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

3R

在日本,人們已經提出“3R製造”的概念,即減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例如,製造紙張的原料全部是廢紙。發展3R技術,這是2002年10月8日舉辦的"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研討會"上發出的呼籲。在動物實驗中,3R是Reduction(減少)、Replacement(替代)和Refinement(最佳化)的簡稱。 W. M. S. Russell (動物學家)和 R.LBurch(微生物學家) 1959 年發表了《人道主義實驗技術原理》(The Principles Of Hum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一書 ,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3R的理論。

環保3R

基本介紹

專家指出,追求3R,最終目標是實現循環綠色經濟,即只用少量的自然資源就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節約、回收和再利用廢舊資源,使其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價值得到重新開發和使用,產生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21世紀,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將不是建立在更多地消耗資源,而是更加節約、回收和再利用資源的基礎上。 專家指出,經過30年的努力,3R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國在1981年到2001年的20年間,能源消費只增加1.2倍,能源強度下降了75%,節能成就顯著。我國在廢鋼鐵的回收,廢紙的再利用,廢舊矽酸鹽的重新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01年,中國工業廢水的重複利用率已超過70%,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達到52%。實現資源的3R,科學技術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持作用。 現在有許多國家也發展3R,使地球更好地造福我們。我們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循環經濟的“3R”原則

3R原則

循環經濟要求以“3R原則”為經濟活動的行為準則。

減量化原則

1.減量化原則((reduce),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進而到從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減量化有幾種不同的表現。在生產中,減量化原則常常表現為要求產品小型化和輕型化。此外,減量化原則要求產品的包裝應該追求簡單樸實而不是豪華浪費,從而達到減少廢物排放的目的。

再使用原則

2.再使用原則((reuse),要求製造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覆使用。再使用原則要求抵制當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濫,生產者應該將製品及其包裝當作一種日常生活器具來設計,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樣可以被再三使用。再使用原則還要求製造商應該儘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換代。

再循環原則

3.再循環原則(recycle),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按照循環經濟的思想,再循環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級再循環,即廢品被循環用來產生同種類型的新產品,例如報紙再生報紙、易拉罐再生易拉罐等等;另一種是次級再循環,即將廢物資源轉化成其它產品的原料。原級再循環在減少原材料消耗上面達到的效率要比次級再循環高得多,是循環經濟追求的理想境界。

“3R”的意義

“3R”原則有助於改變企業的環境形象,使他們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典型的事例就是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員創造性地把“3R原則”發展成為與化學工業實際相結合的“3R製造法”,以達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環境保護目標。他們通過放棄使用某些環境有害型的化學物質、減少某些化學物質的使用量以及發明回收本公司產品的新工藝,在過去5年中使生產造成的固體廢棄物減少了15%,有毒氣體排放量減少了70%。同時,他們在廢塑膠如廢棄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膠容器中回收化學物質,開發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維克等新產品。

從“3R”到“4R”

隨著科技的進步,垃圾的能源回收以及焚燒污染控制技術逐步成熟,對垃圾中能源的回收也逐步成了現實。4R從3R演變而來,4R分別是: Reduce(減量)、Reuse(復用)、Recycle(再生)、Recovery(能源回收)。第4個“R”,即Recovery(能源回收),就是指通過垃圾焚燒等方式對前三個R無法進一步回收利用的進行能源的回收利用。 20世紀90年代後期,二惡英控制技術達到了歐盟認可的安全水平。隨著技術的發展,垃圾焚燒發電與污染防控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並也成為Waste-to-Energy (廢物變能源)的一項環保技術。大量小的焚燒爐也由於污染控制技術改造成本太高被關閉,而代之以有昂貴尾氣處理裝置的大型焚燒爐。歐盟的垃圾管理政策也是按照: 一、首先避免(Reduce), 二、其次重複利用(Reuse), 三、再其次分類再生循環利用(Recycle), 四、隨後再進行能源回收利用(Recover), 五、最後再進行衛生填埋(Landfill) 的優先順序進行。歐盟明確鼓勵進行垃圾焚燒發電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並明確要求通過分類回收、垃圾焚燒等方式實現垃圾中有機成分的零填埋。至此,環保的第四個R才成為了現實。

