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胡斯

J.胡斯

J.胡斯,1415年7月6日以“不思悔改的異教徒”罪被處以火刑。胡斯殉難激起捷克全民族的義憤,引發了胡斯戰爭,是100年後路德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聲。著有《布道錄》、《人民議會》、《論教會》、《信仰釋義》、《捷克語正字法》、《論六類謬說》等。

捷克愛國者、宗教改革家。約1372年(一說1373)出生於捷克南部古西涅茨村一個農民家庭。1393年查理大學畢業。1400年被授予神職。1401年在查理大學任系主任。1402年起任布拉格伯利恆教堂傳教士。1404年獲神學士學位,1409年任查理大學校長。他創造新的正字法,為捷克語書面語言奠定了堅實基礎》。

戰爭始末

15世紀捷克人反對德國封建主及天主教勢力入侵的民族戰爭。13世紀以來,德

J.胡斯J.胡斯
國貴族和僧侶逐步控制了捷克的經濟、政治和宗教大權,引起捷克人民的強烈不滿。15世紀初,以愛國者J.胡斯為首掀起反對教皇和德意志天主教會的改革運動。1415年,胡斯被教皇和德皇處以火刑,矛盾進一步激化。1419年,胡斯黨人在布拉格等地舉行武裝起義,揭開了胡斯戰爭的序幕。在鬥爭過程中,胡斯黨人分裂為激進的塔博爾派和調和的聖杯派。起義者建立了以塔博爾派為核心的胡斯軍,在著名的統帥J.傑士卡和大普羅科普統率下,於1420~1431年先後粉碎羅馬教皇組織的5次十字軍進攻,取得了蘇多梅日采(1420)、維特科夫山(1420)、庫特納霍拉和涅梅茨凱-布羅德(1422)、烏斯季(1426)、塔霍夫(1427)和多馬日利采(1431)等會戰的勝利;起義軍還轉戰德國、匈牙利、奧地利等地,為反對歐洲反動勢力建立了輝煌戰績。1434年胡斯黨內的聖杯派聯合封建天主教勢力,在利帕尼會戰中打敗塔博爾派,胡斯戰爭基本結束。

戰爭影響

胡斯戰爭雖然失敗,但它給德國封建勢力以沉重打擊,保證了捷克在一定時期內的政治獨立,促進了捷克民族文化的發展,對後來的歐洲宗教改革運動有很大影響。胡斯黨人在長期戰爭中建立了一支得到人民有力支援的、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新型軍隊,在軍隊建設和軍事學術上有所創新。胡斯軍以步兵為主力,還擁有車載兵(乘車步兵)、騎兵和輕型炮兵等。胡斯軍首創的車載兵和戰車工事在對付敵重裝騎士騎兵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每輛戰車有一名指揮官,下轄18~20名士兵。每10輛戰車編為一個十車隊,由十車長指揮;數個十車隊組成一個戰車隊,所有戰車隊均由戰車統領統一指揮。情況需要時,以戰車相互聯結成各種戰車工事。此種工事通常配置在兩翼有天然障礙的高地,火炮配置在戰車工事中央,步兵和騎兵隱蔽在工事內,戰車保護士兵不受重裝騎士騎兵的襲擊,並在敵軍接近時予以重創。此外,胡斯軍善於在野戰中大膽機動,勇猛進攻,正確選擇主攻方向和有利戰場,集中使用兵力,重視各兵種協同動作等軍事原則。在野戰中大量使用輕炮兵也是軍事史上的新發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