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m Cohen

Bram Cohen

ation eration ation

基本資料

Bram Cohen

姓名:Bram Cohen
生卒:1975年
描述:計算機程式設計師
籍貫:美國

個人概述

Bram Cohen生於1975年,他的職業是計算機程式設計師,使他聲名遠洋的是他編寫的軟體 Bit Torrent,他同時也是CodeCon的創立者之一,Bay Area p2p-hackers 會議的組織者,Codeville的編寫者。

職業生涯

Cohen 1993年畢業於Stuyvesant中學。在1990年代的中期到後期,他曾在幾家網路公司工作過,其中最後一個項目是MojoNation,由他和Jim McCoy共同參與。MojoNation允許把機密檔案分解成加密的塊,並傳給也運行MojoNation的計算機。如果有人想下載一個檔案,那么他必定要同時從許多計算機上下載。Cohen認為,這個想法非常適合點對點(peer-to-peer)傳輸程式,因為類似KaZaA的程式--從一台計算機上下載整個檔案--花費的時間很長。這個項目很有前景,可惜運氣不太好,最後沒有成功。
2001年4月,Cohen退出了MojoNation項目,開始專心設計BitTorrent。Cohen設計的BitTorrent能夠從不同計算機快速地下載檔案,特別是對寬頻的使用者。一個檔案越受歡迎時,下載的速度也就越快。2001年夏天,Cohen收集了些免費的色情電影來吸引更多的人來測試他的程式,他的程式在Linux的使用者中產生很大的反響,因為他們有許多開源的程式需要共享。後來BitTorrent也受到了想共享音樂電影的人們的歡迎。對於侵權的質問,Cohen聲稱他從來沒有侵犯過用BitTorrent來傳輸的檔案的著作權。
2003年的後期,Cohen被VALVe公司僱傭,參與開發在Half Life2中使用的數據傳輸(digital distribution)系統,叫做Steam。
Cohen患有Asperger綜合症,中文名為孤獨樣精神障礙,這使他具有高度的集中力,但是在社交上存在障礙。
Cohen目前和他的妻子孩子居住在華盛頓的Bellevue。

個人榮譽

28歲的Cohen成為了下一波網際網路檔案共享風潮的掌門人

個人影響

BitTorrent的用戶中有不少人對Cohen心懷感激,但是毫不奇怪,電影工業的圈內人不在此列。“BitTorrent決對是處在我們的雷達防線以內。”美國電影協會的主管Tom Temple在一次電話訪問中表示。BitTorrent的迅猛普及,促使該協會開始向BitTorrent站點的管理人發出了侵權通知。

在早期形式的檔案交換網路被唱片業窮追猛打以致步向衰落的同時,像BitTorrent這樣的新技術的出現,使得用於視頻的大檔案的共享和分發變得更加容易。例如,光是suprnova.org這樣的一個網站,就能提供上百套電視節目、最新電影以及著作權軟體。這甚至令到一向在打擊網際網路檔案交換中不太積極的電影工業也開始提高警惕。

人物評價

BitTorrent對於Cohen來說,一直是一種腦力訓練而不是一種賺錢的途徑。不像其它檔案交換程式,BitTorrent不但是免費的,而且還是開源的。這意味著只要有足夠能力,你完全可以把BitTorrent融入到你自己的程式裡面。