動物實驗

3R理論簡介

Replacement代替:倡導套用無知覺材料替代有知覺動物的方法。如利用組織學、胚胎學或計算機方法取代整體動物實驗,以低級動物代替高級動物或電腦模擬等。

Reduction減少:指在保證獲取一定數量與精確度的信息前提下,通過選擇優質量動物、改進實驗設計、規範操作程式等,達到動物使用數量的最少化。

Refinement最佳化:使用動物時儘量減少非人道程式的影響範圍和程度。最佳化飼養方式和實驗步驟,在動物正常狀態下取得真實可靠的實驗數據。

Replacement代替

“替代”實驗動物一直是生物醫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它包括體外技術、使用低等動物、各種模型模擬等方法,有些替代方法甚至優於傳統的動物實驗。但是,替代的方法是建立在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上的,尚需要更多的探索。既往的教學實驗有其自身特點,是一個重複性驗證實驗,重點在於讓學生掌握實驗技術、弄清實驗原理,所以有很大的替代空間。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音像材料和計算機模擬,其中教學錄像的使用是最普遍的,可通過教學錄像熟悉操作步驟、掌握實驗技術並省去了一些學生只需了解的驗證性實驗。例如,一些損傷的觀察實驗,實驗目的只是觀察損傷後動物的病理反應而非學習操作方法,所以這類實驗實無親自操作的必要,通過錄像教學即能達到目的。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很注意教學錄像的作用,專門安排教學錄像課時並結合多媒體的套用,將這類實驗儘量用上述手段承擔,起到有效的“替代”作用。在我實驗動物中心,新建成的SPF實驗動物設施每個房間都安裝有攝像頭、並能將其接人網際網路實現網上直播。學生通過這些設施就能方便的觀摩各種實驗,甚至可以做到足不出戶。通過這項新技術的嘗試,可以使學生提前熟悉實驗過程、熟練實驗技術,直接或間接的達到了替代的效果。用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和用非生命的代替有生命的也是比較常用的替代方法,將這種方法推廣到別的實驗中作用很大,例如,外科的骨折實驗能否用家兔或大鼠代替狗等大型動物,用魚和蛙等低等動物代替一些較高等動物的生理實驗都是可以探索的。

Reduction減少

用多少動物或者說怎樣用最少的動物達到所預計的實驗效果一直是動物實驗中長期討論的話題。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減少不是單純的減少動物的用量,而是在得到同樣實驗效果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或是使用同樣多的動物獲得更多的實驗數據,從而避免動物的濫用。但是,要做到真正的“減少”也並不容易,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人手:①對實驗動物用量進行科學統籌。改變過去在實驗中隨意取用動物的習慣,根據實驗人數和分組情況設計動物用量,保證每個人既有實驗機會又減少實驗動物的浪費。我們通過計算機將學生人數、實驗動物數量、實驗時間進行統籌安排和模擬,得出合適的實驗動物用量,以有效的減少動物用量。②提前熟悉操作過程,最佳化實驗步驟。我們通過錄像教學、多媒體教學、實驗網上直播等方法使學生了解操作過程,並通過計算機模擬等手段熟悉並最佳化實驗步驟。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實驗技術的好壞、對實驗過程的熟練程度與動物用量有密切關係的,提前做好這些工作不但能使實驗順利進行,也能減少動物的用量。以“家兔耳緣靜脈抽血”為例,如果對實驗做好指導工作,從耳尖到耳根抽血就會避免血管栓塞,可以讓學生有充分的練習機會,間接的減少了動物的用量。

Refinement最佳化

動物實驗的最佳化是很有必要的,而大多數實驗並沒有達到甚至沒有考慮到最佳化的問題。做到實驗動物的最佳化需要多方面努力,不僅體現在實驗程式的設計上,還要加強動物福利意識的教育,因為對動物的痛苦和不安視而不見最佳化是無從談起的。在實驗動物學所做的教學實驗中,我們要努力向學生灌輸動物福利意識,杜絕虐待、戲弄動物的現象;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實驗內容,通過觀看教學錄像熟悉實驗技術、最佳化實驗程式,提高實驗成功率從而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做好實驗前動物餵養工作,妥善運輸動物,注意動物所處環境的舒適性;選擇痛苦較小的方法或安樂死處死動物,禁止空氣栓塞、棍擊、溺死等不人道的方法處死動物。在處死動物的時候避免其他實驗動物在場,以減少動物的緊張不安情緒。隨著我中心SPF實驗動物設施的建成和其他一系列設備的提升,動物的飼養環境和實驗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動物實驗的最佳化就相對容易達到了。總之,最佳化的過程是減少實驗動物不必要痛苦的過程,其本身對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也有幫助,這需要實驗者富有同情心和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術,並能將這種最佳化的意識養成習慣運用到以後的實驗及工作中去。

