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4/26/47(Falcon)“獵鷹”空對空飛彈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點擊查看大圖
 

獵鷹”空空飛彈是戰後美國研製並裝備使用的第一個空空飛彈型號,也是戰後世界上最先進入現役的空空飛彈。該飛彈及其配套使用的機載火力控制系統,均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研製。在參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所有國家中,美國是唯一把戰火拒之門外、本土安然無恙的國家,因而是戰後唯一有雄厚經濟實力迅速發展各類飛彈核武器的國家。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休斯飛機公司於1947年自投資金,在同年研製成功的“受激輻射微波放大”(MASER)器件的基礎上,研製一種能從截擊機上發射的、不受任何氣象條件限制的、雷達制導飛彈。1949年休斯飛機公司向美國海/空軍提交研製稱之為“獵鷹”空空飛彈的建議書。這項計畫在當時被認為是無法實現的,因為當時最好的小型雷達也只能裝在重型截擊機上,故遭到了海軍的拒絕,但空軍為解決其防空截擊機遠距攔截武器裝備之急需而接受該建議。
休斯飛機公司1950年開始設計制導系統,到1951年已花費數百萬美元,為研製發動機和其它部件更花費了出乎意料的巨額款項。到1953年6、7月間,休斯公司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其直接後果是許多著名的專家流失,1953年底該公司經理H·喬治同他的全班人馬撤走,使休斯飛機公司幾乎陷入破產境地。休斯飛機公司的創建人—豪厄德·休斯,被迫動用他擁有的、占環球航空公司80%的股金,不顧各方反對,繼續堅持研製“獵鷹”空空飛彈。
隨著微小型電子元件的發展套用,到1953年,飛彈的心臟部分—制導裝置已見端倪,從1950年時占據1m3空間的裝滿電子管、變壓器、乾電池的龐大設備,改造為1個長圓筒形裝置。到1954年初,使體積進一步縮小到直徑150mm、長度0.5m的1個部件,達到了原來確定的設計標準。隨後製成了供空中試射用的代號為XF-98的“獵鷹”飛彈。與此同時,設計了與之配套使用的xma-1火力控制系統。1954年春,在軍方觀察人員面前,從F-94戰鬥機上首次實彈試射,儘管地面遙控的B-17靶機作各種規避機動,還是被飛彈上的雷達導引頭截獲、跟蹤,在幾秒鐘內被擊落。首次試射成功,使休斯飛機公司得以從五角大樓獲得一筆繼續改善和提高飛彈性能的經費。1954年小批投產並裝備部隊使用,到1955年即從軍方獲得“獵鷹”飛彈和MA-1火控系統的大量訂貨。至此,休斯飛機公司走出困境,進入大發展的新時期。
首次進入空軍服役的“獵鷹”空空飛彈,最初編號為GAR-1,隨後在該型號基礎上迅速改進發展,到1961年3月向空軍交付了30000多枚各型“獵鷹”飛彈。其中,4000枚GAR-1/1D,9500枚GAR-2,300枚GAR-3“超獵鷹”,800枚GAR-3A“超獵鷹”,100枚GAR-11“核獵鷹”。1962年上述GAR-1/2/3/4/11各型號按三軍統一編號改為AIM-4/26/47。到1970年,“獵鷹”飛彈就發展為包括12種型號的完整系列,成為美國空軍國土防空截擊機的標準裝備,並輸出瑞士、瑞典和芬蘭空軍。雖然該飛彈系列發展很快,其形成期所跨越的年代,比美國同時發展的“響尾蛇”空空飛彈系列要短得多。但面對現代局部常規戰爭,兩者的命遠卻大不一樣。
“獵鷹”飛彈是為攔截敵方非機動轟炸機編隊而設計的,該系列中僅有AIM-4D紅外型有機會在越南戰場一試身手。這個專門為美國空軍F-4D戰鬥機改進的第一個近距空戰飛彈在與越方戰鬥機空戰中,共發射43枚,僅4枚命中目標,如此低的命中率使其迅速被美國空軍撤下戰場,被同時代的更適宜於近距空戰的“響尾蛇”AIM-9D型所取代。其餘“獵鷹”飛彈系列型號留在本土的截擊機上,而北越的飛機不可能飛到美國本土去轟炸,“獵鷹”系列飛彈當時無用武之地。到1971年,該系列中在AIM-4D基礎上改進的最新型號AIM-4H因無訂貨而被迫取消,隨後生產線全部關閉,至此“獵鷹”空空飛彈走到了盡頭。
結構和性能特點
該系列飛彈具有相同的氣動外形布局和相似的艙段結構。頭部呈半球形,彈體呈圓柱形,4片三角形彈翼及其矩形舵面位於彈體後部,彈體、彈翼均採用鎂合金製成,後彈體內裝1台錫奧科爾公司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近/中距型頭部有4片帶圓角的小鴨翼安定面,遠距型頭部有4片分別處於每片彈翼之前的邊條,與4片彈翼處於同一平面。
“獵鷹”系列按制導方式不同,分為半主動雷達型AIM-4/4A/4E/4F/26A/26B/47A、紅外型AIM-4B/4C/4D/4G/4H和半主動雷達加被動紅外複合制導型AIM-47A;按戰鬥部裝藥不同,分為常規戰鬥部型AIM-4/4A/4B/4C/4D/4E/4F/4G/26B/47A和核戰鬥部型AIM-26/26A/47A;按射程分為近距型AIM-4A/4B/4C/4D/4H/26A/26B、中距型AIM-4E/4F/4G和遠距型AIM-47A;按作戰性能水平,可分為兩代、三擋:第一代AIM-4/4A/4B/4C,第一代半AIM-4D,第二代AIM-4E/4F/4G/4H/26A/26B/47A。

