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485

在要求通信距 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採用RS-485串列匯流排標準。RS-485採用平衡傳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

基本信息

主要特性

僅供參考僅供參考

典型的串列通標準是RS232和RS485,它們定義了電壓,阻抗等,但不對軟體協定給予定義,區別於RS232, RS485的特性包括:

1. RS-485的電氣特性: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接口信號電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損壞接口電路的晶片, 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電路連線。

2. 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

3. RS-485接口是採用平衡驅動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組合,抗共模干擾能力增強,即抗噪聲干擾性好。

4. RS-485接口的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4000英尺(約1219米),實際上可達 3000米,另外RS-232-C接口在匯流排上只允許連線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匯流排上是允許連線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路。套用RS-485 可以聯網構成分散式系統。RS-485的”節點數”主要是依”接收器輸入阻抗”而定。

因RS-485接口具有良好的抗噪聲干擾性,長的傳輸距離和多站能力等上述優點就使其成為首選的串列接口。因為RS485接口組成的半雙工網路一般只需二根連線,所以RS485接口均採用禁止雙絞線傳輸。 RS485接口連線器採用DB-9的9芯插頭座,與智慧型終端RS485接口採用DB-9(孔),與鍵盤連線的鍵盤接口RS485採用DB-9(針)。

串口協定只是定義了傳輸的電壓,阻抗等,編程方式和普通的串口編程一樣。

接口標準

平衡傳輸
RS-422、RS-485與RS-232不一樣,數據信號採用差分傳輸方式,也稱作平衡傳輸,它使用一對雙絞線,將其中一線定義為A,另一線定義為B。通常情況下,傳送驅動器A、B之間的正電平在+2~+6V,是一個邏輯狀態,負電平在-2V~6V,是另一個邏輯狀態。另有一個信號地C,在RS-485中還有一“使能”端,而在RS-422中這是可用可不用的。“使能”端是用於控制傳送驅動器與傳輸線的切斷與連線。當“使能”端起作用時,傳送驅動器處於高阻狀態,稱作“第三態”,即它是有別於邏輯“1”與“0”的第三態。
RS-422電氣規定
由於接收器採用高輸入阻抗和傳送驅動器比RS232更強的驅動能力,故允許在相同傳輸線上連線多個接收節點,最多可接10個節點。即一個主設備(Master),其餘為從設備(Slave),從設備之間不能通信,所以RS-422支持點對多的雙向通信。RS-422四線接口由於採用單獨的傳送和接收通道,因此不必控制數據方向,各裝置之間任何必須的信號交換均可以按軟體方式(XON/XOFF握手)或硬體方式(一對單獨的雙絞線)實現。RS-422的最大傳輸距離為4000英尺(約1219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其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ps速率以下,才可能達到最大傳輸距離。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米長的雙絞線上所能獲得的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ps。RS-422需要一終接電阻,要求其阻值約等於傳輸電纜的特性阻抗。在短距離傳輸時可不需終接電阻,即一般在300米以下不需終接電阻。終接電阻接在傳輸電纜的最遠端。
RS485電氣規定
由於RS-485是從RS-422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RS-485許多電氣規定與RS-422相仿。如都採用平衡傳輸方式、都需要在傳輸線上接終接電阻等。RS-485可以採用二線與四線方式,二線制可實現真正的多點雙向通信。而採用四線連線時,與RS-422一樣只能實現點對多的通信,即只能有一個主(Master)設備,其餘為從設備,但它比RS-422有改進,無論四線還是二線連線方式匯流排上可多接到32個設備。
RS-485匯流排,在要求通信距離為幾十米到上千米時,廣泛採用RS-485串列匯流排標準。RS-485採用平衡傳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擾的能力。加上匯流排收發器具有高靈敏度,能檢測低至200mV的電壓,故傳輸信號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復。RS-485採用半雙工工作方式,任何時候只能有一點處於傳送狀態,因此,傳送電路須由使能信號加以控制。RS-485用於多點互連時非常方便,可以省掉許多信號線。套用RS-485可以聯網構成分散式系統,其允許最多並聯32台驅動器和32台接收器。RS-485與RS-422的不同還在於其共模輸出電壓是不同的,RS-485是-7V至+12V之間,而RS-422在-7V至+7V之間;RS-485滿足所有RS-422的規範,所以RS-485的驅動器可以用在RS-422網路中套用。RS-485與RS-422一樣,其最大傳輸距離約為1219米,最大傳輸速率為10Mbps。平衡雙絞線的長度與傳輸速率成反比,在100Kbps速率以下,才可能使用規定最長的電纜長度。只有在很短的距離下才能獲得最高速率傳輸。一般100米長雙絞線最大傳輸速率僅為1Mbps。RS-485需要2個終接電阻,其阻值要求等於傳輸電纜的特性阻抗。在矩距離傳輸時可不需終接電阻,即一般在300米以下不需終接電阻。終接電阻接在傳輸匯流排的兩端。
RS-422與RS-485:
RS-422可支持10個節點,RS-485支持32個節點,因此多節點構成網路。網路拓撲一般採用終端匹配的匯流排型結構,不支持環形或星形網路。在構建網路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採用一條雙絞線電纜作匯流排,將各個節點串接起來,從匯流排到每個節點的引出線長度應儘量短,以便使引出線中的反射信號對匯流排信號的影響最低。
*應注意匯流排特性阻抗的連續性,在阻抗不連續點就會發生信號的反射。下列幾種情況易產生這種不連續性:匯流排的不同區段採用了不同電纜,或某一段匯流排上有過多收發器緊靠在一起安裝,再者是過長的分支線引出到匯流排。
總之,應該提供一條單一、連續的信號通道作為匯流排。