美國經濟危機3R新政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國股市一夜間從頂巔跌入深淵,從而引發了持續4年的經濟大蕭條,造成87000 家企業破產, 5500 家銀行倒閉,全國金融系統處於窒息狀態,失業人數由不足 150 萬猛升到 1700 多萬,占美國所有勞動力的四分之一還多。1932年9月23日,積極準備競選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加尼福尼亞州舊金山的聯邦俱樂部發表演講時提出了“新政”,其實質可以用“3R ” 來概括,即Recover(復興經濟 ) 、Relief(救濟窮人) 、Reform(改革體制),其主導思想就是正確處理政府、企業和公民個人的關係。

化學防治中的3R問題

3R是抗性(resistance)、再增猖獗(resurgence)和殘留(residue)三個詞的第一個字母。使用化學農藥後,3R已成為全世界公認的、亟待解決的難題。而且由於這三個R是常常互相關聯;互為因果的,所以必須統一解決。 抗性指的是生物長期接受藥劑處理使其後代產生抗藥性。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農藥,抗藥性問題尤為突出。在同一生物種群中,個體間對農藥的敏感程度有差異;使用一次農藥,把敏感個體殺死了,存活下來的是相對抗藥的個體,它們的後代也是相對抗藥的,如果繼續使用同樣的農藥,這一種群的抗藥水平將越來越高。生活周期短的,如蚜蟲每年可繁殖10多代,抗藥性的發展更快。這是生物以大量的犧牲來取得保存自己的能力的對策。 再增猖獗指的是在生物群落中原處於自然控制下,不需要採取防治措施的生物種群,因為用農藥防治別的有害生物而殺傷了該種群的天敵,亦即消除了該種群的自然控制因素,使該種群很快重新增長,以致形成猖獗為害。最典型的例子是蘋果樹上的葉蟎。50年代韌,因防治蛀果的食心蟲,果園普遍使用 DDT。DDT是以殺蟲譜廣而稱著的農藥,但它恰恰對蟎類無效,而原來控制蟎類發生的天敵卻被 DDT大量殺傷,使葉蟎一躍而成為蘋果園的頭號大害蟲,而且世界上各大蘋果產區幾乎都如此。再增猖獗與上述抗藥性常相伴而生。因產生抗藥性,而加大用藥量,進一步殺傷了天敵,導致更大的再增猖獗。如是形成惡性循環。 殘留指的是化學農藥在農產品上的殘留。這當然有礙人類健康。一些化學性穩定、不易自然降解或生物降解的內吸性農藥,殘留問題尤為嚴重。人不僅因直接接觸農產品而受其害;例如,水果、蔬菜不按安全採收期、在農藥殘留超過國家允許標準的情況下就採摘上市,供人食用;同時還通過食物鏈間接攝人農藥,例如,用農藥污染的秸稈和糧食餵牛,牛奶、牛肉會有農藥殘留;用被污染的農產品作雞飼料,雞蛋、雞肉會有農藥殘留;農藥還可以通過蜜蜂採花蜜出現在蜂產品中;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藥,通過水的流失進入水域,再由水草進入魚類,還可再進入食魚的鳥類。農藥隨食物鏈逐級富集,所含濃度越來越大,因而越來越富有危險性。我國農產品、蜂產品出口因殘留農藥超標被退貨的事時有發生,已嚴重影響我國外貿聲譽。產生抗藥性,加大用藥量,殘留量更大,所以二者關係密切。

道路工程

在道路交通方面有一種“3R工程”(reconstruction,重建;rehabilitation,修復;resurfacing,重鋪),是路面管理與養護的一項重要工程。

DND中3R

DND規則第3.5版的簡稱。DND因為歷史悠久,有很多不同版本,其中1版和2版幾乎沒人玩了。3.5版是DND在中國大陸內容最豐富,設定最詳盡,推廣最全面的規則。

與此相對的有4E(即DND規則第4.0版的簡稱,最新的,最具有生命力的DND規則。也是入門最簡單的DND規則。就我個人而言,同時這個規則還是不成熟的。一個新人主持人不應該選擇這種規則,否則他會錯過很多主持人應該有的經歷和經驗,但當你熟悉了3.5版規則後4.0版規則還是能給你帶來另一種樂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