“獵鷹”AIM-47A概述

“獵鷹”AIM-47A空空飛彈是美國“獵鷹”系列飛彈中最特殊的一種,是一種威力較大的遠戰武器。該彈作為“202A 武器系統”的一部分,專為F-108“輕劍”截擊機研製。1955 年 9 月,美國空軍提出了“試驗性遠程截擊機”計畫(Long Range Interceptor, Experimental, LRIX)。在經過第一輪角逐後,北美航空工業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諾斯羅普公司於 11 月贏得了研究契約。1957 年 6 月,北美航空工業公司的方案最終勝出,獲得了為“ 202A 武器系統”生產兩架原型機的契約。而“202A 武器系統”除了截擊機外,還包括 AN/ASG-18 火控系統和 GAR-9 空空飛彈。GAR-9 飛彈由休斯公司研製的AIM-4“獵鷹”空空飛彈發展而來,在尺寸上比“獵鷹”基本型要大得多。裝有一台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可儲存式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其最大速度很驚人,高達 6 馬赫,射程超過 100 英里。1959 年 9 月美國空軍宣布F-108 項目取消,AN/ASG-18 火控系統和GAR-9 空空飛彈隨後都被用於洛克希德公司的YF-12A 項目。遺憾的是,這個項目同樣沒能繼續下去。1962 年,GAR-9 空空飛彈被重新編號為 AIM-47A。該彈生產數量很少,僅製造了約80枚左右,現已全部退役。
“獵鷹”AIM-47A性能指標
彈長: 4.6米
彈徑: 0.35米
翼展: 0.91米
彈重: 360千克
動力裝置:預貯存液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方式:半主動雷達中段制導加被動紅外製導
使用高度:>21000米
戰鬥部: 既可裝常規高爆炸藥,也可帶核裝藥
最大射程:超過 100 英里
速度:高達6M
“獵鷹”AI在作戰中,F-108截擊機內部的彈艙旋轉式發射架上可掛 3 枚休斯 AIM-47A “獵鷹”空空飛彈。AIM-47A在中段由機載AN/ASG-18火控系統(作用距離超過 100 英里)提供半主動雷達制導,末段則利用自身的紅外導引頭實施被動紅外製導。曾有計畫為 GAR-9 安裝低當量的 W-42 核彈頭,但最終採用的仍是常規高爆彈頭。
M-47A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11.1km(AIM-4/4A/4B/4C/4D/4H)
 13km(AIM-4E/4F/4G/26A/26B)
 100km(AIM-47A)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 M3(AIM-4/4A/4B/4C/4D/4H)
 M4(AIM-4E/4F/4G/47A)
 M2(AIM-26A/26B)
使用高度 15000m(AIM-4/4A/4B/4C/4D/4H/26A/26B)
 21000m(AIM-4E/4F/4G)
 >21000m(AIM-47A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 半主動雷達(AIM-4/4A/4E/4F/26A/26B)
被動紅外 (AIM-4B/4C/4D/4G/4H)
 半主動雷達加被動紅外複合制導(AIM-47A)
引信 無線電近炸引信(AIM-4/4A/4B/4C/4D/4E/4F/4G)
 主動雷達引信(AIM-26A/26B)
 主動雷射引信(AIM-4H)
戰 斗 部 高爆炸藥,重9kg(AIM-4/4A/4B/4C)
 高爆炸藥,重18kg(AIM-4D/4E/4F/4G/4H)
 核裝藥,2000t級(AIM-26A)
 高爆炸藥(AIM-26B)
動力裝置 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 55kg(AIM-4/3A/4B/4C)
 60kg(AIM-4D/4H)
 64kg(AIM-4E)
 66kg(AIM-4G)
 68kg(AIM-4F)
 113kg(AIM-26A)
 119kg(AIM-26B)
 360kg(AIM-47A)
彈長 1.98m(AIM-4/4A/4B)
 2.02m(AIM-4C/4D/4H)
 2.18m(AIM-4E/4F/4G)
 2.13m(AIM-26A/26B)
 4.6m(AIM-47A)
彈徑 163mm(AIM-4/4A/4B/4C/4D/4E/4F/4G/4H)
 274mm(AIM-26A/26B)
 350mm(AIM-47A)
翼展 510mm(AIM-4/4A/4B/4C/4D/4H)
 610mm(AIM-4E/4F/4G/26A/26B)
 910mm(AIM-47A) 作戰使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