插口種類

圖2圖2

以上我們了解了串口的協定,而我們日常工作中接觸最多的是實際的一些設備的外部接口,我們如何從外形上就知道它是那種接口呢?製作線纜各針腳如何定義?上面我們知道了串口RS-232、RS-422與RS-485標準只對接口的電氣特性做出規定,而不涉及接外掛程式、電纜或協定,在此基礎上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高層通信協定。從我們實際工作中碰到的使用最多的插口有三種DB9 DB25 RJ45,上面三種插口外掛程式都可以用作串口插口外掛程式,也可以通過線纜進行插口之間的轉換。下面我們就三種插口的針腳定義分別說明,三個插口之間的轉換也只要按照插口定義的線纜跳接即可。

還有一種插口是RJ45,比如湖北台使用的品尼高mss1600、mss700視頻伺服器的編解碼板控制口都為串口,插口是RJ45的,而播控機的串口插口是DB9,因此我們就需要使用轉換線纜。轉換線纜的針腳定義如圖4。

RS485 半雙工接法為:RX+ 和TX+ 並聯為Data+;RX- 和TX- 並聯為Data-。RS485 全雙工/RS422 接法為:FULL 和GND 短接;信號線為RX+,TX+,RX-,TX-,可根據需要連線GND。

串口擴展

串口的擴展,我們知道一般一台計算機有兩個串口,而對於一台播控計算機需要控制的設備遠遠不止兩台設備,我們需要同時控制視頻伺服器,錄像機、切換台、字幕機等各種設備。所以我們就需要對串口進行擴展,我們可以使用串口擴展卡對串口進行擴展,比如我們在播控系統中使用的串口擴展卡MOXA CI-134。

MOXA CI-134是專為工業環境通信套用設計的 RS-422/485 四串口卡。它支持4個獨立的RS-422/485串口,在一對多點的通信套用下,最多可控制128 個設備。為使RS-485 2線半雙工操作變得更加簡單,每片 CI-134 卡都具有數據流向自動控制(ADDC),不需軟體操作。因此,在Windows套用下不需額外的編碼就能控制RS-485半雙工協定。為達到工業環境對高可靠性產品的要求,本系列產品提供可選擇的光電隔離(2 KV)和浪涌保護(25 KV ESD)功能。