英文簡歷:
Bram Cohen
Berkeley, CA
http://bitconjurer.org/
Process:
Practitioner of evolutionary design.
Sworn enemy of waterfall methodology.
Languages(計算機語言):
Fluent in Python and Java. Speak conversational SQL and
halting C and C++.
Software(軟體):
Avid user of CVS, bash, and nedit. Familiar with many other
products, most of which I don't like so I won't mention them.
Experience(工作經歷):
Organiser of CodeCon - http://codecon.deor.org/
A very successful technical conference for peer to peer
hackers and cypherpunks
Created BitTorrent - http://bitconjurer.org/BitTorrent/
A tool for peer to peer file distribution which
seamlessly integrates with the web
Wrote large portions of Mojo Nation - http://www.mojonation.net/
A very ambitious project incorporating many interesting
cryptographic techniques. Unfortunately it hasn't done so
well, but many interesting lessons were learned in its
creation.
Wrote a nifty life applet entirely in javascript -
http://bitconjurer.org/life/
Implemented Java Transaction Architecture (JTA) and transactional
resources, including row-based tables and blob storag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 scalable cryptography API for Java.
Wrote entire user interface and corresponding database queries for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Came up with Walksat method of stochastic search
Wrote JDBC driver for handing off queries to other JDBC drivers.
Architected HTML generation system for a large deployed web site.
Won $1000 Netscape bugs bounty for timing channel attack
on the data tainting javascript security model
Participated in design of Java chat server
Maintained and wrote programs used for all the record keeping
at a travel agency.
Wrote a program to play Connect4, including board evaluation and
alpha-beta pruning.
Publications(發行):
Selman, Bart; Kautz, Henry; and Cohen, Bram.
Noise Strategies for Local 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94)
Seattle, WA, 1994, 337--343.
Employment(工作單位):
Feb 2000-Mar 2001
Software Engineer
Evil Geniuses for a Better Tomorrow
Employee #2
Dec 1997-Dec 1999
Chief Software Developer
Signet Assurance Company
Employee #1
Apr 1997-Dec 1997
Chief Java programmer
db-Centric Corporation
May 1996-Dec 1996
Earthweb, Inc. http://earthweb.com/
Summer 1995 & Summer 1993
Research Assistant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T&T Bell Laboratories; Murray Hill, New Jersey
Summer 1994
Database programming and maintenance
Travel Tour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教育背景):
1993 Fall
Enter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Buffalo
1993 Spring
Graduate Stuyvesant High School, New York City
1992 Summer
Hampshire College, Summer Studies in Mathematic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業餘活動):
1992-3
Co-captain of Math Team, Stuyvesant High School
1992
1st place team, New York State Math League
Individual High Scorer
Passed American Invitational Mathematics Exam (AIME)
Computer Interests:
Usability
I hate computers. I have a dream of them being nice to
work with some day.
Multi-agent systems
Most of my work seems to revolve around complic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multiple counterparties.
Complexity theory
I'm fascinated by the theory of algorithms. Unfortunately
technical pyrotechnics are hardly ever called for in
pract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Hobbies:
Juggling
Can juggle 5 balls, 4 clubs, do 2 diabolos, and many balance,
club swinging, devil stick and whip-handling tricks.
Origami 摺紙手工
Invented and taught many original models.

BT之父的辛酸奮鬥血淚史

在一家又一家注定要倒閉的dot-com公司工作過之後,一位名叫Bram Cohen的年輕程式設計師最終厭倦了這種失敗的生活。

“最終我認為我想做一些人們會實際用到的、有用的並且有趣的項目。”他回憶到。
3年後,28歲的Cohen成為了下一波網際網路檔案共享風潮的掌門人。如果說Napster是檔案交換的第一浪,像Kazaa這樣的檔案交換網路則代表了第二浪。那么,由Cohen開發的BitTorrent將會引領檔案交換的第三浪——目前BitTorrent實際的用戶難以估量,但是BitTorrent這個軟體至少被下載了超過1000萬次。
在早期形式的檔案交換網路被唱片業窮追猛打以致步向衰落的同時,像BitTorrent這樣的新技術的出現,使得用於視頻的大檔案的共享和分發變得更加容易。例如,光是suprnova.org這樣的一個網站,就能提供上百套電視節目、最新電影以及著作權軟體。這甚至令到一向在打擊網際網路檔案交換中不太積極的電影工業也開始提高警惕。

