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0N8

H10N8

H10N8是一種新型的禽流感病毒類型,中國首次發現病例是在江西省,H10N8病毒導致人感染和傳播的風險低。主要預防措施:冬春季是流感高發季節,一旦出現流感樣症狀,應及時就醫。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遮掩口鼻等個人衛生習慣。同時,還應避免宰殺活禽、畜,避免接觸和食用病(死)禽、畜。

基本信息

發現

H10N8禽流感H10N8禽流感

從2005年的H5N1到2009年的H1N1,再到2013年4月初的H7N9,甲型流感病毒家族變化多端。

資料顯示,甲型流感病毒家族以病毒表面突起的兩種蛋白質,即血凝素和神經氨酸(簡稱H和N)來區分,共有16種H和9種N,命名上以不同組合HxNy來命名,例如H1N1、H2N2、H7N9等。2007年,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發部分子病毒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百人計畫研究員陳則的團隊對洞庭湖濕地內水體、候鳥糞便和家禽中的禽流感病毒進行調查,分離出一株甲型禽流感病毒H10N8。

研究成果

研究證實H10N8亞型禽流感病毒是由不同毒株經過基因重排而產生的。動物感染實驗表明,最初野生型病毒分離株對雞隻沒有致病性,但一旦感染後,可在實驗雞隻的泄殖腔和咽部檢測到病毒而致病;陳則團隊用老鼠實驗模擬了流感病毒如何傳播至哺乳動物的過程。流感病毒僅在老鼠肺部傳到第2代,就能引致老鼠死亡。研究發現,病毒基因組內有多個位點的胺基酸發生替換,可能導致老鼠致病。

陳則團隊的研究證明,H10N8和H6N6型禽流感病毒非常容易感染哺乳動物。這也意味H10N8和H6N6這兩種病毒可能會變成或和其他流感病毒種類混合生成新的病毒,可能會導致人類世界一場新的流行病,對人類構成巨大威脅。

人際間感染和傳播風險較低

H10N8禽流感病毒屬甲型流感病毒,按照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分類,為甲型流感病毒H10N8亞型。研究證明,H10N8禽流感病毒在禽間長期存在,該病毒對禽類為低致病性,且能夠感染哺乳動物。初步分析,該病例為H10N8禽流感病毒引起人類感染的個案病例,病毒導致人感染和傳播的風險較低。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該病毒存在大規模傳播的風險。

發現病例

H10N8首個死亡病例H10N8首個死亡病例

2013年11月,南昌市一名73歲女罹患H10N8甲型禽流感,2013年12月6日已死亡。患者2013年11月30日入院治療,曾到訪活禽市場,有活禽經營市場暴露史。密切接觸者未出現異常。據了解,這是全球首宗人類感染H10N8的死亡個案。

患者為一名73歲的女性,臨床診斷為重症肺炎,並伴有高血壓、心臟病、重症肌無力等基礎性疾病,免疫水準低下。患者於2013年11月30日收入南昌市某醫院治療,12月6日因呼吸衰竭、休剋死亡。患者曾到訪活禽市場,有活禽經營市場暴露史。所有密切接觸者未出現異常。專家分析認為,初步考慮該病例為個案,病毒導致人感染和傳播的風險低。

雖然這次是首宗人類病例,但過去亞太區亦出現過H10N8的蹤跡,多年前在日本、韓國發現過。2012年廣東亦發現一個鴨樣本有這種病毒,2007年就在湖南洞庭湖的環境樣本檢驗出。

台“農委會”2005年曾在台北的水鳥栖地排遺檢體檢出H10N8禽流感病毒。

預防措施

主要預防措施冬春季是流感高發季節,一旦出現流感樣症狀,應及時就醫。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遮掩口鼻等個人衛生習慣。同時,還應避免宰殺活禽、畜,避免接觸和食用病(死)禽、畜。

預防H10N8禽流感及其他型別禽流感的具體做法是:

1、儘可能減少與禽畜不必要的接觸,特別注意儘量避免接觸病死禽畜。一旦發現病死禽畜,應立即報告有關部門。涉及禽類從業人員在工作時應採取職業防護措施,如口罩、手套的防護,接觸之後要及時清潔雙手等。

2、食用禽肉蛋時要充分煮熟煮透。外出旅遊時,應儘量避免接觸野生禽鳥或進入野禽棲息地。若家中飼養雀鳥,處理它們的糞便時應戴上口罩、手套,接觸它們或它們的糞便後,必須徹底清潔雙手。

3、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尤其是出現高熱、呼吸困難者,應儘快到醫院就診,並告訴醫生髮病前是否有禽類接觸史,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到醫院就診時還應注意佩戴口罩。

H10N8H10N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