該產品特點包括:可選擇光電隔離(2KV)和浪涌保護(25KV ESD)功能;提供數據流向自動控制ADDC (Automatic Data Direction Control)功能;RS-485 數據控制l: ADDC 或通過 RTS控制;內建終端電阻;採用晶片硬體流量控制,保證數據不流失;採用先進 ASIC 設計,返修率低;支持眾多常見的作業系統。

串口套用

RS-232:用於與數據機、印表機及其它PC外設之間的通信。最大電纜長度為100英尺(典型值)。

RS-422:適用於單主機(驅動器)工業環境。典型套用包括:過程自動化(化工、釀造、造紙)、工廠自動化(汽車製造、金屬加工)、HVAC、安防、電機控制、運動控制等。

RS-485:適用於多主機/驅動器工業環境。其典型套用與RS-422相似,包括:過程自動化(化工、釀造、造紙)、工廠自動化(汽車製造、金屬加工)、HVAC、防、電機控制、運動控制。

我們知道串口RS232有效傳輸距離為15米。我們播控中使用的錄像機如DVCPRO、IMX控制接口有RS232、RS422多個接口供選擇,如果使用pin9則為RS422接口,視頻伺服器編解碼口控制都是RS422接口,只是插口為RJ45不是DB9的,需要轉換線纜進行轉換。因此我們在控制中根據以上特性可以靈活使用,我們由於主備控制切換的需要,以及距離的考慮統一選用RS422倒換開關進行倒換,控制RS422倒換開關的為RS232控制接口,這個直接由播控機本身的COM口來控制倒換開關進行倒換,其他控制錄像機、切換台、視頻伺服器編解碼卡使用MOXA卡擴展的RS422接口進入RS422倒換開關進行倒換。

整個系統中只有RS422倒換開口控制是播控機的COM(RS232)口控制,其他都是MOXA卡擴展的RS422接口,由於應急開關需要RS232所以在應急開關前面加了一個RS422轉RS232的轉換器。通過控制線播控機可以及時發出播控指令,也可以隨時讀取錄像機、切換台、還有視頻伺服器的狀態。以上只是播控機房的系統控制圖。上載、總控機房的系統控制大致和這相同。

RS422匯流排、RS485和RS422電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差動方式傳送和接受,不需要數字地線。差動工作是同速率條件下傳輸距離遠的根本原因,這正是二者與RS232的根本區別,因為RS232是單端輸入輸出,雙工工作時至少需要數字地線、傳送線和接受線三條線(異步傳輸),還可以加其它控制線完成同步等功能。

計算機控制在廣電播控系統中運用會越來越廣泛,而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型化也會不斷提高,系統也會更加龐大,這就要求我們能更深入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理論,這樣才能更深入的了解系統,維護系統,保證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更好的保障安全播出。

門禁系統又稱出入管理控制系統,專門用於控制和管理相關人員進出相應區域的數位化管理系統。對於辦公區域而言,相關人員對於相應的區域的進出許可權應該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財務室,總裁辦公室之類的區域就是普通員工不能隨意進出的,而高層管理人員能有相應的授權進入相應的區域。傳統的門鎖是不能完全滿足這些要求的,並且由於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不能杜絕有人私配鑰匙從而導致泄密等問題。而門禁系統通過門禁管理軟體對相應卡片進行相應的授權就可以實現這些功能,如果人員有流動,可以通過收回卡片或者取消授權控制管理相關人員的進入。

門禁系統所使用的通信線路有很多選擇,有使用RS-232串口直接與電腦連線的,也有使用RS-485匯流排作為數據通信線路的,還有使用TCP/IP網路作為數據通信線路的,RS-485匯流排由於使用簡單,方便易用得到了廣泛的套用。

