑曜石光輝的辦公大樓下的停車場裡停泊著13輛法拉利跑車,公司的每一名成員都是令無數人眼紅的百萬富翁,很多人因此忘記了,他們也是一群追逐遊戲製作領域最尖端技術的天才設計師。獨力開發的精良圖像引擎已經成為id的一項標誌和衡量主流硬體配置的參照物,從初試鋒芒的《狼穴3D》(Wolf3D)到震驚世界的《毀滅戰士》(DOOM),再到延續id精神的《雷神之錘》(Quake)系列,從1990年2月1日公司建立之日起,id始終扮演著一位為追求速度與技術飛躍而無所畏懼的勇猛鬥士。

主要作品

1992年:《狼穴 3D》(Wolf 3D)
1995年:《毀滅戰士》(DOOM)
1996年:《雷神之錘》(Quake)
1997年:《雷神之錘 II》(Quake II)
1999年:《雷神之錘 III—競技場》(Quake III Arena)
2004年:《毀滅戰士 III》(DOOM III)
2005年:《雷神之錘 IV》(Quake IV)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