然而,Cohen對他所創造的這個系統早已經失去了控制。他表示,當他開發這個系統的時候,大規模的侵犯著作權問題是他沒有想到的。相反,他開發這個系統的初衷,是為了使人們在購買合法線上音樂時,不需要再經歷那漫長的等待。“很明顯,他們的問題在於沒有足夠的頻寬來滿足人們的需要。”Cohen在接受採訪時稱,“我很清楚,實際上有很多的頻寬擺在那裡,但是它沒有被恰當的使用。還有許多上傳容量是人們沒用到的。”
這就是BitTorrent背後的本質。在像Napster和Kazaa這樣舊有的檔案共享系統下,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把檔案向世人分享,大部分用戶都只是簡單地下載。然而BitTorrent則使用了所謂的Golden Rule原理:你上傳的速度越快,你下載的速度就越快。BitTorrent把檔案分割成許多小塊,當一個用戶下載了某一小塊時,它就會立即把這一小塊上傳給其它用戶。因此,所有的用戶在下載的同時,也在把自己已下載部分上傳給他人。BitTorrent的這種工作原理,使得做“種子”的用戶只需少許頻寬,就可以把大檔案共享給大量的下載者。
BitTorrent對於Cohen來說,一直是一種腦力訓練而不是一種賺錢的途徑。不像其它檔案交換程式,BitTorrent不但是免費的,而且還是開源的。這意味著只要有足夠能力,你完全可以把BitTorrent融入到你自己的程式裡面。
BitTorrent的第一個可用版本出現在2002年10月,不過這個版本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然而,Cohen此時卻在為生計發愁。幸運的是,BitTorrent引起了著名免費軟體企業家John Gilmore的注意。Gilmore幫助Cohen解決了部分的生活費用,使得BitTorrent免遭夭折。
BitTorrent真正流行起來是在2003年初,它被用來發布一個新版的Linux。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日本卡通的fans憑籍它來共享卡通片。
很難衡量BitTorrent的總體使用情況。但是Internet2主幹網基礎構造的主管Steven C. Corbato表示,他在去年5月份開始就注意到,BitTorrent的流量開始激增。從10月份開始,BitTorrent的流量更是超過了這個超高速網路總體流量的10%。與之對比,其它的檔案交換系統的流量沒有一個能超過Internet2總體流量的1%。Internet2又稱Abilene主幹,它連線起了美國200多所規模最大的大學,速度比現時的ADSL要快3500多倍。
儘管BitTorrent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然而直到幾個月前,它並沒有為Cohen帶來過一分錢。“去年9月份我沒有一丁點錢,”Cohen回憶到,他當時只好利用這張信用卡的免息期來透支,填補另一張信用卡的帳單來過活。
Cohen那時並不知道,BitTorrent會為他帶來一份工作。某天,他的事情為Valve軟體公司的常務董事Gabe Newell所獲悉。儘管Valve正在開發令遊戲玩家望眼欲穿的Half-Life 2,但是它同時也在建立一個名為Steam的線上分發網路。由於Cohen掌握這個領域的專門技術,所以Valve為他提供了一個職位。Cohen從十月份起搬到西雅圖,開始了他的工作。
一直以來,Cohen都有通過他的網站bitconjurer.org來接受BitTorrent用戶的捐款,但是這筆金額一直很少。然而從10月份開始,Cohen父親鼓勵他請求的更直接一點。如今,Cohen稱,他每天都能收到上百美元的捐款。
“在過去的幾個月,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相當戲劇性的變化,獲得工作還有捐款的到來,”Cohen說,“這好極了。”
根據Pew Internet和American Life Project的調查數據顯示,檔案交換正在衰落,這顯然是唱片業起訴運動的結果。在去年5月,29%美國的成年網際網路用戶表示他們參與了檔案交換。而到了11月和12月份,這個數字已經跌到了14%。但是,BitTorrent的忠實用戶——無論是卡通狂熱愛好者、Linux用戶、盜版電影的觀賞者——似乎在不斷增加。
BitTorrent的用戶中有不少人對Cohen心懷感激,但是毫不奇怪,電影工業的圈內人不在此列。“BitTorrent決對是處在我們的雷達防線以內。”美國電影協會的主管Tom Temple在一次電話訪問中表示。BitTorrent的迅猛普及,促使該協會開始向BitTorrent站點的管理人發出了侵權通知。
“我們正在調查大量的BitTorrent連結網站,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會向某些站點提出民事或刑事起訴。”Temple稱。
對此,Cohen指出,BitTorrent的用戶是非匿名的,他們的網際網路IP位址很容易就能被看到。“這令我很吃驚,像Suprnova這樣的網站竟然能夠繼續生存,因為他們很容易就會被起訴。”Cohen稱。Cohen還補充說,使用BitTorrent來進行非法交易,是“很愚蠢的,因為它不是匿名的。而且由於基層結構的關係,它也不能被改成匿名的。
這就是說,Cohen並不支持許多BitTorrent站點的做法。
“我不打算拿出傲慢的態度,告訴其它人不該怎么做,因為斥責他人的事情與我無關。”他說,“我是以那種找樂子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的。”
原文出自:紐約時報 | 中文翻譯原文刊登網站:太平洋電腦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