市場上的RS-232轉RS-485的轉換器,無源與有源兩種

無源一般只是轉換,有源的轉換器除了實現232和485的轉換,還能保證兩者之間電氣隔離!因為485的線路往往比較長,線路上有干擾,採取隔離措施後即使485線路上有干擾也不會影響232這邊。

多機通訊

485485

在多機通信中,最重要的是保證通信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需要嚴格的通信協定和完善的通信軟體。 RS-485方式構成的多機通信系統採用主從式結構:主機控制多個從機,作為從機的單片機不主動傳送命令或數據,一切都由主機單片機控制;並且在一個多機系統中,只有一台主機,各台從機之間不能相互通信,即使有信息交換也必須通過主機轉發。採用RS-485構成的多機通信系統原理。

在匯流排末端接一個匹配電阻,吸收匯流排上的反射信號,使得正常傳輸信號無毛刺。匹配電阻的取值應該與匯流排的特性阻抗相當。在匯流排上沒有信號傳輸時,匯流排處於懸浮狀態,容易受干擾信號的影響。將匯流排上的差分信號的正端A+和負端B-之間接一個10K的電阻;負端B-和地間接一個10K的電阻,形成一個電阻網路。當匯流排上沒有信號傳輸時,正端A+的電平大約為3.2V,負端B-的電平大約為1.6V,即使有干擾信號,也很難產生串列通信的起始信號0,從而增加了匯流排抗干擾的能力。

多機通信基本框圖

在多機通信中,每台從機均分配有一個從機地址,主機與從機之間進行串列通信時,通常是主機先呼叫某從機地址,喚醒被叫從機後,主、從兩機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而未被呼叫的從機則繼續進行各自的工作。

一次完整的通信過程分為3個階段:主機詢問、從機應答和鏈路釋放。主機詢問階段,主機以幀的形式將從機地址碼、命令、數據和校驗碼傳送到指定從機;從機應答階段,從機解釋接收的命令碼,並組織相應幀信息回送到主機;鏈路釋放階段,從機清除接收緩衝區及相關變數,準備與主機下次通信。任何一次完整的通信過程都是由主機方發起的,從機在被主機定址前只能處於偵聽狀態,從機在接收到地址碼的第2個位元組後,立即判斷是否定址自己,如果是.繼續接受下面的數據,否則不與理睬。

布線規範

485匯流排由於其布線簡單,穩定可靠從而廣泛的套用於視頻監控,門禁對講,樓宇報警等各個領域中,但是,在485匯流排布線過程中由於有很多不完全準確的概念導致出現很多問題。現在將一些錯誤的觀念作出一些澄清。

485信號線不可以和電源線一同走線。在實際施工當中,由於走線都是通過管線走的,施工方有的時候為了圖方便,直接將485信號線和電源線綁在一起,由於強電具有強烈的電磁信號對弱電進行干擾,從而導致485信號不穩定,導致通信不穩定。

485信號線可以使用禁止線作為布線,也可以使用非禁止線作為布線。由於485信號是利用差模傳輸的,即由485+與485-的電壓差來作為信號傳輸。如果外部有一個干擾源對其進行干擾,使用雙絞線進行485信號傳輸的時候,由於其雙絞,干擾對於485+,485-的干擾效果都是一樣的,那電壓差依然是不變的,對於485信號的干擾縮到了最小。同樣的道理,如果有禁止線起到禁止作用的話,外部干擾源對於其的干擾影響也可以儘可能的縮小。

選擇使用普通的超五類禁止雙絞線即網線就可以。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現在市場上的線材魚龍混雜,有不良商人利用某種合金來頂替銅絲來做網線,在外面鍍銅以矇混客戶。具體區別方法:看網線截面,如果是銅色的話,就是銅絲,如為白色,則是用合金以次充好。合金一般比較脆,容易斷,而且導電性遠不如銅絲,很容易在工程施工中造成問題。線材一般那建議選擇標準的485線,其為禁止雙絞線,傳輸線不是像網線那樣為單股的銅絲,而是多股銅絲絞在一起形成一根線,從而即使某根小銅絲斷掉,也不會影響整個的使用。

