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心臟介入修復療法

一 什麼是DSA心介入修復療法?

1 定義

對於心臟病問題,套用DFA設備,DSA療法,通過導管進入主動脈,採取封堵,射頻,支架,安裝起搏器等手段來修補,修復心臟問題,快速有效的治療心臟病,效果極佳!

2 治療病種

DSA心臟介入修復療法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肺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
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肌病,冠狀動脈硬化
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動脈硬化
心律失常,竇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心律不齊,心動過緩,早搏
房顫,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心絞痛
概括的說,DSA介入融通療法治療股骨頭壞死適合於任何一種類型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但對於壞死已達III期及IV的病人通過介入療法可以減輕疼痛,卻難以改變股骨頭的形態,也達不到治癒的效果。因此,對股骨頭壞死介入療法的最為適應的是股骨頭壞死I及II期的患者。患者朋友們應多了解一下這種方法適用的病情,以便更好的選擇治療方案。

二 DSA心臟介入修復療法分類?

1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2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3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4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5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6冠狀動脈造影
7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成形術三 DSA心臟介入修復療法詳細介紹
DSA心臟介入修復療法-項目內容

1、射頻消融術

利用介入技術根治快速性心律失常
【適應人群】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適應症】
房室折返型心動過速、房室結折返型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房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室性早搏、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
【技術優勢】
1、與藥物治療相比,導管超微射頻消融術可一次性根治,術後不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2、與外科手術比,不需要開胸和全麻,病人無痛苦,操作方法簡便。其特點是創傷小、恢復快,治癒率高,術後24小時就可起床活動,住院時間短(一般術後三天出院),並能迅速根治。
【臨床套用】
射頻消融術之前,快速性心律失常只能用藥物治療,控制效果不佳,甚至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外科手術治療風險大,適應症範圍小,不能當時檢驗效果。
超微射頻消融術的套用很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相對於藥物治療來說屬於根治方法,能夠給廣大適於做此項手術的患者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注意事項】
術前需進行心電圖、X線、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術後6小時內止動,防止穿刺部位出血,並需要適當的心電監護。

2、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植入永久性心電起搏裝置,改善心動過緩患者心臟功能
【適應人群】
各種原因造成的心動過緩患者
【適應症】適合治療伴有昏厥、黑朦、胸悶、乏力及心功能不全等症狀的緩慢性心律失常。
【技術優勢】
保持房室同步,由心房跟蹤實現頻率適應。手術時間1-2小時,術後7天可出院。
【臨床套用】
心臟過緩是臨床常見病,可由各種原因造成,心動過緩患者可以表現出全身缺血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永久起搏器的植入,用人工放電接替生物電對心肌進行刺激,進而使心肌產生收縮,達到改善全身血供的目的。目前技術成熟,套用價值高。
【注意事項】
術後要注意:適當鍛鍊、避免過勞;生活規律、情緒穩定;定期到專科醫院檢測;避開特殊環境,防止干擾。

3、動脈導管未閉介入封堵術

●用介入方法取代傳統開胸手術,根治動脈導管未閉患者
【適應人群】
先天性心臟病中的動脈導管未閉患者;有外科手術適應症者;肺動脈高壓患者需做右心導管檢查後方可確認。
【適應症】
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等
【技術優勢】
其最大的技術亮點就是通過較細的撓動脈進行動脈導管未閉的介入封堵。術後對於血運影響小,不易形成血栓,避免了感染,無需制動臥床,在極大的程度上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臨床套用】
動脈導管未閉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在先天性心臟病中占20%,位於第二位,治療不及時就會發生肺動脈高壓。在傳統方法中需要做開胸手術,風險大,併發症多,介入方法的出現使治療過程變得簡單實用。
【注意事項】
術前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術前的相關檢查及準備工作,避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4、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利用微創介入方法替代傳統開胸方式封堵先天性房間隔缺損
【適應人群】
卵圓窩型單孔先天性房間隔缺損,缺損周圍均有組織邊緣者
【適應症】
先天性心臟病中的房間隔缺損
【技術優勢】
該技術具有安全性高、避免了體外循環、胸前切口小、手術操作時間短、術中能清楚顯示封堵全過程、位置準確快速等優勢。
【臨床套用】
單發性房間隔缺損是常見先天性心臟病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液動力學改變後會對氧飽和度產生重大影響,本術式取代了傳統外科手術,具有痛苦小、風險小、恢復快等特點。
【注意事項】
術後應當連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6個月,並且在術後1、3、6月接受專業隨訪。

5、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

利用介入技術封堵先天性心臟病中的心室間隔缺損
【適應人群】
先天性心臟病中的心室間隔缺損患者
【適應症】
單發心室膜部間隔缺損、嵴內型心室間隔缺損或心室肌部缺損
【技術優勢】
室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對比傳統外科手術的優勢有:創傷小、不開胸,只有米粒般大小創口;只需局麻,手術時間短,患者痛苦少;手術安全性較高,術後恢復快。
【臨床套用】
室間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發展到最後可以引起多種併發症,患者最終出現心力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施治危及生命,本術式取代了傳統外科手術,具有痛苦小、風險小、恢復快等特點,是治療室間隔缺損的理想術式。
【注意事項】
術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受涼。出院後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時複查心臟彩超,以後每5年複查心臟彩超。睡眠時避免左側臥位。出院後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mg每天一次,持續服3個月。

6、冠狀動脈造影

經皮穿刺經導管造影劑注入檢查冠狀動脈情況
【適應人群】
疑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患者
【適應症】
診斷性冠狀動脈造影、指導治療的冠狀動脈造影及用於原因不明的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患者以明確病因診斷
【技術優勢】
本介入中心首先採用橈動脈穿刺造影(即從腕部穿刺),優點為患者痛苦小,傷口易處理,從腿部穿刺患者需平臥24小時,個別腕部血管條件不適合做穿刺的患者只能從股動脈穿刺。冠狀動脈造影可以明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臨床套用】冠狀動脈硬化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重要疾患之一,冠狀動脈造影可以早期發現灌裝動脈隱患。
【注意事項】冠脈造影后,為加快造影劑的排出,患者應注意儘量多喝水,飲食清淡。

7、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成形術

用微創技術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適應人群】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
【適應症】
無症狀心肌缺血或輕微心絞痛、心絞痛、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
【技術優勢】
最新的冠心病診療方式,通過使用不同的介入耗材,藉助血管成像設備將造影劑、支架等作用冠狀動脈,最終達到診斷和治療冠心病的目的。相比於以往傳統藥物治療方式而言,該術式具有恢復更快、不損傷正常組織、微創、無副作用、術後無需制動臥床、實時療效評估。
【臨床套用】
冠狀動脈硬化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重要疾患之一,是造成猝死的主要疾患,在冠狀動脈狹窄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藥物不能達到控制的目的,必須對病變血管進行干預。傳統外科方式創傷大、恢復慢,急診手術難度大,介入治療具有安全性高、恢復好、適合急診治療等優點,是重要的救命手段。
【注意事項】術後應儘量做到起居有常、保持身心愉快、飲食調攝適當、戒菸少酒、勞逸結合,參加體育鍛鍊時要注意量力而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