485布線藉助485集線器和485中繼器可以任意布設成星型接線與樹形接線。485布線規範是必須要手牽手的布線,一旦沒有藉助485集線器和485中繼器直接布設成星型連線和樹形連線,很容易造成信號反射導致匯流排不穩定。很多施工方在485布線過程中,使用了星型接線和樹形接線,有的時候整個系統非常穩定,但是有的時候則總是出現問題,又很難查找原因,一般都是由於不規範布線所引起的。

485匯流排必須要接地。在很多技術文檔中,都提到485匯流排必須要接地,但是沒有詳細的提出如何接地。嚴格的說,485匯流排必須要單點可靠接地。單點就是整個485匯流排上只能是有一個點接地,不能多點接地,因為將其接地是因為要將地線(一般都是禁止線作地線)上的電壓保持一致,防止共模干擾,如果多點接地適得其反。可靠接地時整個485線路的地線必須要有良好的接觸,從而保證電壓一致,因為在實際施工中,為了接線方便,將線剪成多段再連線,但是沒有將禁止線作良好的連線,從而使得其地線分成了多段,電壓不能保持一致,導致共模干擾。

接口標準

RS-232-C:

RS-232C標準(協定)的全稱是EIA-RS-232C標準,其中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代表美國電子工業協會,RS(Recommeded Standard)代表推薦標準,232是標識號,C代表RS232的最新一次修改(1969),在這之前,有RS232B、RS232A。它規定連線電纜和機械、電氣特性、信號功能及傳送過程。常用物理標準還有有EIA-RS-232-C、EIA-RS-422-A、EIA-RS-423A、EIA-RS-485。 這裡只介紹EIA-RS-232-C(簡稱232,RS232)。 例如,在IBM PC機上的COM1、COM2接口,就是RS-232C接口。

1.電氣特性:

EIA-RS-232C對電器特性、邏輯電平和各種信號線功能都作了規定。

在TxD和RxD上:邏輯1(MARK)=-3V~-15V。

邏輯0(SPACE)=+3~+15V。

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線上:

信號有效(接通,ON狀態,正電壓)=+3V~+15V。

信號無效(斷開,OFF狀態,負電壓)=-3V~-15V。

以上規定說明了RS-232C標準對邏輯電平的定義。對於數據(信息碼):邏輯“1”(傳號)的電平低於-3V,邏輯“0”(空號)的電平高於+3V;對於控制信號;接通狀態(ON)即信號有效的電平高於+3V,斷開狀態(OFF)即信號無效的電平低於-3V,也就是當傳輸電平的絕對值大於3V時,電路可以有效地檢查出來,介於-3~+3V之間的電壓無意義,低於-15V或高於+15V的電壓也認為無意義,因此,實際工作時,應保證電平在±(3~15)V之間。

EIA-RS-232C與TTL轉換:EIA-RS-232C是用正負電壓來表示邏輯狀態,與TTL以高低電平表示邏輯狀態的規定不同。因此,為了能夠同計算機接口或終端的TTL器件連線,必須在EIA-RS-232C與TTL電路之間進行電平和邏輯關係的變換。實現這種變換的方法可用分立元件,也可用積體電路晶片。較為廣泛地使用積體電路轉換器件,如MC1488、SN75150晶片可完成TTL電平到EIA電平的轉換,而MC1489、SN75154可實現EIA電平到TTL電平的轉換。MAX232晶片可完成TTL←→EIA雙向電平轉換。

2、連線器的機械特性:

連線器:由於RS-232C並未定義連線器的物理特性,因此,出現了DB-25、DB-15和DB-9各種類型的連線器,其引腳的定義也各不相同。下面分別介紹兩種連線器

(1)DB-25: PC和XT機採用DB-25型連線器。DB-25連線器定義了25根信號線,分為4組:

①異步通信的9個電壓信號(含信號地SG)2,3,4,5,6,7,8,20,22。

②20mA電流環信號 9個(12,13,14,15,16,17,19,23,24)。

③空6個(9,10,11,18,21,25)。

④保護地(PE)1個,作為設備接地端(1腳)。

DB-25型連線器的外形及信號線分配如圖3所示。注意,20mA電流環信號僅IBM PC和IBM PC/XT機提供,至AT機及以後,已不支持。

(2)DB-9連線器:

在AT機及以後,不支持20mA電流環接口,使用DB-9連線器,作為提供多功能I/O卡或主機板上COM1和COM2兩個串列接口的連線器。它只提供異步通信的9個信號。DB-25型連線器的引腳分配與DB-25型引腳信號完全不同。因此,若與配接DB-25型連線器的DCE設備連線,必須使用專門的電纜線。

電纜長度:在通信速率低於20kb/s時,RS-232C所直接連線的最大物理距離為15m(50英尺)。

最大直接傳輸距離說明:RS-232C標準規定,若不使用MODEM,在碼元畸變小於4%的情況下,DTE和DCE之間最大傳輸距離為15m(50英尺)。可見這個最大的距離是在碼元畸變小於4%的前提下給出的。為了保證碼元畸變小於4%的要求,接口標準在電氣特性中規定,驅動器的負載電容應小於2500pF。

3、RS-232C的接口信號:

RS-232C規標準接口有25條線,4條數據線、11條控制線、3條定時線、7條備用和未定義線,常用的只有9根,

(1)聯絡控制信號線:

數據裝置準備好(Data set ready-DSR)——有效時(ON)狀態,表明MODEM處於可以使用的狀態。

數據終端準備好(Data set ready-DTR)——有效時(ON)狀態,表明數據終端可以使用。

這兩個信號有時連到電源上,一上電就立即有效。這兩個設備狀態信號有效,只表示設備本身可用,並不說明通信鏈路可以開始進行通信了,能否開始進行通信要由下面的控制信號決定。

請求傳送(Request to send-RTS)——用來表示DTE請求DCE傳送數據,即當終端要傳送數據時,使該信號有效(ON狀態),向MODEM請求傳送。它用來控制MODEM是否要進入傳送狀態。

允許傳送(Clear to send-CTS)——用來表示DCE準備好接收DTE發來的數據,是對請求傳送信號RTS的回響信號。當MODEM已準備好接收終端傳來的數據,並向前傳送時,使該信號有效,通知終端開始沿傳送數據線TxD傳送數據。

這對RTS/CTS請求應答聯絡信號是用於半雙工MODEM系統中傳送方式和接收方式之間的切換。在全雙工系統中作傳送方式和接收方式之間的切換。在全雙工系統中,因配置雙向通道,故不需要RTS/CTS聯絡信號,使其變高。

接收線信號檢出(Received Line detection-RLSD)——用來表示DCE已接通通信鏈路,告知DTE準備接收數據。當本地的MODEM收到由通信鏈路另一端(遠地)的MODEM送來的載波信號時,使RLSD信號有效,通知終端準備接收,並且由MODEM將接收下來的載波信號解調成數字兩數據後,沿接收數據線RxD送到終端。此線也叫做數據載波檢出(Data Carrier dectection-DCD)線。

振鈴指示(Ringing-RI)——當MODEM收到交換台送來的振鈴呼叫信號時,使該信號有效(ON狀態),通知終端,已被呼叫。

(2)數據傳送與接收線:

傳送數據(Transmitted data-TxD)——通過TxD終端將串列數據傳送到MODEM,(DTE→DCE)。

接收數據(Received data-RxD)——通過RxD線終端接收從MODEM發來的串列數據,(DCE→DTE)。

(3)地線:

有兩根線SG、PG——信號地和保護地信號線,無方向。

上述控制信號線何時有效,何時無效的順序表示了接口信號的傳送過程。例如,只有當DSR和DTR都處於有效(ON)狀態時,才能在DTE和DCE之間進行傳送操作。若DTE要傳送數據,則預先將DTR線置成有效(ON)狀態,等CTS線上收到有效(ON)狀態的回答後,才能在TxD線上傳送串列數據。這種順序的規定對半雙工的通信線路特別有用,因為半雙工的通信才能確定DCE已由接收方向改為傳送方向,這時線路才能開始傳送。

2個數據信號:傳送TXD;接收RXD。

1個信號地線:SG。

6個控制信號:

DSR——數傳機(即modem)準備好,Data Set Ready。

DTR——數據終端(DTE,即微機接口電路,如Intel8250/8251,16550)準備好,Data Terminal Ready。

RTS——DTE請求DCE傳送(Request To Send)。

CTS——DCE允許DTE傳送(Clear To Send),該信號是對RTS信號的回答。

DCD——數據載波檢出,Data Carrier Detection當本地DCE設備(Modem)收到對方的DCE設備送來的載波信號時,使DCD有效,通知DTE準備接收, 並且由DCE將接收到的載波信號解調為數位訊號, 經RXD線送給DTE。

RI——振鈴信號 Ringing當DCE收到交換機送來的振鈴呼叫信號時,使該信號有效,通知DTE已被呼叫。

區別

RS-232-C

RS-232-C是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ElectronicIndustryAssociation)制定的一種串列物理接口標準。RS是英文“推薦標準”的縮寫,232為標識號,C表示修改次數。RS-232-C匯流排標準設有25條信號線,包括一個主通道和一個輔助通道。
在多數情況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對於一般雙工通信,僅需幾條信號線就可實現,如一條傳送線、一條接收線及一條地線。
RS-232-C標準規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5200波特。
RS-232-C標準規定,驅動器允許有2500pF的電容負載,通信距離將受此電容限制,例如,採用150pF/m的通信電纜時,最大通信距離為15m;若每米電纜的電容量減小,通信距離可以增加。傳輸距離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屬單端信號傳送,存在共地噪聲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擾等問題,因此一般用於20m以內的通信。

RS-422

RS422匯流排,RS485和RS422電路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差動方式傳送和接受,不需要數字地線。
RS422通過兩對雙絞線可以全雙工工作收發互不影響,而RS485隻能半雙工工作,發收不能同時進行,但它只需要一對雙絞線。
RS422和RS485在19kpbs下能傳輸1200米。用新型收發器線路上可連線台設備。
串列通信接口標準經過使用和發展,已經有幾種。但都是在RS-232標準的基礎上經過改進而形成的。所以,以RS-232C為主來討論。RS-323C標準是美國EIA(電子工業聯合會)與BELL等公司一起開發的1969年公布的通信協定。它適合於數據傳輸速率在0~20000b/s範圍內的通信。這個標準對串列通信接口的有關問題,如信號線功能、電器特性都作了明確規定。由於通行設備廠商都生產與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設備,因此,它作為一種標準,已在微機通信接口中廣泛採用。
在討論RS-232C接口標準的內容之前,先說明兩點:
首先,RS-232-C標準最初是遠程通信連線數據終端設備DTE(DataTerminalEquipment)與數據通信設備DCE(DataCommunicationEquipment)而制定的。因此這個標準的制定,並未考慮計算機系統的套用要求。但它又廣泛地被借來用於計算機(更準確的說,是計算機接口)與終端或外設之間的近端連線標準。顯然,這個標準的有些規定及和計算機系統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有了對這種背景的了解,我們對RS-232C標準與計算機不兼容的地方就不難理解了。
其次,RS-232C標準中所提到的“傳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立場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場來定義的。由於在計算機系統中,往往是CPU和I/O設備之間傳送信息,兩者都是DTE,因此雙方都能傳送和接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